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的京城,精彩展览如期而至。灵蛇迎春,文化化人,文艺养心,这份看展指南请查收。
故宫博物院
《业守精勤 匠心永驻——罗哲文百年诞辰纪念展》
地点:神武门展厅
展期:2025年1月17日-3月9日
展览以“业守精勤 匠心永驻”为主题,分为“学社门生 梁门弟子”“文物卫士 古建护神”“长城使者 烽火传人”“以身许国 世人共誉”四个部分。共展出了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知名艺术家为致敬罗哲文先生百年诞辰创作的艺术作品63组,种类涵盖刺绣、玉石雕、木雕、内画等众多手工艺门类。同时还有罗哲文生前出版的书籍、珍贵手稿,以及他使用过的相机、卷尺、测绘物品等。这些都生动展现了罗哲文先生波澜壮阔和为文物保护事业奉献的一生。
《玉出昆冈——清代宫廷和田玉文化特展》
地点:斋宫展厅
展期:2025年1月7日-2026年1月4日
在故宫博物院百年华诞到来之际,本展览从故宫珍藏的清代宫廷和田玉文物中,遴选出258件具有代表性的精品,包括汉代和田子料玉辟邪、乾隆皇帝钦定为二十五宝之首的“大清受命之宝”、镌刻乾隆皇帝御题诗的采玉图山子、反映清朝与域外地区交往的痕都斯坦玉器等重要展品,其中130件珍贵文物为首次展出。
国家博物馆
《四海一堂春——乙巳蛇年新春文化展》
地点:北4展厅
展期:展出中
中国国家博物馆精心推出“四海一堂春——乙巳蛇年新春文化展”迎接乙巳蛇年,以百福骈臻、千祥云集的美好祝愿,与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度春节申遗成功后的第一个新春佳节。
此次展览甄选200余件(套)馆藏文物精品,涵盖青铜、玉器、钱币、陶瓷、金银器、漆器和书画等多个品类,通过“景星庆云至,天授人和时”“乾坤万象和,山固寿无疆”“又是春时节,春色如人面”三个单元,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现春节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国古代书画——清代进士的翰墨遗珍》
地点:南12展厅
展期:展出中
本次展览精选馆藏70余件清代书法墨迹和历代碑帖善本等珍贵文物,通过“临帖摹碑”“应制题赠”“咏物抒怀”和“公牍信札”四个篇章,从临写范本到多元创作,从书写者的诗文修养到人生际遇,展现书法和书写视角下清代进士的艺术成就与生活趣味。
“言为心声,书为心画。”跃然纸上的笔墨线条,是书家的技法展现与艺术表达,更是他们人生足迹和心路历程的外化。让我们走进这场书法文化盛宴,观翰墨遗珍,品笔端风华,在中国书法艺术的大美氛围中共同感悟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国家典籍博物馆
《金蛇献瑞——乙巳蛇年春节非遗暨民俗摄影联展》
地点:国家图书馆北区二层大厅
展期:展出中
展览共分为“春节溯源”“巳蛇呈祥”“春节非遗”“我们的节日•春节”四个单元,突出展示典籍中的新春文化主题,呈现蛇年的独特韵味。“春节溯源”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春节的雏形,列举了腊八、小年、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初五及正月十五的历史习俗及其来源;“巳蛇呈祥”介绍了“蛇”的文字演变,通过与“蛇”相关的典籍记载、各类传说、文学作品等内容,呈现蛇的文化属性的多次演绎与丰富变化;“春节非遗”展现了春节寓意美好愿望的一系列文化活动,重点介绍了与春节相关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剪纸、年画、春联、舞龙、舞狮、元宵节等;“我们的节日•春节”展出了2024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国家图书馆联合开展的“我们的节日•春节”民俗摄影作品征集活动中的入选作品,以呈现祖国各地生动、热烈、祥和的节日气氛,更好地记录和展示春节期间各地、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促进其保护传承。
《观妙入真——山西永乐宫文物精粹暨数字艺术大展》
地点:第三、四展厅
展期:2025年1月12日-8月31日
山西永乐宫是我国现存唯一的元代官式建筑群,以其宏伟壮丽的元代古建筑及满壁风动的壁画闻名于世。本展览通过“蔚为大观”“和光同尘”“壁上乾坤”“山河永存”四个部分展开叙事,并引入“幻游永乐”虚拟现实沉浸剧场,将珍贵文物与前沿数字技术相结合,让观众沉浸式体验永乐宫的艺术魅力与精神内涵。
中国美术馆
《灵瑞迎新——中国美术馆蛇年题材美术作品展》
地点:2、3号厅
展期:2025年1月21日-4月8日
此次展览是中国美术馆新春展,共展出中国美术馆蛇年题材美术作品80余件,以飨观众。在中国画、楹联、年画、剪纸、皮影、玩具、面具、刺绣等美术类型中,蛇呈现出林林总总的多面形象,寄托了丰富多彩的美好寓意。
《美在生动——中国美术馆动物题材雕塑展》
地点:开渠厅
展期:2025年1月21日-4月8日
此次展览,汇聚了一批表现动物题材的雕塑优秀之作,涵盖了不同的创作时期、地域文化和艺术风格,艺术家以敏锐的观察力和卓越的表现力,赋予动物们鲜活的特色和独特的个性,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无论是威风凛凛的老虎、砥砺前行的耕牛,还是灵动敏捷的松鼠、悠然自得的小猫,每件作品都仿佛诉说着一个故事,展现着一种情感。观众不仅可看到艺术家对动物形态的精准把握,还可感受到动物世界的奇妙与美好。
《美在生活——我们在幸福中美术作品展开展》
地点:5、7、11号厅
展期:2025年1月21日-4月8日
本次展览以“美在生活——我们在幸福中”为题,精选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幸福生活的馆藏作品,包含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种类。这些精品馆藏展现了生活中的美好瞬间,蕴含着艺术家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真善美的追求,触动人心、引发共鸣。这不仅是对新时代中国社会的写照,更是艺术家们对幸福生活理解和感悟的艺术表达。这些作品如一面面镜子,映射出人民幸福指数持续攀升的欣喜曲线,也折射出国家发展成果源源不断地转化为人民生活甜蜜与美满的璀璨光芒,观者能从中感受到美好生活的真谛,体悟到时代前行的磅礴力量。
《美在五岳——五岳题材楹联书法展》
地点:一层4、6、10号厅及后圆厅
展期:2025年1月21日-4月8日
中国美术馆特别组织策划本次展览,邀请52位全国书画名家共同创作五岳题材楹联书法作品,以飨观众。
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
《大道不孤——中国国家画院中青年艺术家邀请展:一个人的视觉谱系·王东声作品展》
展期:025年2月16日-2月26日
此次中国国家画院中青年艺术家邀请展,以个展的形式,展出院内中青年艺术家群体的创作成果,形式、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展览以“大道不孤”为主旨,就是要鼓励艺术家们在弘扬艺术大道的同时,不断探索、追寻,交流、互鉴,携伴攀登、弘扬正气,培根铸魂、守正创新,以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为创作要求,努力创作出无愧于新时代的精品力作,为当代文艺事业的繁荣、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贡献。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怒海丹心:甲午风云人物墨迹展》
地点:四层10号展厅
展期:2025年1月1日-3月30日
本展览由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主办,并得到香江博物馆(翰墨轩)、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及威海市博物馆的大力支持。展览遴选甲午战争时期关键人物的珍贵墨迹170余件,以书札和墨迹为载体,深刻呈现甲午战争的时代风云和历史影响。展览分为“朝堂风云”“军中搏命”“觉醒求变”“警示长照”四大单元,以李鸿章、丁汝昌、张謇等人物的墨迹为核心,展现晚清权力中枢的争议与抉择,清军将士的悲壮抗争,以及战争失败后催生的觉醒求变思潮。同时,通过展示侵略方人物的墨迹,揭示日本帝国主义的扩张野心,提醒人们铭记国殇,勿忘国耻。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也是东亚传统秩序终结的标志。本次展览旨在通过独特的笔墨视角,重温这场战争的深远影响,并启发观众以史为鉴,在新时代传承坚毅民族精神,共创光明未来。
《静水流深:杜大恺艺术展》
地点:一层展厅
展期:2025年1月18日-4月6日
杜大恺是中国新水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1978年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师从祝大年先生。1990年左右,杜大恺开启对中国水墨画当代性的探索,从当代生活的生命感受和视觉经验出发,既葆有中国水墨韵味,又采西画和设计之长,创造出中国画的新形态。杜大恺早年从事装饰艺术创作的经历,使其水墨作品带有独特而强烈的形式构成与设计感,也帮助杜大恺形成开放的艺术视野和实践体系,以多样的表现方式丰富并提升中国水墨的表现力。
本次展览将展出杜大恺自2006年至2024年创作的210余件/套作品,包括纸本水墨、纸本水彩、出版物及手稿等,涵盖了他在山水、异域风情、农村风物、静物、人物、公共艺术等方面的作品,并特别展示近些年的新创作,系统呈现他对当代中国水墨的长期思考以及创新成果。
《为了趋向美玉的艺术:纪念王逊诞辰110周年史料辑佚展》
地点:二层展厅
展期:2025年1月21日-5月5日
2025年是我国著名学者、美术史家、新中国美术史学奠基人王逊诞辰110周年,为了纪念这位出身清华、卓有建树但命运多舛的先生,也为了研究他为新中国美术发展建树的现代学术思想和学科体系方法,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特别推出“为了趋向美玉的艺术——纪念王逊诞辰110周年史料辑佚展”。
“一切艺术趋向美玉”源自王逊22岁发表的《玉在中国文化上的价值》,该文既是对中国艺术史的溯源研究,也是对中国艺术精神的深思概括。以此为立意,展览以辑佚史料为展品,系统展示王逊的学术思想孕育和他“为了趋向美玉的艺术”,在推动工艺美术改进与设计、创建中国美术史学科、建构中国美术史教材现代写作方面取得的成就,同时展现四十年来几代学人对其遗著整理与研究取得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