天坛公园今年将完成园内全部19家住户的腾退,位于内坛西南隅的原园林机械厂厂区整体搬迁腾退已全面展开,按规划公园将沿坛墙设置步行道,形成环形游览空间,扩大游览面积2.24公顷。按照申遗时的承诺,在外坛腾退基本完成后,天坛有望在2030年恢复完整的天坛坛域景观风貌,重现清乾隆时期的规制。
天坛始建于1420年,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祭天建筑群,也是惟一完整保存下来的皇家祭坛。天坛公园园长李高介绍,由于历史原因,天坛内外坛曾长期被一些单位占用,在273公顷的天坛完整坛域内,最多时占用面积曾达100余公顷。本世纪初开始,位于西北外坛、东北外坛的中山花圃、园林学校、花木公司等陆续实现搬迁腾退,腾退面积近20公顷。
目前,天坛外坛仍有72公顷土地被占用,占用单位包括47家中央直属单位、企事业单位,15个居民社区,居民数量超过3万人。目前,腾退工作正在相关政府部门的推动下有序进行,天坛东里1号楼至8号楼、天坛周边57栋简易楼分批搬迁,天坛医院部分科室已转移至丰台花乡地区新址。
根据《2018年北京中轴线申遗综合整治重点任务》等相关要求,天坛内坛的19家住户,将在年内完成腾退。其中,位于天坛内坛西南隅的原园林机械厂厂区整体搬迁腾退工作已全面展开,厂区内非文物建筑设施目前已拆除约2800平方米,14家住户经过工作全部同意搬迁腾退。李高说,按照规划和整治方案,下一步天坛公园将沿坛墙设置步行道,形成环形游览空间,同时修缮广利门,增加御路遗址展示,其余区域将按照历史上的规制栽植植被。整治后区域将减少建筑面积5171.6平方米,增加绿地面积2万平方米,扩大对游人开放面积2.24公顷。
李高介绍,随着临建住户搬迁,南内坛墙已经具备修缮条件,天坛南内坛墙和广利门修缮、双环亭彩绘工程已经顺利开工。按照修旧如故原则,采用原材料、原规制进行修缮,修缮范围包括广利门至昭亨门及迤东坛墙共计781米,广利门修缮面积248平方米。
据悉,新一轮《天坛总体规划》和《天坛文物保护规划》将在完成评审后上报有关部门,通过后,天坛将按照两规对腾退区域进行考古勘测,对有遗址遗迹的区域开展文物修缮保护工作,其他区域将按照环境景观的规制栽植植物,恢复景观。
2030年天坛恢复完整风貌
天坛坛墙分内外两道,从空中看呈现一个“回”字形,南面坛墙转角是直角,北面坛墙转角为圆弧状,象征“天圆地方”,体现古人的宇宙观。由于一些单位占据外坛,到20世纪50年代,天坛外坛墙仅存80米,且破败不堪,“天圆地方”格局和文化寓意被人为切断,被占压的坛域遗迹安全受到威胁,天坛物质空间和文化意义上的完整性受到破坏。
完整性是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原则之一,天坛在申报世界遗产时,把恢复天坛的完整性作为一项重要承诺。
恢复完整性,首先从恢复坛墙做起。1995年开始,天坛东北外坛坛墙、北外坛墙西段、西南外坛坛墙和内坛墙的复建、修缮工作先后完成。目前,内外坛墙已修缮恢复了6000多米。
天坛内部的古老建筑也本着修旧如故的理念得到恢复和修缮。圜丘神厨、神库宰牲亭、拜祭库、神乐署、祈年殿、祈谷坛、圜丘坛、北神厨、北宰牲亭等相继修缮完成。其中,祈年殿按照1935年以前的照片进行了油漆彩绘修复,恢复到清朝光绪年间的形制,对宝顶进行了擦拭。祈年殿院内的地面,用传统的城砖替换了水泥大方砖,院墙瓦面拆除了水泥瓦材料,恢复了传统的琉璃瓦面。
从1995年天坛外坛墙修缮起,到北神厨、北宰牲亭修缮工程完工,天坛内现存主要文物建筑基本得到修缮,按照世界文化遗产真实性、完整性要求,天坛祭天文化的传承脉络和丰富的历史信息逐渐清晰地呈现给世人。
1998年12月5日,天坛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申遗成功20年来,天坛公园严格按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认真履行承诺,有计划、分阶段全面推进遗产保护。按照申遗时的承诺,天坛要在2030年恢复其完整性,这一世界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皇家祭天建筑群将恢复盛时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