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技”一词是多种多样的奇技异巧的意思。特指演员靠自己的身体,完成一系列高难动作的表演性节目。

天桥这块风水宝地就荟萃了一批身怀绝技、勇力过人的艺人在这里大显身手,使天桥杂技成了闻名于京城的招牌。当年作家张恨水就常在此地闲逛,将艺人的遭遇和天桥的风情,融入他的作品。到了天桥,必须去看杂技表演才过瘾。
杂技的观赏价值,就在“惊险”二字上,即所谓的“能人之所不能”。人们围拢过来,就是寻求这视觉和心理的刺激享受。
天桥杂技艺人中,鼎鼎有名的是从河北省杂技之乡吴桥到北京谋生,人称“天桥八大怪”之一的程傻子,他的拿手绝活是驯狗熊和顶碗。他顶碗的功底扎实,技艺高超。他从五六岁就练童子功,每天在师傅督导下练窝腰、劈叉、倒立、臥鱼儿、折腿、踢脚等基本功。四肢柔韧性极强,对各种高难动作,应付自如。
顶碗时可用脑顶、额头、鼻子、嘴、下巴颏儿等部位,顶起一大摞瓷碗;或是一大摞成宝塔状的玻璃杯;或是又大又沉的大瓷缸,这些都是怕摔易碎的器物,也就更增添了惊险度。
表演时,先在场子周围摆上条凳,在场中央敲锣打鼓,制造演出气氛,招徕观众。然后表演者上场了,先踢腿窝腰劈叉,显示一下自己的身手不凡。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了,这才开始表演。他先拿出一摞碗顶在脑顶上,突然双手按住板凳拿倒立,身子倒竖起来,脑袋却往上抬,头上的瓷碗纹丝不动。他又把双脚向前弯过来,劈开两脚在头的两侧,用双脚把碗从头顶上夹起来,身体微微向右倾斜,左手离凳举起,身体全靠右手支撑,慢慢在凳上旋转,一圈又一圈,这种高难惊险的动作,博得一片喝彩和掌声。
更为精彩的是他口衔一根一尺多长的小木棍,上面顶着一个托盘,托盘上摆着摞成宝塔状的玻璃杯,最下面是三个杯,中间两个,最上面是一个。每个杯子里都盛满了水,稍有晃动,水就会外溢,甚至宝塔坍塌,这可是很高难的动作了。他还要下腰,身体弯成圆弧形,他再慢慢起身,单脚着地,做金鸡独立造型,正当全场观众都凝神屏气看他这惊险动作时,一瞬间,他忽然下沉,“唰”地变成了大劈叉姿势。这一上一下的大动作变化,惊得人们目瞪口呆,先是鸦雀无声,跟着就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一片喝彩赞叹声。
程傻子还养了一只驯养多年的狗熊,有时他也会在敲打一阵锣鼓后,耍一场狗熊。“人有人言,兽有兽语”,他一吆喝,狗熊就明白,它后脚着地站着,用前面的两只脚拿着钢叉,上下翻转。再换个吆喝,它就放下钢叉,在地上前滚翻,后滚翻,或直立行走。它憨态可掬,驯良温顺,逗得观众哈哈大笑。当时京城很少能看到耍狗熊的,所以围观的人很多,程傻子在天桥也成了名角儿。
《江湖丛话》中有赞叹他顶宝塔碗的诗句:“程傻登场不耍熊,十三层塔耍尤工。要知饭碗能牢固,第一全凭顶上功。”
顶碗现在成了杂技艺术团演出的保留节目,而且在表演难度和形式花样上,有了很大提高和发展。在服装、道具及舞台、灯光、音乐等方面,更是当年天桥撂地摊所不能企及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