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纷飞间,千年诗韵与农耕智慧交织成章:杜甫以“润物无声”赞春雨之灵,韩愈于“草色遥看”悟早春之微,陆游在小楼深巷听杏花叫卖,刘辰翁于无灯雨夜探千秋字谜,李商隐则隔雨遥望红楼孤影。十三首诗词,十三种心境,或寄农桑之盼,或书闲愁之思,或藏民俗之趣,将雨水时节的润泽与寒暖、生机与寂寥凝于笔端。且随诗行轻叩春扉,看古人如何在一场雨中,照见天地时序与人间深情。
雨水话诗词
1.《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雨》描绘了一场春雨降临得恰到好处,形象地刻画了春天夜晚雨景与雨后的繁花似锦,表达了作者对春夜的喜爱之情。整首诗虽没有一个喜字,但四处洋溢着喜悦之情,抒发了诗人对春夜细雨无私奉献的赞美之情。
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在诗的最后两句,作者直抒胸臆,对早春发出由衷的赞美:“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作者认为,早春是一年春天最好的时刻,其景远远胜过春花烂漫,烟柳繁华的阳春三月。后两句的抒情,可谓画龙点睛,把诗向更高的境界推进了一步。诗人采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即勾勒出一幅烟雨迷蒙,春草似有若无的早春图画,可说是抓住了早春的特色,写出了早春的神韵。
3.《临安春雨初霁》·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小楼、深巷是江南水乡城镇独具风味之处 ,春雨、杏花是南国之春最富有诗意的东西。诗人一夜谛听沙沙落地的春雨 ,因而想到次日清晨、红杏绽开 ,小巷深处传来卖花姑娘声声清脆的叫卖声 ,春雨、杏花小楼、深巷和卖花姑娘的叫卖声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构成江南之春的特有图景和风情。
4.《减字木兰花·无灯可看》·宋·刘辰翁
无灯可看。雨水从教正月半。探茧推盘。探得千秋字字看。
铜驼故老。说著宣和似天宝。五百年前。曾向杭州看上元。
5.《春雨》·唐·李商隐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颔联“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上句主要写诗人由今日淅沥雨声联想到曾经的一段往事:那是前去寻访之时,诗人伫立雨中,隔着一帘雨幕望着红楼;下句则写诗人在细雨飘灯中独自归来。从雨中想到雨中,从雨中写到雨中,而此雨终究不是彼雨。“红楼”一“红”字,色彩艳丽,光艳夺目,诗人紧接着来一“冷”字,与“红”字形成鲜明对比,一个暖和光艳,一个寒冷凄清,足以见出诗人内心的反差,想见诗人梦碎后的悲痛。
6.《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宋·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诗人不从正面写花草树木,而是把春雨春风与杏花、杨柳结合,展示神态,重点放在“欲湿”、“不寒”二词上。“欲湿”,表现了濛濛细雨似有若无的情景,又暗表细雨滋润了云蒸霞蔚般的杏花,花显得更加娇妍红晕。“不寒”二字,点出季节,说春风扑面,带有丝丝暖意,连缀下面风吹动细长柳条的轻盈多姿场面,越发表现出春的宜人。
7.《咏廿四气诗·雨水正月中》·唐·元稹
雨水洗春容,平田已见龙。
祭鱼盈浦屿,归雁过山峰。
云色轻还重,风光淡又浓。
向春入二月,花色影重重。
春雨洗涤了春天的景色,平原上已能看到蜿蜒的河流或田间的沟壑,鱼群在浦屿间游动,水獭捕食,把鱼摆在岸上,看上去像是以鱼祭天。 归来的大雁飞越了山峰。雲彩的颜色时而轻盈,时而浓重,风光则时而淡雅,时而浓郁。二月向春天靠近,花朵的色彩和影子重重叠叠,显得分外美丽。通过描绘春雨、平原、鱼群、大雁、雲彩、风光、花朵等自然元素,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生动描绘雨水三候:獭祭鱼、鸿雁来、草木萌动。以"洗春容"喻自然万象更新,展现农耕文明的时间智慧。
8.《春雨》·宋·周邦彦
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9.滁州西涧·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0.江南春·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1.送元二使安西·唐·杜甫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2.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3.春游湖·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