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盐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盐又是“五味之首”。说起盐,首推天津长芦汉沽盐场生产的食盐,优越的地理自然条件和悠久的制盐传统工艺,使得产出的食盐颗粒饱满、色泽晶莹、味鲜质佳,被誉为“芦台玉砂”,它是历史上的皇家贡品。天津长芦汉沽盐场是我国001号食盐定点生产企业,是国家商务部认定的第一批“中华老字号”企业,汉沽制盐传统技艺是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盐是怎样发现的,又是如何生产的?民间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金色的凤凰落在了汉沽这一带海岸上,一位老奶奶发现后惊奇万分。古人云:“凤凰不落无宝之地。”老奶奶认为这地方一定有宝,然而待凤凰飞走之后这里还是一片空旷的土地,但她还是笃信“凤凰不落无宝之地”这一古训。于是她用衣襟兜了一把泥土回家,并把它装在小布袋里,吊在灶台的房梁上。之后,老奶奶意外地发现炒的菜比以前味道鲜美。开始她挺纳闷,后来才发现吊在梁上的那个小布袋被热气一蒸,掉下来的水珠会落在菜里。老奶奶取下布袋,用嘴舔舔是咸的。她惊喜地把这一发现告诉了乡亲们,从此人们在这块“宝地”上发现了盐。盐,给人们带来美味,也给老百姓带来了生机。起初,人们把泥土收在锅里架灶熬盐,之后发展成在地上挖池子,引进海水晒盐。盐,经过风吹日晒,逐渐蒸发结晶,如颗颗晶莹的珍珠“大珠小珠落玉盘”,海水制盐由此而生。
根据文献记载,我国海水制盐最晚开始于西周时期,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汉沽盐场前身,是后唐同光三年(925年)幽州节度使赵德钧为解决军费问题,在宁河芦台设立专门进行海盐生产的芦台场(即汉沽盐场,历史上汉沽曾属宁河芦台管辖),而这也是天津地区最早的盐场。
汉沽盐场至今已有千余年产盐历史,但其晒盐生产工艺原理没有变化,依然是利用滩田经过太阳能、风能使海水自然蒸发浓缩提取氯化钠(盐),主要工艺流程分为纳潮、制卤、结晶和收盐集坨四部分。
纳潮 头道扬水即为纳潮,旧为自然纳潮,据乾隆《宁河县志》卷五记载:“当春融之日,预掘土沟以待海水漫入,于沟旁筑晒池,俟潮退后,两人绳系柳兜,挽沟中咸水倾入池晒之既成矣。”后改畜力水车,清同治十年(1871年)制成盐田用风车,其中央有一根竖木擎柱作轴,挂布帆8面,随风而转,带动水车拉水,工作时风动篷转,威风凛凛,民间形象地称其为“大将军”。1925年改用柴油机,新中国成立后使用电动机扬水纳潮。经多年实践积累纳潮经验:晴天纳潮头,雨天纳潮尾,冬天破冰纳潮,春初化冰期不纳潮。
制卤 亦称导卤、赶卤,一般旧式盐滩由纳潮沟引海水入滩地本沟,用提水工具提入水圈汪子(蓄水池),后使其于各水圈汪子中反复流动,利用阳光、风力蒸发、浓缩,至25波美度为成卤,再入结晶池晒盐。过去多用“浅水薄煎法”,即浅水勤流动。上世纪50年代改“勤赶薄煎”为“深水制卤”,并总结出适应不同季节和气候的制卤方法,如“留卤水底,深水制卤”“一步一卡”“深存薄赶”“冰下抽咸”等。
结晶 旧时为煎盐,烧锅熬卤,结晶成盐。每灶置锅3—5口,分煎锅与温锅,煎锅近灶门用以煎盐,次为温锅预热卤水,以柴草为燃料,昼夜不停,随干随添,至满锅时,投皂荚或麻仁数片,即结成盐。每昼夜为一火伏,煎盐6锅,每锅得百市斤。后为晒盐,卤水灌入结晶池后,逐渐蒸发结晶成盐。一般晒两三日即可扒盐。
传统晒盐以春晒为主,秋晒为辅,夏冬两季停晒。上世纪60年代末发展成秋灌春收连续结晶工艺,可提高产量、保护池板、节省劳力。
收盐集坨 是指晒制成盐后的扒盐、运盐、集坨、苫封等工序。过去扒盐工具为木耙、木锨、大筐人抬、手推独轮车等,全靠人力推拉。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实现扒盐机、装载机、翻斗车、输盐管道、堆坨机等机械化联动作业,堆输能力每小时120吨,能筑高12米、底宽30米的盐坨。
汉沽盐场总面积96平方公里,每年采收季节,数十吨海盐堆满坨地,远远望去那堆积如山的盐坨一座座、一群群,远远眺望犹如雪山巍峨、原驰蜡象,颇为壮观。
汉沽盐场在坚持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积极守正创新,不断增添活力。如除了日晒海盐,还自主研发并首创了盐田饱和卤水真空制盐工艺,这是国内首条最先进的食盐生产线,日产芦花牌精制食用盐1000吨左右。整个流程是将自然滩晒的卤水泵入生产系统后,经过沙滤、膜滤、蒸发、结晶、分离等十几道工序,去除卤水中的杂质,并最大限度保留了海水中容易被人体吸收的各种微量元素,实现了“松散剂”零添加,能够满足人们对健康盐品的需求。
为了保证质量,汉沽盐场从原料、包装、贮存、运输到销售等环节制定了生产技术规范与标准,执行三级质量检验,产品标识明确具有追溯性,并建立预警机制,产品质量安全有保障。
汉沽盐场还以盐为龙头,向多元化业态联动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大力发展溴产业、水产养殖、新能源、畜牧盐、盐藻、文工旅学六大产业板块,逐步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如汉沽盐场将芦花牌海盐与120岁的老字号“山海关”汽水联名推出西柚味海盐汽水;与日化行业深度合作,研制环保绿色化妆品;筹建长芦汉沽盐业展览馆,珍藏长芦汉沽盐业的历史照片和盐业生产实物,展示汉沽盐业悠久历史和汉沽制盐传统工艺,开展工业观光旅游研学活动等。
汉沽盐场是北方唯一的海盐原生态产地,有着全国最大的海盐单池结晶区,纵横交错的盐池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出“赤橙黄绿青蓝紫”的斑斓景观,宛如大自然的调色板,形成独具特色的美丽景观。汉沽盐场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引来众多游客拍照留念。目前,汉沽盐场在从事盐业生产的同时,着力打造京津冀地区首家盐业风情游览区。为振兴老字号品牌,汉沽盐场还与时俱进,建成了高水平的电商直播中心,与各大线上平台积极对接,以智慧数字化赋能企业发展更具活力,把有着千年历史的盐场打造为更高质量、更具活力的现代化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