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首届北京潭柘寺柘树文化节举办

  • 2018-09-28 16:11:59
  • 北京旅游网

黄金周期间,门头沟区在具有1711年的北京古刹潭柘寺举办首届柘树文化节。活动现场举行柘树文化艺术展和“茶说柘福”艺术表演;诵读白居易诗“云飘雨送 柘枝来”;“认养一棵树,绿染潭柘寺” 保护现有柘树活动;“绿色行动•千株柘树”公益植树活动;“同创文明城区•柘树与福意”书画家笔会;开展柘树文化旅游创意产品展览展示。

“先有潭柘寺后于北京城”,“山上有柘树山后有龙潭故称潭柘寺”。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部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距市中心30余公里。寺院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簇拥于九峰之中。潭柘寺寺内占地2.5公顷,寺外占地11.2公顷,再加上周围由潭柘寺所管辖的森林和山场,总面积达121公顷以上。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寺院初名"嘉福寺",清代康熙皇帝赐名为"岫云寺",但因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民间一直称为"潭柘寺"。

古时潭柘寺周围柘树成林随处可见,古寺被柘林围绕,据《潭柘寺记》,寺周围“柘树千嶂”一时景色宜人。

“柘树”原产河南柘城县,柘城历史悠久,上古之世即为朱襄氏故居。清朝时,因其植物价值的特殊性“柘城县衙”将“柘树”进贡给当时朝廷,后因安全防卫故宫内前三殿不允许种植树木,而后花园又无空余之处为此树“安身”,为此皇帝赐柘树于岫云寺(今潭柘寺),这也是“潭柘寺”名字的由来的重要历史依据,也形成了独特的“柘树”文化。

大诗人白居易曾做柘枝妓

平铺一合锦筵开,连击三声画鼓催。

红蜡烛移桃叶起,紫罗衫动柘枝来。

带垂钿胯花腰重,帽转金铃雪面回。

看即曲终留不住,云飘雨送向阳台。

柘木为全国十大稀有珍贵名木之一,由于其生长十分缓慢,极难成材,百年以上树龄的柘树,胸径不过20厘米,因其生长环境所致,“十柘九空”、“十柘九弯”,不能出好材,又没有大片树林等诸多因素,故物以稀为贵,特别是其心材更为珍贵,材质坚硬光滑、纹路清晰、色泽金黄,贵如黄金,价格昂贵,被称为“帝王木”。素有“南檀北柘”的说法。

古文献记载,柘树常用来做柘弓:柘木做的弓。柘树枝长而坚,宜作弓。柘杵:用柘木制的杵。贞柘:柘树木质细密坚韧,称为“贞柘”。柘袍:指“柘黄袍”。柘杓:用柘木制的杓子。柘木现在主要是用它制作笔筒、摆件,或者制作手串、佛珠。

柘木又名黄金木、黄金刺、黄金檀、旺木(富贵旺丁旺财,促进家庭和谐融洽)据说在古代只有皇宫贵族才能砍伐和使用的,如果平民百姓使用柘树会被判处是不忠,或者逆的罪名。

柘树也是很好的中药材,它的根、茎、叶都可入药,有较好的抗结核菌作用,止咳化痰、祛风利湿、散瘀止痛、舒筋活血的作用。

据了解,潭柘寺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同时具有悠久的古树文化,帝王树银杏、二乔玉兰、柏柿如意、金镶玉玉镶金竹子等已经家喻户晓,

门头沟区举办此次活动的目的是立足生态涵养区和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深入挖掘柘树文化,以“柘就是福”“柘里有福”“柘就成福”为主题,助力门头沟区打造“五朵金花”的五个创建,即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旅游改革创新先行区、全国森林城市、北京市无违建区。助力全国文化中心、政治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助力幸福产业和幸福生活。

据悉,门头沟区已经对潭柘寺加强了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和复壮工作。还将在潭柘寺种植千株柘树打造成“柘树园”,恢复“柘树千嶂”的生态景观。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传承千年古刹潭柘寺的生态文化。

  • 编辑:崔翠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