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国家级非遗项目“河北梆子”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天津市河北梆子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曾被天津文联命名为“德艺双馨”艺术家。
1985年拜著名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王玉磬先生为师,1992年调入天津河北梆子剧院担纲主演。她以女性扮演男性角色,很少女韵雌音。继承了王派吐字清晰、刚柔并济的演唱风格。2002年在第2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评选中高榜得中,成为天津问鼎“梅花奖”的第一位河北梆子演员。代表剧目:《辕门斩子》《太白醉写》《南北合》《赵氏孤儿》《杀庙》《调寇》《王宝钏》《三审刁刘氏》《鞭打芦花》《龙凤呈祥》和新编历史剧目《易水寒》《君臣情》及2015年国家艺术基金重点资助项目《赤霄赋》等。
河北梆子是中国汉族地方戏曲之一,是河北省的主要地方剧种,中国梆子声腔的一个重要支脉,是“山陕梆子”传入河北之后经河北人民培育而形成的。形成于清道光年间,清光绪初年进入兴盛时期。
从河北梆子的形成到兴起,其间曾出现过三个大的艺术流派。一支为直隶老派,一支为山陕派,这两派统称为京梆子。在这两派之后,又产生了一个直隶新派,标志着河北梆子历史的不同发展阶段。
河北梆子唱腔分有生、旦、丑三行。男女声唱腔,采用同宫同腔,男演员唱来较为吃力。演唱上讲究“腭嗽”、“喷口”、“砸夯”等特殊技巧,听来慷慨激越,淋漓痛快。高亢、激越、慷慨、悲忍是河北梆子唱腔固有的风格特点。
河北梆子的音乐唱腔,高亢激越,悠扬婉转,具有浓厚的抒情韵味。大慢板善于表现人物的抑郁、愁烦、缅怀、沉思等情绪。正调二六板如行云流水,从容舒展。而反调二六板则哀怨缠绵、凄楚悱恻。
大家要是来河北,一定要去 听一听河北梆子, 体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