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建好的京蔚高速,让文物古迹众多的蔚县走进北京市民的视野之中。蔚县至北京的直线距离只有150公里,但在京蔚高速建设之前,要取道北京延庆区、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再向南,等于兜了个大圈子,要走上280公里才能到达。太行山的阻隔,使得蔚县成为“藏”在北京身边的静谧小县。
之所以说它静谧,或许通过它的读音亦可佐证。长久以来,外埠民众一直在纠结“蔚”字的读音。倘若不加注音,它会被读作“wèi”;依照《新华字典》,如作地名使用时,它就应该读作“yù”;但与蔚县朋友交流时,他们会十分友善地纠正道:“这个读音在我们当地,读作‘yǔ’。”
小县城中古建多
在众多历史学者与古建筑学者的眼里,蔚县算得上一座“古建筑的博物馆”。蔚县有一座高耸入云的地标建筑,那就是南安寺塔。按照一些学者的推测,南安寺的始创时间,大致是在北魏时期,也就是蔚州建城之前。至于南安寺塔的初建时间,则存在着不同的说法。但根据目前的塔体特点来判断,它应该是一座典型的辽代风格古塔。
南安寺塔为八角十三级密檐,高32.1米。塔座四边的中间部分,各饰一砖雕兽头。此塔的首层塔身较高,各角浮雕塔柱,四正面置拱形假隔扇门,另有四面饰花棂盲窗。该塔体比例匀称,挺拔壮观,是太行山脉一座颇具历史与艺术价值的古塔。
与南安寺塔同为全城地标高点的,还有蔚县玉皇阁。这座将城防和道教功能合为一体的古老建筑,因其气势宏伟、构造讲究而著称于世。说起玉皇阁的建造,就不能不提明洪武七年(1374年)蔚州卫的设置。出于维护卫所机构的需要,洪武十年(1377年)卫指挥使将蔚州土城改建为砖城,开辟东、西、南三门,并将玉皇阁建造于北侧城墙上,且与三门遥相对峙。玉皇阁又称“靖边楼”,坐北朝南,由前后两院组成。主体建筑玉皇阁,三檐两层楼阁式,歇山琉璃顶。底层内壁保存有道教题材的壁画,绘有玉皇大帝、西王母、五岳大帝、三十六雷公。
距离南安寺塔、玉皇阁不远处,是明代建筑蔚州常平仓,旧称“丰豫仓”。这座屯粮助军保民的官仓,曾经拥有仓房十一座。如今,随着岁月流逝,仓房只剩下了四座,呈南北两两相对的格局。
位于蔚县城内的,还有灵岩寺。这座古刹出现的时间,或在元代之前。到了明正统年间,太监王振奏请明英宗敕赐重建。就整体建筑而言,灵岩寺的规制较高,用材考究,做工精细,不同于一般寺院。漫步于庙宇之中,能见到明代建造的天王殿、大雄宝殿。大雄宝殿的建筑风格古朴,殿内藻井制作精美。
看罢灵岩寺,再看释迦寺。在蔚县现存的众多寺庙里,释迦寺是最早的一座。现存的天王殿、大雄宝殿、卧佛殿及东西禅房,都能让古建爱好者们眼前一亮。其中,作为寺内最重要建筑的大雄宝殿,具有明显的元代建筑特征。而释迦寺内所有的建筑,则为研究元代木结构建筑的演变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传始建于宋辽时期的重泰寺,曾在明清时期重修过。重泰寺分中院及东西角院。中院是主体,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戏楼、山门、弥勒殿、地藏殿、观音殿、千佛殿、释迦殿、三教楼,两侧建有钟鼓楼、二郎庙等。重泰寺的殿宇中,还保存着完整的明代壁画,颇具地方特色。
庙观古堡有特色
除了城内外的佛教建筑,蔚县的道教建筑也不可小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蔚州关帝庙、真武庙等。
始建于元至元五年(1339年)的蔚州关帝庙,自南向北有戏楼、前殿、中殿、后殿。整组建筑布局富于变化,处理手法具有明显的地方风格。
而坐落于蔚县西北城墙脚下的蔚州真武庙,是一处坐北朝南,建在三米高的砖砌台基上的高台建筑群。其平面布局呈四合院式,由前殿、正殿及钟鼓楼等建筑组成,至今仍保持着金、元时期的建筑风貌。
位于蔚县东关外的天齐庙,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重修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这处宫观原有的排字戏楼、天齐坊、东西厢房、后殿等皆已不在。留存下来的,是供厅与大殿。天齐庙大殿为单檐庑殿黄琉璃瓦顶,阔五间,进深四间。整座建筑苍劲古朴,在蔚县众多的古建筑中极为罕见。
此外,值得一提的,还有蔚县城外的单侯村关帝庙。这座关帝庙前的石旗杆,造型十分优美,而且是河北省境内现存唯一的古代石旗杆。这座关帝庙始建于明正德年间,嘉靖年间重建。旗杆原为木制,后折断。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改立石杆。旗杆通高10米,杆体由两硕大石斗隔为三段,下部杆体北面刻七字楹联,中部浮雕蟠龙盘绕,上部旗杆为素面圆柱,顶端做宝珠状。
除了古建筑,蔚县的建筑小品也值得关注。在蔚县城内,有一通杨赟碑,即“蔚县杨氏先茔碑铭”。这是元代官员杨赟,为葬其三世祖于故里,请当时的大书画家赵孟頫撰文并书丹篆额的。此碑通高3.3米,由一块青石雕刻成碑首和碑体。篆额、撰文、书丹均充分显现赵孟頫书法艺术成熟期的风貌。按照《蔚州志·金石》中的记载,该碑“碑石甚奇,又得赵文与书,故州人多传拓者,旧志载入艺文”。
在蔚县境内,还分布着大大小小的一堆古堡。这些古堡,是明代修筑“九边”防御体系的产物。所谓九边,其实就是边塞的九个军事要镇。其中的宣府镇因拱卫京畿,是最受重视的防御堡垒,号称“九边之首”。而“蔚州堡”又是宣府镇中修葺最坚固的堡垒,号称“铁城”。它也被附近诸多小城堡所环绕。蔚县曾有“村村有堡、八百庄堡”之说。目前,域内保存较好的庄堡,尚有150座以上。其中,最为出名的,当属暖泉镇的西古堡。
西古堡始建于明代,重修于清代。整座古堡呈长方形,南北长360米,东西长240米,由夯土筑就堡墙。南北堡墙东面,另设一座砖包砌的小瓮城。瓮城内有戏楼、观音庙等建筑。在古堡西部,又突起一座砖筑的小城台。西古堡的整体结构完整,布局富于变化,是一座典型的明代村寨围堡。
就在西古堡不远处的暖泉镇北官堡,留存着一种古老的民俗社火活动。待每年正月,都要上演一场“打树花”。“打树花”是当地人从古代攻城战中获取的灵感,那被熔化的铁水,泼洒在堡墙上,随即迸溅出千枚热箭、万朵火花。
此外,在蔚县南部翠屏山麓,也就是距县城3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宋家庄”古堡。因堡门上方的匾额刻有“昌明”二字,所以又称作“昌明堡”。宋家庄古堡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由于地处蔚县南北通商要道,堡内客栈、茶楼、店铺、书场一应俱全。至今仍存留有穿心戏楼、烽火台、韩家大院、韩家镖局、邹家大院、苏家祠堂等明清时期的遗迹。
同样位于县城南部的,还有“上苏庄”古堡。这处古堡建筑保存完好,是蔚县难得的古堡样本。电视剧《亮剑》,就把这里选为外景拍摄地。
若论蔚县最为方正的庄堡,莫过于“四方城”了。这可是蔚县境内四座最为方正庄堡的统称。东方城、西方城居于县城东北,而南方城、北方城则位于县城的西南、西北。其中“北方城”保存最为完好,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蔚废代城历史悠
春秋时期的代国,所辖地域包括如今河北省怀安县、蔚县以西,山西省阳高县、浑源县以东的地带。而代王城正是代国的都城所在地。汉朝建立后,刘邦将刘姓子孙封为诸侯王,代国的都城依然位于代王城。汉文帝刘恒在继位前也曾被封为代王,但王城已不在代王城。
根据张家口《两镇三关志》中的记载:“蔚废代城,俗称代王城。周二十五里,九门遗迹尚存。”根据文物学者的考证,代王城九门分别是:正南荣阳门、东南兴隆门、正东宝源门、东北迎海门、正北富农门和文胜门、西北兴圃门、正西钟秀门、西南崇德门。
代王城平面图,远看呈椭圆形状。东西长3400米,南北长2200米,四面周长近万米。代王城的城墙最高处12米,夯土版筑,至今仍见到清晰的夯层、密集的夯窝。代王城内,被规划出宫殿区、衙署区、官衙居住区、平民聚居区和手工业制造区。
在代王城的东、南、西五公里的范围内,还分布着63座大型封土墓,这是代王室的墓地,也是代王城历经数百年的历史见证。
一座古老的代王城,在经历了无数辉煌时刻之后,早已黯然谢幕,退隐于历史的角落之中。而代王城遗址,于2001年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离开千余年的代王城,再远一些,便是“太行八陉”之一的飞狐峪。这里是蔚县城南20公里处的一个重要峪口,向南逶迤蜿蜒60公里,直通涞源。由于此地奇峰屏立、幽谷绝险,且连通华北平原与塞外大漠,因此被称作“兵家必争之地”。按照军事专家的话说,就是“雁北之险在蔚县盆地,蔚县盆地之险则在飞狐峪”。
(作者,高申,文中图片均为高申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