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群英:让大名草编鼎鼎大名

  • 2024-07-08 09:35:00
  • 河北文化旅游

走进大名县草编展示馆,层层叠叠、精妙绝伦的上千件草编艺术品让这间不大的展馆充满了艺术的气息,草编屏风、草编戏剧脸谱、草编时装、草编书法……漫步其间,很难想象这些物件都是用来自农田的麦秸秆编出来的。

作为人类最古老的技艺之一,草编技艺在中国民间流传了几千年。在河北邯郸大名县,把金黄色麦秸秆编“草”成金的秘密,就藏在大名人的手指间。大名县里过去就流传这这样一首民谣:草编是个宝,农民离不了,掐个辫子接个草,油盐酱醋有钱了,灾年能换粮,丰年添衣裳。

王群英生于草编世家,5岁开始做草编,最初学习的就是编七股辫,十多岁便学会了草编的多种编法,有平编、绞编、立编、编花等数十种。王群英热爱草编技艺,又有高超的草编技术,17岁就被大名县草编工艺品厂聘请为设计师,而她也不负众望,设计的第一件作品印花草帽就卖到了马来西亚。

为了提高设计技能,王群英到中央美院,中央工艺美院去进修学习,在传统草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将大名草编与中国历史文化和美术等相结合,把古典工艺美术元素、文化元素、生活元素、时尚元素和现代艺术设计元素等完美地融入草编之中,形成了大名草编的屏风系列、草编时装、草编国画、草编京戏脸谱、草编书法、草编成语典故、草编建筑等十二个系列,上千个品种。

为了弘扬大名草编,王群英曾经15次参加广交会,先后携带草编作品自费参加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中国传统技艺大展等各种文化艺术交流展演活动。甚至还漂洋过海,到加拿大、英国、法国等国家和地区展示大名草编,让大名草编享誉国内,走向世界。

随着大名草编的发扬光大,如今,大名草编还渐渐成了“一家老小花销,全靠巧手编帽”的特色经济,有些村庄还出现了“十里长街无闲女,家家都有编艺人”的景象。“村里边有好多贫困户,还有行动不便的老人,我去教给他怎么做,然后再给收过来,后来他一天能挣到五六十,最多的时候挣到七八十,特别高兴” 王群英说。

村民利用业余时间编草辫,王群英以3元钱一挂的价格回收,回收来的草辫,她再进行串、缠、染、绣等工序制作成精美的草编作品。大名县很多群众,现在自发种起了适用草编的专用麦,跟着王群英一起做草编。

这种“传承人+基地+农户”家庭分散型传承发展模式,带动了一万多名城乡妇女利用草编增收。为了传承大名草编,王群英也把草编技艺教给女儿、儿媳、侄女等家人实现了家族传承。

同时,她还把大名草编带进了学校,数十年来,王群英自筹资金,积极开展大名草编进校园活动,在县内8所中小学校建立大名草编校园传习基地,还向国内高校数百名大学生传承大名草编技艺。

  • 编辑:王思源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