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老北京人也和全国人民一样,特别讲究过年的各种礼俗。
到了腊月就开始做过节的准备了,还有一套顺口溜: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走一走。
如何置办年货、打扫卫生,以及贴春联窗花都按部就班地进行,人们对过春节高度重视,平常省吃简用就是为了过节豪放一回。
到了春节,欢喜快乐还有一说:“打一千骂一万,别忘了三十晚上年夜饭”。意思是无论平时怎样,到了年三十一定回家吃顿团圆饭。三十是最隆重的夜晚,过去对四合院的描述石榴树、鱼缸、胖丫头,过春节则是冲灯、旺火、欢实孩子,所有的房间明灯蜡烛、张灯结彩。记得我有个二爷爷每年除夕都要来我家拜年,而且前三百年后五百年聊上没完,奶奶多次催促才肯离身,但孩子们非常喜欢怹的到来,因为压轴的时候会发压岁钱。
三十晚上,孩子们的精神头特大,熬夜到新的一年到来,男孩子跑到院里或街上燃放鞭炮,女孩子则是戴上头花,拿着纸灯笼欢快的行走。一片欢乐祥和的景象,家人们坐在一起听广播、包饺子,欢声笑语不断啊!三十夜把废弃的杂物往回扫,意思是杂物是财,即使不慎打碎了瓷器,家长也不埋怨,口里念叨着“岁岁平安”。记得每年的年三十,家母还要率领我们兄弟姐妹给爷爷奶奶磕头,奶奶善良慈祥,劝阻了磕头的做法,说“都新社会了,磕头的老礼就免了吧!”
三十夜是隆重的过年序曲,大年初一就开始拜年了。从前还有请安的习俗,女士讲究蹲安,男士则是拱手致意,嘴里还说着吉祥话:“一顺百顺,恭喜发财”等。到了初二,结婚后的女子就是回娘了的日子了,还有就是去红红火火的各个庙会游玩,如厂甸、护国寺、隆福寺、白塔寺 ,以及位于崇文门外的蟠桃宫庙会,厂甸的大糖葫芦名气很大。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习惯已经被替换或移除了,但过去居住在胡同里老街旧坊的深情厚意,一家有事大家帮,人际交往的真诚实在,儿时伙伴天真善良的情怀,却深深留在记忆中,祝儿时的伙伴们健康平安,好运吉祥!(作者:吴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