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高倩)今年,北京中轴线成功申遗是各方瞩目的大事,但中轴线的博大精深、厚重底蕴如何在孩子们心中变得具体可感?11月8日,北京儿童艺术剧院原创儿童剧《中轴线上的小神仙》在南锣剧场迎来首演。继以诗词为源泉的《长安在哪里》、聚焦甲骨文和殷商文化的《甲骨文学校》后,这是北京儿艺今年推出的又一部取材于传统文化的儿童剧。
《中轴线上的小神仙》把唯一一个以北京命名的物种——北京雨燕拟人化为主角之一神秘女孩燕小雨,借她与小画家雷小龙的结伴之行展开俯瞰中轴线的奇幻旅程。借着神奇的魔法,他们飞越故宫,经过钟鼓楼,抵达万宁桥,公正严明的獬豸、胆小声大的蒲牢、守望安宁的蚣蝮逐一现身,把神话故事以及友爱、责任等美好品质一同向小观众生动道来。
“对传统文化、中华文明的挖掘传承,是北京儿艺一直坚持的创作方向。”导演王泽说。深入了解中轴线后,灵感源源不断地涌来,沿着中轴线上的点位,一个个由传统文化孕育的神兽形象自然浮现。“我们特别希望,儿童剧的创作不是单纯枯燥的传道、授业、解惑,要通过有趣的舞台事件和人物形象,把文化理念潜移默化地植入孩子们心里。”
对神兽和中轴线历史的深挖与发散,不仅构成了《中轴线上的小神仙》里密集生动的知识普及要点,也牵引出向更多人讲述传统文化、中国智慧的责任。于是,迁徙路线与“一带一路”等东西方文明通路高度重合的北京雨燕,在剧中被自然赋予了文化使者的身份。带着一本厚厚的中轴线神兽图谱,燕小雨振翅飞向远方,这个把全剧气氛推向最高点的场面不仅带动起孩子们的高昂情绪,也润物无声地向他们讲述着文明互鉴的美好愿景。
在表现手法上,《中轴线上的小神仙》延续了“北京出品”的过硬水准,虽然是面向小观众的作品,但无论布景或表演,都毫无敷衍迎合之感。主创团队善用巧劲,雨燕的灵动飞翔,演员脚踏一台平衡车模仿得惟妙惟肖。在复现博大精深的中轴线时,主创团队没有一味搭建宏大复杂的布景,而是以层叠的屋顶、古朴的大钟、曲折的桥梁配合流动的影像,简要勾勒各具特色且留有想象余裕的叙事空间。此外,偶戏、京剧、音乐剧等元素的融入也为孩子们了解门类众多的舞台艺术打开了一扇小窗。
据悉,《中轴线上的小神仙》本轮演出将持续至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