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考古式”研究的方式挖掘城市记忆,呈现城市与建筑的底色;老字号商铺重现传统经典元素;以林荫街巷勾勒强化老城骨架,构建西城特色城市绿道……1月7日,记者从西城区两会发布会获悉,全长2公里的西单—积水潭线性街区的一期工程(灵境胡同至平安大街段)已全要素焕新亮相。一条有林荫可纳凉、有历史可发掘,满眼绿色、骑行通畅、悠悠古韵与现代时尚融合的大街展现在市民面前。
西单—积水潭桥一线是北京老城空间格局的重要街区和内环路核心骨架。西单—积水潭线性街区环境整治提升工作自2023年8月启动以来,结合街区及百姓切实问题,从道路交通、景观环境、建筑风貌、市政设施、夜景照明和业态提升等多维度全力打造具有和谐宜居的花园街区。
西单北大街一线街区以传统平房院落为主,随着时代发展的进程,越来越多的私搭乱建、广告店招、箱体飞线已经将建筑包裹,不仅失去了传统建筑风貌的特色,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
如何在改造中把握历史文化街区的风貌保护尺度?该项目设计负责人表示,在设计之初,就确定了在老城更新里下手要轻、要体现绣花功夫的宗旨,“我们不想把它恢复成某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静态面貌,而是要通过更新把经过600多年沉淀而来的大街的状态呈现出来。”
记者在西四北大街212—214号看到,之前的玻璃幕墙被拆除,露出了里面的青砖灰瓦,辅以圆拱红窗,古朴之意扑面而来。作为网红餐厅的杏园餐厅也进行了建筑风貌的提升,门脸恢复了传统合瓦制式的坡屋顶,立面饰以传统花鸟风格的油饰彩画,再加上红色窗棱、大红灯笼,历史感油然而生。
据悉,一期工程对350处建筑单体进行立面风貌整治,拆除高层加建,凸出建筑红线的幕墙、外立面附属物“棚亭阁”“推改扩”等140余处违法建设总计8600余平方米。
西单与西四沿线,曾经为明清时期历史上重要的商业街道,沿街得以保留的老字号众多。砂锅居、张一元、稻香村、延吉餐厅等老字号,在此次整治提升中,通过“换脸”重现历史风貌。
“我们通过修缮、保护和更新,重新揉入传统建筑的经典元素,使得老字号商铺‘换脸’。”西单街区保护更新工作专班牵头人表示。
以位于西四北大街的“二友居肉饼店”为例,原来大面积灰色涂料的外墙,如今变成了传统灰色砖墙,加入了壁柱、冰盘檐、垂花门等经典元素,门前的大型电力箱体也被移除,增设了花池座椅,再配以内部的改造升级,不少老主顾进入餐厅前不禁称赞:“这才有了曾经的味道!”
二友居整治后此外,结合文化探访路,还加强万松老人塔、缸瓦市堂、护国关帝庙、义达里等历史文化建筑周边环境整体提升。护国关帝庙门前就采用了有肌理变化的料石,来提示行人此处是有文化历史意义的节点空间。
记者在灵境胡同至平安大街段两公里的街道内,发现了多处城市绿地,新添了“灵境翠园”,提质更新了“西四地质科普公园”两处城市公园。
西四北大街整治后-林荫绿道“这两处城市公园的建成使西城区已在全市率先实现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100%。”西单街区保护更新工作专班牵头人说。
西四北大街整治后-林荫绿道在此次整治提升中,不仅全线统筹规划10处较大规模城市绿地,分级分类打造沿线特色节点空间,还通过补种行道树、增设绿化隔离带、绿色围栏、见缝插绿增彩等多种方式提升城市绿量,以林荫街巷勾勒强化老城骨架,构建西城特色城市绿道。一期工程总计补种行道树90棵,增种色叶乔木227棵,增加线性绿化2428平方米,新增小微绿地3237平方米,让辖区居民能够推窗见绿,出门入园。
小酱坊胡同西口整治前多组大型箱体矗立街头继一期工程之后,二期工程(平安大街-积水潭桥段)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开始全力推动,二期工程包含新街口南大街、新街口北大街,全长约1.8公里,预计2025年年内亮相。
北京西单街区保护更新工作专班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