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火德真君庙,俗称“火神庙”,始建于唐贞观六年(632年),至今近1400年,是一座尊崇地位极高的道观,也是北京城区现存最古老的专门用于祭祀火神的皇家道观。主要由第一进院山门殿、荧惑宝殿、灵官殿、月老殿,第二进院万寿景命阁、真武殿、慈航殿、狐仙堂、三官大殿、财神殿,第三进院紫霄香宗等建筑组成。火神庙三进院落,由南向北布局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千年来宗教界一直称南北中轴线为“龙脉”,前段时间刚刚得到国际认证,正式被纳入《世界遗产名录》。“龙脉”上的古建筑,从北向南主要有钟楼、火神庙(万宁桥)、景山、故宫、天安门、正阳门(前门)、永定门等,火神庙在历史上的地位可见一斑。
山门殿,位于火神庙的第一进院正南面,坐北向南,山门牌坊坐西朝东,东西额分别为“寿国仙林(东)、丹天圣境(西)”八个大字。“寿国仙林”大意为追求国家长久稳定的同时,也向往一种隐逸、自然的生活方式,或者是国家管理应该融入一种更加和谐、贴近自然的理念之中。“丹天圣境”源自中国修行文化,修行者达到一定的修为后可掌握天地自然运行规律,逆转造化,达到圣境,成为圣者。根据造化不同,分为古、地、天、大、至五重圣境,其中“至圣境”为极致,达到这一境界的修行者可称王、称皇、称帝、称尊,成为圣王、圣皇、圣帝、圣尊,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修行境界的想象与追求。
荧惑宝殿,位于火神庙的第一进院正北面,“荧惑宝殿”匾额为乾隆皇帝御笔题书。殿内供奉南方火德荧惑星君(五行中南方属“火”),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火祖,这位神祇(qí)统领着各路火部官将神仙,同时主管火焰、众虫、凤凰、鸟鹊等。
月老殿,位于火神庙的第一进院东面位置,月老殿又称为月下老人殿,为道教天庭里月老神仙居所。月老,又称月下老人,在道教文化中象征姻缘和婚姻的撮合者,月老殿是专门为祈求姻缘而设立的,因此每天吸引了众多信众,月老殿已成为祈求婚姻顺利、永结同心的圣地。
灵官殿,位于火神庙的第一进院西面位置,供奉道教护法王灵官。王灵官,为道教中最高级别的护法神之一,明永乐皇帝封其为“隆恩真君”、“玉枢火府天将”,其形象为赤面、三眼、披甲执鞭,显得格外威武凶猛,王灵官刚正不阿,疾恶如仇,祛邪扶正,深得老百姓的好评,有“三眼能观天下事,一鞭惊醒世间人”美誉。
万寿景命阁、真武殿,位于火神庙第二进院正北位置。万寿景命阁为供奉玉皇大帝的阁楼,明早期称为皇极殿,明万历皇帝命名为“万岁景灵阁”,清乾隆皇帝重新题名为“万寿景命宝阁”,尽管名称和功能有所变化,但始终保持着其在老北京文化和宗教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也是游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真武殿,供奉真武大帝(玄武大帝或北极玄天上帝),元朝时期被元成宗封为“元圣仁威玄天上帝”,成为北方最高级别的神祇,明永乐皇帝继位后,又对真武大帝进行加封,称为“北极镇天真武玄天上帝”,这些变化主要反映不同朝代对宗教信仰和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
慈航殿、狐仙堂,位于火神庙的第二进院东面位置。慈航殿供奉“慈航真人”(观音大士),为元始天尊门下的十二金仙之一,慈航殿象征普渡众生的精神,体现了中国道教文化中对慈悲和济贫救困的重视。狐仙堂,专门供奉道教正神狐仙娘娘,狐仙娘娘为东汉张道陵祖天师的护法。狐仙堂,不仅体现了道教文化中对自然神灵的崇拜,也反映了道教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三官大殿、财神殿,位于火神庙的第二进院西面位置。三官殿为供奉天、地、水三官大帝的殿堂,分别代表赐福、赦罪、解厄,是道教中的重要神祇。财神殿为供奉文、武财神(赵公明、比干、关羽)的神殿,文、武财神道法无边,能够掌控雷电、驱赶瘟疫、平息灾难,是忠诚、正义的化身,保佑人们身体健康、文武全才、财运亨通、生意兴隆。崇拜财神,不仅反映了人们对财富的追求,更体现了众生对公平、正义和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
紫霄香宗,位于火神庙的第三进院正南位置,“紫霄香宗”扁额为乾隆皇帝御笔题书,一方面表达的是火神信仰,其次明确火神庙的尊贵和神圣地位,第三是强调火神祭祀等治理国家安全稳定的战略活动。
北京千年火神庙,为中国道教信仰的中心和北京道教活动的主要场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是北京旅游的一个重要景点,吸引了中外信众前来朝拜,尤其是在求姻缘方面非常灵验,不少人特意前往月老殿,祈求姻缘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