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
博物馆是高校进行艺术传播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之一,是大众身边的艺术殿堂。北京高校博物馆文艺之旅,不要错过这些“第一”,一起感受历史文化的脉动,感悟艺术之美,传递艺术之火。
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
中国第一家综合类收藏型科学博物馆
正在筹建中的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家综合类收藏型科学博物馆。它将以科技文物和高科技互动展品相结合的展陈方式,再现人类科技史上伟大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再现清华理工科在中国近现代科技史上的辉煌成就,成为促进科学传播、激励科技创新的清华新景观。
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将设主展厅、清华厅和特展厅等三大展厅。主展厅展示中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清华厅展示清华理工学科的发展历史,特展厅将与国内外同行开展合作、主题布展。
永久馆址位于校园东部艺术博物馆与美术学院大楼之间空地,计划展厅面积约6000平米。在永久场馆建成之前,科学博物馆在清华大学蒙民伟人文楼B2层设置临时展厅。
参观信息
开放时间:周三至周日 9:00—16:30,周一周二闭馆
展厅地点:清华大学蒙民伟人文楼B2层(人文楼位于学堂路东侧,文科图书馆与三教之间)
展览信息
1.主题展览
《海外奇器——晚清士人眼中的西方科学世界》
展览由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主办,以晚清士人出洋记述为主线,分为水陆交通、街头见闻、西人器用、博物致知、格致之学五个单元,通过科学博物馆的100余件馆藏的精品科学仪器、图像器物、工业化产品以及复原场景为公众呈现出19世纪兴盛的科学与技术极大改变思考维度与生活方式的西方科技世界。
2.常设展览
《百年器象——清华大学科学仪器历史展》
展览分“自强”(1910s–1940s)、“奋斗”(1950s–1970s)、“日新”(1980s– 今)三个展区,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珍贵的清华科技文物,是清华精神的生动体现。目前,将近四分之一的展品完成更新。
3.珍品柜
《科学模型中的世界暨“志以成道”来自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的教学实验仪器》
展览“科学模型中的世界”精选了30余件馆藏科学模型,涉及生理、机械、电信、自然、军事装备等多个学科和领域,向观众呈现科学模型的丰富样貌,展示科学模型在科学教育和科学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志以成道‘’来自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的教学实验仪器”展出20世纪50年代以来附中在教学实验中使用的部分物理仪器,包括力学仪器、电学仪器,以及教学幻灯片和反映20世纪80年代附中师生使用仪器场景的珍贵照片。
4.学生策展
《继往开来,以“核”兴邦——纪念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60周年,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主题巡回展》
展览重温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发的光辉历程,学习感悟我国核科学技术人员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展示近年来各单位传承、发扬“两弹一星”精神的优秀做法,激励广大师生接续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中国高校中第一所现代化博物馆及考古专题博物馆
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于1993年5月27日正式开馆,由阿瑟·姆·赛克勒与北京大学合作兴建,阿瑟·姆·赛克勒博士是美国知名医药学家、慈善事业家和艺术品收藏家。
现有数万件藏品,其中多为中国考古学各时期的典型标本,如周口店北京猿人石器,新石器时代不同考古学文化的代表性器物,商代甲骨文,山西曲村西周古墓葬出土的铜器、玉器等,还有陶器、钱币、封泥和民俗文物等。此外,博物馆还拥有包括丢勒、伦勃朗、马蒂斯、毕加索等西方艺术大师作品版画600余件,具备国内最为完整的西方版画收藏体系。
作为我国高校中第一所现代化博物馆及考古专题博物馆,赛克勒博物馆致力于发挥其高校博物馆的职能,集科研、教学、专业培训和公众教育于一身。博物馆面向校内师生与公众开放,举办各类讲座、工作坊、展览等活动,普及考古学科知识,弘扬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为公众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
参观信息
地址: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起停止入馆),周一闭馆(用以维护修缮)。平时如遇特殊情况临时闭馆,请参见开放公告。
展览信息
1.“北京大学考古100年考古专业70年”特展
展览由序厅拉开帷幕,由尾厅总结升华,主体部分按时间顺序将北大考古100年发展史分作四个单元,内圈展线为学院大事记,回顾北大考古峥嵘历史;外圈展线则通过考古发掘标本、老档案、发掘报告、器物卡片、老照片等百余件组展品与图文展板,展现北大考古参与的重要考古工作,阐述北大考古对学科理论方法发展的贡献,致敬做出突出贡献的前辈学者。
2.“比邻天涯:北京大学藏古代外销瓷”特展
中国古代外销瓷曾长期风靡世界,见证中国与海外世界交流的广度、深度与跌宕起伏。尽管产自中国,但其不同时段异彩缤纷的面貌,是千年来不同文明碰撞的结果。中国古代外销瓷不仅承载了古代中国的创新精神与浪漫想象,亦浸透着东方热土自古以来的开放胸襟。
本次展览精心遴选200余件组展品,力图全景式地呈现中国古代陶瓷外销的兴衰。本展览是北京大学“丝绸之路重大考古发掘与丝路文明传承研究” 项目成果之一。
北京大学生物标本馆
中国第一座由国内学者主持建立的生物标本馆
追溯北京大学生物标本馆的历史,可及清朝光绪33年(1907年),当时的京师大学堂(北大前身)建立博物实习科,培养了一批制作动植物标本的人才。
到了1917年,蔡元培校长聘请钟观光先生为北大博物部教授,钟先生历时四载几经艰辛,走遍福建、广东等十一省市,采集标本一万五千多号,成立了我国第一个由国内学者主持建立的生物标本馆。
1952年,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大学生物标本馆更是坐拥北大清华燕京三所大学的标本,一时无两。
标本馆面积有近千平方米,一层为动物多样性展区,二层为植物标本及生物演化展区,地下一层则是为各类供教学和研究用标本的保存和收藏区。
目前,馆藏已有六万多份!有采集自中国各地的各类动植物标本,还有少量来自日本、朝鲜以及前苏联时期莫斯科大学交换或赠送的标本。
参观信息
地址: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开放时间:周三至周日 9:00-12:00、13:00-16:00,周一、周二 闭馆。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造的第一座专业美术展览馆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位于中央美术学院校园内,是一所集合学术研究、展览陈列、典藏修复和公共教育等功能的专业性、国际化的现代美术馆。它秉承“兼容并蓄、继古开今”的学术理念,用“智识”服务社会,致力于当代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以全新的视野向广大公众呈现人类的艺术文明,与社会各界分享时代文化。
美术馆坐落在弧形场地,外形石材幕墙与屋顶曲线过渡形成壳体,似立体回旋镖。出入口大面积采用玻璃幕,增加了建筑的通透性,同时又满足了采光的需要。美术馆外墙覆盖灰绿色的岩板,与中央美院校园内其它建筑的灰砖颜色相协调,统一中富于变化。
参观信息
地址:朝阳区花家地南街8号中央美术学院内
开放时间:09:30-17:00(周一闭馆)
展览信息
1.《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斯特凡·杰罗夫斯基的艺术(1925-2022)》
展览时间:2024年7月10日-2024年9月1日
展览地点:四层展厅
斯特凡·杰罗夫斯基被视作二战后欧洲最杰出的抽象艺术家之一,其作品在全球广泛展出。本展览是斯特凡·杰罗夫斯基于2022年去世后的首次回顾展。杰罗夫斯基的艺术受到了诸多元素的影响——从欧洲艺术到中国哲学,从科学发现到太空探索——所有这些都将在本展览中得到呈现。展出作品共计27件。
2.《蓝图生产力——未来感在艺术中的表达》
展览时间:2024年7月19日-2024年9月1日
展览地点:3层A展厅
本次展览是以艺术创作的“未来感”实践为主要关心,由此进入对科技介入、媒介利用和艺术感知的讨论,并将艺术对生产力的想象置于历史语境中,从而反观艺术作为一种生产力质态的先进性。所谓“蓝图生产力”,即是艺术家畅想未来的创新实践,不仅在于关注加速更迭的科技与媒介,更是指向人本身对未知领域和未来世界的感知反馈,并先锋性地推动我们看向更广阔的未来。
3.《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陈列——现代中国美术》
展览时间:2024年7月23日-2025年4月20日
展览地点:2层B展厅
本次正式推出馆藏长期陈列,以馆藏经典作品构成中国美术历史发展的呈现,是活化美术馆藏的学术探索,也是为社会提供丰富的文化历史面貌、美育资源以及艺术教学、研究的核心价值。 20世纪是中国美术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央美术学院自始至今都参与其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与引领作用,其师生参与创作大量经典作品,在现代中国的美术史中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次陈列选取馆藏20世纪中国美术作品200余件,以时间为主线,分为1900-1949、1950-1976、1977-2000三个板块,呈现了百年造型艺术的发展脉络。 美术作品是时代的记忆,蕴含着艺术家的情感和时代基因,是我们触摸历史的视觉镜像,观众可通过展览感受不同时期的艺术追求、艺术探索以及作品呈现的时代面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
中国第一座向公众开放的综合性航空科技博物馆
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向公众开放的综合性航空科技博物馆。展区面积约8300平米,分为长空逐梦、银鹰巡空、神舟问天、空天走廊4个展区,馆藏300多件国内外公认的航空航天文物精品以及结构、发动机、机载设备等珍贵实物,通过高科技手段展示了航空航天原理以及人类飞天的历程。
展馆集教学、科普、文化传承为一体,承担了一部分教学任务,例如《航空航天概论》课程以及航空发动机、飞机结构、起落架结构、导弹结构、航天器设计等核心专业课的教学实践任务。是航空航天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航空航天科普与文化、北航精神以及青少年爱国主义、国防教育的重要基地。
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前身是成立于1985年的北京航空馆,是在北航飞机结构陈列室、飞机机库基础上扩建而成,博物馆经近4年原址新建并扩充展品,于2012年北航甲子校庆更名并重新开馆。
参观信息
地址:海淀区学院路37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内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六9:00一16:30,周日闭馆
目前仅面向校内师生及亲友、校友开放
陈列展览
1.长空逐梦展区
长空逐梦展区向公众展示北航先进的科研水平,航空设计、航空发动机、航空电子展品为核心展区。空间视觉上,一个完整飞机造型贯穿该展厅,飞机分段展示了机头、机舱和机身的内容,配合地面机身投射的具有速度感的条纹状装饰。
该展区包括大量解剖的飞机机身、机翼、起落架、发动机及机载设备等珍贵展品,实物展示与动态演示结合,是飞机设计核心专业课程的重要教学实践基地。
2.银鹰巡空展区
银鹰巡空展区分两部分:北航特色飞机、实体飞机展示。核心区域为北航特色飞机展示,向人们展示北航为航空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入口即为北航特色飞机展区,展示历年来北航自主设计制作的实体飞机展品,藏品包括“北京一号”、“黑寡妇”、“鹞”式垂直起降战斗机等。通过不断变化的空间设计表达了飞机发展的历史变迁,空间的转折启承变化体现了飞机发展的连续时空。
3.空天走廊展区
空天走廊展区分两部分:航空发展史、航天发展史。按照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向人们展开了一幅航空航天发展的历史画卷。
展区通过顶部悬吊的模型与地面的多媒体展柜相互呼应,向人们展示了航空航天发展史上的一个个里程碑。
4.神舟问天展区
神舟问天展区分五部分:火箭与导弹、卫星与探测器、载人航天、航空航天互动区、学生作品区。
展区环境设计结合航天主题,整个空间力图打造成一个充满科幻色彩的太空试验基地的视觉效果,立面材质采用冷峻的、代表理性科技的灰色金属材料,背景墙面统一采用深邃的太空背景画,加上深色的天花背景相配合,置身其中产生一种时空错觉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沉浸感。
中国农业大学饲料博物馆
世界上首座以饲料为主题的博物馆
饲料博物馆是一个永久公益文博机构。以“传承过去,记载当代,激励后学,引领未来”为宗旨,展示悠久的中国农业文明和农耕文化,激励莘莘学子学农爱农的情怀。
饲料博物馆位于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由原饲料中试车间改造而成,建筑面积3280平方米,有原料厅、机械厅、综合厅和科教厅。
从2016年11月份开馆以来,饲料博物馆接待了来自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澳洲、非洲等60多个国家的嘉宾来访,成为中国农业大学的一张文化名片。
饲料博物馆,一个培养饲料、养殖业创新型人才的基地,为饲料行业同仁。学界精英和莘莘学子们搭建一个交流探索的平台、实现了博物馆承载着体验式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功能。
参观信息
地址: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校内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1:30,14:30-17:30
首都师范大学书法文化博物馆
中国高校中第一座书法专业博物馆
在欧阳中石先生的倡导下,2005年首都师范大学设立了“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及中国大学第一家“书法文化博物馆”。
首都师范大学书法文化博物馆藏有顾颉刚、当代艺术家戈壁舟等人收藏的历代碑帖拓本2000多件,现当代名家墨迹、古砚、印石等二百余件。
首都师范大学书法文化博物馆馆内由著名史学家顾颉刚家藏的金石拓片是重头戏。其中的“泰山刻石”颇为值得一看。这方石可谓命运多舛,原石最早位于山东泰安泰山顶,明代移至玉女池旁,万历年间仅存二世诏二十九字,清乾隆年间石刻尽毁。顾老收藏的这张拓片为清末拓本,共有篆书十字。
全国各地书法博物馆展出的多是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而首都师范大学书法文化博物馆以金石拓片为展览主体,这在中国仅此一家。
参观信息
地点:首都师范大学本部图书馆一层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六 9:00-16:30
需提前预约,只接受团体参观(免票)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中国第一座服饰类专业博物馆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是1988年开始筹办,2000年经北京市文物局批准正式成立的,是中国第一家服饰类专业博物馆,是集收藏、展示、科研、教学为一体的文化研究机构。旨在服务社会,为教学、科研提供专业化资源,成为民族服饰文化的基因库。向世界传达中国文化的丰富和厚重,成为中国服饰文化交流、研究的良好平台。
民族服饰博物馆现有展厅面积2000平方米,设有民族服饰综合厅、金工首饰厅、织锦刺绣蜡染厅、奥运服饰厅、图片厅等七个展厅,还有供教学及学术交流活动使用的多功能厅以及可以与观众实现互动的中国民族传统服饰工艺传习馆。
民族服饰博物馆收藏有中国各民族的服装、饰品、织物、蜡染、刺绣等一万余件。还收藏有近千幅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拍摄的极为珍贵的彝族、藏族、羌族的民族生活服饰图片。
参观信息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樱花东路甲2号北京服装学院综合楼A座3层
开放时间
每周二 上午 : 08:30-11:30 下午 : 13:30-16:30
每周四 上午 : 08:30-11:30 下午 : 13:30-16:30
每周六 下午 : 13:30-16:30
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博物馆
中国第一座物流主题博物馆
2015年10月17日,坐落于北京物资学院崇德楼一层的物流博物馆新馆开馆迎宾。物流博物馆是国内第一家物流主题博物馆,是一座立足物流领域,集收藏保护、陈列展示、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于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博物馆,分为中国物流历史、北京物流发展和未来物流模拟三大展区。
物流博物馆展示了中国物流发展变迁的历史、全面介绍北京物流发展的状况、科学的呈现我国现代物流的面貌以及未来物流发展的蓝图。
参观信息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富河大街1号(北京物资学院校内)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9:00-12:00、下午14:00-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