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将至,这些习俗你知道吗?

  • 2024-10-22 10:46:00
  • 北京旅游网综合

我国民间历来有“立秋摘花椒,白露打胡桃,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的说法。其实,除了摘柿子、吃柿子以外,霜降还有很多习俗,一起看看吧!

吃柿子

俗话说:“霜降吃柿子,不会流鼻涕。”霜降时节,我国很多地区都有吃柿子的习俗。

柿子一般是在霜降前后完全成熟,此时的柿子皮薄、肉鲜、味美,营养价值高。假如一个人一天吃一个柿子,所摄取的维生素C基本上就能满足一天需要量的一半。

赏菊花

古有“霜打菊花开”之说,在古人眼里,菊花有着不同寻常的文化意义,登高赏菊也是文人雅客在霜降时节必做的雅事之一。

霜降时节正是秋菊盛开的时候,很多地方在这时都会举行菊花会,赏菊饮酒,以此来表示对菊花的崇敬和喜爱之意。

吃羊肉、吃兔肉、吃鸭肉

民间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霜降时节,天气越发寒冷,民间食俗也非常有特色。人们认为先“补重阳”后“补霜降”,而且“秋补”比“冬补”更要紧。因此,霜降时节,民间有“煲羊肉”“煲羊头”“吃迎霜兔肉”“吃鸭子”的食俗。

据说吃煲羊头有助于头风等疾病的治疗。医书上也有加“四珍”、“八珍”的补药煲羊肉,可以辅疗肺病、疟疾的记载。迎霜兔肉就是经霜的(即霜降)的兔子肉,这时候的兔肉味道鲜美,营养价值较高。

在闽南一带、台湾地区有句谚语,叫做“一年补通通,不如补霜降”,充分表达出闽台民间对霜降这一节气的重视。每到霜降时节,闽台地区的鸭子都会卖得非常火爆。

送芋鬼

在广东高明地区,霜降前有“送芋鬼”的习俗。霜降时节,人们会用瓦片堆砌成塔,在塔里面放入干柴点燃,火烧得越旺越好,直至瓦片烧红,再将塔推倒,用烧红的瓦片热芋头,这在当地称为“打芋煲”,最后把瓦片丢到村外,这就是“送芋鬼”。人们以这样的方式,辟凶迎祥。

扫墓祭祖

古时候,霜降时节人们还要去扫墓。据《清通礼》记载:“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扩荃,届期素服诣墓,具酒撰及菱剪草木之器;周服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如今,霜降扫墓的风俗已少见。但霜降时节的十月初一“寒衣节”,在民间仍较为盛行。意思是天气冷了,给先人们送去御寒的衣物。寒衣节寄托着今人对故人的怀念之情。

老北京霜降旧俗

已经远去的菊花酒、迎霜兔

老北京人,霜降时候讲究喝菊花酒,吃迎霜兔。这在《酌中志》里早有记载。为何霜降节气要特别吃兔子?这种民俗,恐怕和清入关以后皇家爱好打猎有关。于是,野味便成为此时最佳选择。兔子应霜降之日,美名曰迎霜兔,后繁衍为老北京人的一种时令吃食。

老北京霜降腌咸菜

每年霜降之时,初霜将至。很多老北京人有腌制咸菜的传统,据说这个时候的菜里水分减少,蔬菜会形成特殊的甜味和鲜味,非常适合做腌咸菜。其中尤其以芥菜、大白菜和雪里蕻为主,腌咸菜一般用大缸,需赤脚踩踏,这样才能压紧,不透空气,防止腐败,又不会给蔬菜带来硬伤。一般是踩完一层菜,再放一层继续踩,最后压上圆石头。积年使用的腌菜石和腌菜水堪称宝物,因为用它们腌出来的咸菜味道独特。

冻柿子搭配冻酸梨

古时冬季北京市缺少应季水果,但有两种东西却是非常适合霜降之后食用,那就是冻柿子和冻酸梨。

“冻柿子”是老北京特有的吃法,要霜降后才摘的柿子,先喝汁后吃皮,甘甜如蜜清凉适口,令人顿觉舒畅,火气渐消。冻柿味甘性寒,具养肺胃之阴,宜火燥津枯之体,不仅可解生火取暖的毒气,还能润喉止咳,为败火佳果。又因价格便宜,就成为老北京冬季里的必食之物,堪称物美价廉的保健水果,连清代学者王士雄都称它为“果中圣品”。

“冻酸梨”,现在这种梨已不常见,它是未经嫁接的野生梨,奇酸,果肉硬,同样也是霜降之后采摘,可以一直放到冬天,冰凉酸爽,也是一种去火的吃食。以前还讲究霜降前后吃鸭广梨。《燕京岁时记》书中说这种梨“形如木瓜,色如鸭黄,广者,黄之转音也”。这种梨不如鸭梨脆,越放越软,吃起来是面面的,却别有一种香味。

永不过时的“涮锅子”“炙子烤肉”

一直延续至今而被北京人热衷的霜降吃食,应属涮羊肉了。老北京人管涮羊肉,一般叫做涮锅子,这个时节是吃涮锅子的开始之时。除了涮锅子,更加讲究的,还要吃炙子烤肉,总之两种肉食一起吃就是为了贴膘御寒。

  • 编辑:李雨晴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