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主题片区|北京中法大学与北大的渊源

  • 2025-02-21 14:13:00
  • 北大红楼

建国初期,陈毅受邀来北大做报告时,曾谦虚地说自己是北大的“半个校友”。这不仅因为陈毅1923年至1926年在北京期间,因从事革命工作需要,“曾住在沙滩,到北大旁听”,也因为陈毅当时就读的北京中法大学自创办起就和北大渊源深厚,后来停办时北大又接收了中法大学大部分学生及一批图书。

陈毅1923年至1925年入北京中法大学文学院就读,并于1925年底毕业。1925年秋季,中法大学文学院从西山搬到城里,与北大红楼相距不远。从此,在李大钊为首的中共北方区委领导下,陈毅担任了更多革命工作,经常出入北大。一直到1926年8月,陈毅受李大钊的派遣,离北京到四川杨森部队做响应北伐的兵运工作前,他担任的工作有:参与工会工作、学生运动,及统战工作;担任北京市学生联合会党团书记;经中共组织批准参加国民党北京特别市党部担任执行委员会委员,兼《革命周报》编辑委员;继续担任中法大学学生会主席,主办校刊《救国报》。

北大师生也把陈毅视作校友,1949年10月邀请陈毅以校友身份“回校”。1949年10月8日,陈毅应邀来北大讲演,校方打出的横幅就写着“欢迎陈将军回校”。于是才有开头提到的陈毅谦虚地说自己是北大的“半个校友”。

北大大力支持创办中法大学

中法大学是由留法勤工俭学运动领导人李石曾(李煜瀛)、蔡元培、吴稚晖等为动员法国退还庚子赔款,进一步推动留法教育,加强中法文化交流,联络中法两国名人发起成立的。1916年3月,李煜瀛、蔡元培等与法国友人在法国巴黎创办“华法教育会”,宗旨为“发展中法两国之交通,尤重以法国科学与精神之教育,图中国道德、知识、经济之发展”。中法双方人员组成干事会负责会务执行,法国人欧乐、穆岱分任法方会长、副会长,蔡元培、汪精卫分任中方会长、副会长,李石曾、李圣章等4人任书记。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还在进行,英国、法国因劳动力短缺,与北京政府签订协议,开始大量输入华工。华法教育会在法国开办华工学校,培训一些先来法国的工人,为后来的大批华工提供翻译帮助。

1916年底,蔡元培回国任北京大学校长,李石曾也兼任北京大学生物学教授。1917年5月,北京华法教育会成立,其后,又在国内的上海、四川、山东、湖南、广东、福建等地设立分会。华法教育会大力宣传、组织国内知识青年赴法国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到1919年3月,各地华法教育会成立的各种类型的留法预备学校已有20余所。

因蔡元培、李石曾的关系,华法教育会在北京的活动往往都依托北京大学开展。如1918年9月,华法教育会为组织法文高等专修馆及生物学院事,致函北大,要求借用北大相关空闲的教室和仪器,北大立即复函表示给予支持。

1920年,在北京西山碧云寺法文预备学校的基础上成立了北京中法大学,首任校长由时任北大校长蔡元培兼任,一直至1928年(其间,先后由李石曾、李书华和李麟玉代理校长实际工作)。当时,一些北大教授也受聘在中法大学兼课。

从北京东皇城根到昆明一直与北大相伴

1925年秋季学期开始,中法大学的校本部及文学院(当时叫服尔德学院)从西山碧云寺迁至北京城内东皇城根39号(现门牌号为东黄城根北街甲20号)。此处距离北大红楼不到500米,故而两校联系更加紧密。

1923年底,由于政府拖欠教育经费,北大不能按时归还比商仪品公司当初借给北大建红楼的贷款。于是蔡元培和李石曾商量,协议由中法大学每月替北大归还仪品公司的贷款本息3000元。等北大经费充裕时再陆续归还中法大学这笔钱,另外北大还需要支付中法大学年利8厘的行息。同时,北大把在西郊玉泉山购买的300多亩地典押给中法大学,中法大学每年应支付的租金就从北大的欠款里抵扣。到1936年底,扣除中法大学租用北京大学田地每年应付租金576元,北京大学共欠中法大学本息168510.97元。但北大一直没还这笔钱。

1937年,抗战爆发后,北大南迁,最后于1938年在昆明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组建西南联合大学。北京中法大学也于1939年7月将理学院、文学院先后迁往昆明。在昆明期间,中法大学在师资方面得到西南联大的支持,如闻一多、朱自清、吴宓、吴晗、邵循正、曾昭伦等联大教授都曾在中法大学兼课。

北大热情接收停办的中法大学师生

抗战胜利后,中法大学由昆明迁回北京复校。复校后的中法大学经费困难,曾再次向北大催讨先前代北大归还的贷款。但北大方面认为贷款建红楼的钱本来就该政府替北大出,胡适校长、郑天挺秘书长均不表明还款的态度,而是把这事推给教育部。最终不了了之。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后,中法大学由私立改为国立。但不久以后,在教育部的统一协调下,对中法大学进行调整,首先是在1949年8月,将中法大学医学院学生并入北大医学院。1950年7月,教育部第811号命令决定该年暑假后停办中法大学,将中法大学文史系、法文系并入北京大学,经济系、生物系并入南开大学,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并入华北大学工学院。数、理、化三系学生不愿去华北大学工学院者,可去北京大学。北大对于接收中法大学非常积极,不断向教育部提出申请。最终,中法大学图书馆中大部分文科藏书归北京大学所有;大部分中法大学学生也转入了北京大学。1950年9月开学之际,中法大学有14名教职工和155名学生转入北大。华北大学接收了中法大学校本部房屋和设备,但转入华北大学工学院的学生只有95人。

正是基于中法大学从创办到结束的历史都与北大有密切关系,所以,1983年1月28日北京大学校长办公会正式决议:确认中法大学校友为北京大学校友。1985年4月27日,北大校长办公会开会又决议:同意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给原北大、燕大、中法的因参加革命活动被迫中断学习的学生发毕业证书。至此,中法大学校友明确归入了北大校友的范畴。

来源:《北京大学校报》第1655期第4版

作者:北京大学校史馆副研究员 林齐模 

  • 编辑:邢爽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