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玉出昆冈——清代宫廷和田玉文化特展”在故宫博物院顺利开幕。本次展览的名称“玉出昆冈”,出自蒙学经典《千字文》。巍巍昆仑山冈,白雪连绵不绝,河流奔涌,白浪滔天,是和田玉的生命之源。如今我们见到的清代宫廷和田玉,经历了大自然的重重磨砺和玉工们的精心雕琢,是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中华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故宫博物院举办特展,正是为了展示传承久远、灿烂辉煌的和田玉文化。展览遴选258件具有代表性的清代宫廷和田玉精品,分为“玉之源”“玉之礼”“玉之雅”“玉之巧”“玉之用”五个单元进行展示,以期诠释清代和田玉文化,展现清代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划重点:国家重器
作为国之重器的二十五宝玺中,二十三方为玉玺,其中不乏以和田玉制作者。册以玉版联结而成,用于刻文记载重要事项,常见有封册、徽册、谥册,也有大量刻有皇帝御制诗、赞、记、题等文字的玉册。
划重点:慕古求新
清代流行鉴古,也崇尚仿古。收藏、鉴赏,成为帝王雅好之一。乾隆时期,大量优质和田玉材的获取和帝玉的推动,使得玉器仿古较前代风气更盛。清宫旧藏仿古玉器中,既有造型仿古,也有纹饰仿古、风格仿古及仿古意者,除极少数用于仪典活动外,多数已褪去古物的礼制与厚重,趋向装饰性与世俗性。对仿古玉器的关注和推崇,也直接反映了乾隆皇帝博雅的慕古情怀。
划重点:玉具五色
清代玉料色彩丰富,《西城闻见录》记载:“叶尔羌,回疆一大城也……其地有河,产玉石子,大者如盘、如斗,小者如拳、如栗,有重三四百斤者。各色不同,如雪之白、翠之青、蜡之黄、丹之赤、墨之黑者,皆上品。”依据色泽,新疆和田玉料可分为白玉、青玉、黄玉、墨玉、碧玉五大类。
清代宫廷对和田玉的日常使用以佩饰和器皿为大宗。以玉为饰,源于对美的追求。儒家将君子应具备的仁、义、礼、智、信等美好品德与玉的自然属性相比附,玉被赋予五德或十一德,“君子比德于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思想深入人心。清代玉质饮食器主要包括碗、盘、壶、杯、箸、匙等,既有精雕细琢者,亦有成批量制作的光素盘、碗等。和田玉饮食器的小规模制作始于乾隆十八年(1753年),大规模制作在乾隆四十年(1775年)以后,于乾隆皇帝七十寿诞(1780年)达到鼎盛。
划重点:匠心独运
清宫赏玩玉器用料极为讲究,多以和田子料玉和品质上佳的山料玉制作,匠心独运,雕琢细致,或置手桌、案之上,或随身携带,以供随时把玩。玉质围棋、象棋、双陆棋等,非常罕见,因而弥足珍贵。
展览位于故宫博物院东六宫区域的斋宫展厅,2025年1月7日至2026年1月4日对观众开放,可通过“故宫博物院”小程序预订故宫门票后预约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