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除了理发还有这些习俗——

  • 2024-03-12 09:33:00
  • 北京旅游网综合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今天,农历二月初二是民间俗称“龙抬头”的日子,草长莺飞,万物复苏,春天,来了!

节日起源

二月二为什么会“龙抬头”呢?这一说法的来源有二:一是源于古代天文学。古人为观测天象,把天球赤道和黄道一带的恒星分成二十八个星组,称为“二十八宿”,每七宿为一组,用来判断春夏秋冬四季。其中,位于东方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个星宿相连,被人们想象成龙的形象,称为“东方苍龙”。其中角宿代表龙角,亢宿代表龙的咽喉,氐宿代表龙爪,心宿代表龙的心脏,尾宿和箕宿代表龙尾。每年农历二月初二的晚上,角宿便会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似龙头抬起,故称为“龙抬头”。

二是源于民间百姓的美好愿景。古人认为龙掌管着降雨,而降雨又决定着农耕收成,农耕的收成则决定着人们的生活水平,龙成了农耕社会最主要的图腾。在中国民俗活动中,好多都与龙有关。二月初二,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需要充足的雨水,人们期盼通过对龙的祈求来实现降雨的目的。龙抬头了,意味着龙开始履行其降雨的职责了。所以“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寄托了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节日习俗

北京老字号吃什么?

护国寺小吃·“龙胆”

在北京、天津等一些地区,人们有在二月二这天吃油炸糕的习俗,称之“食龙胆”。油炸糕色泽金黄,被称作龙胆是很形象的。做法是把黍子碾成黄米,再把黄米磨成面,即成黄米面,由黄米面做成的黄米糕具有“黄、软、筋、香”四大特点。

护国寺小吃的“龙胆”,就是用黍子面烹制,一直是“龙抬头”最具标志性的民俗食品。今年护国寺小吃(护国寺总店)推出了豆沙、黑芝麻、枣泥、巧克力四种口味的“龙胆”,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前去品尝。

天福号黑酱汁猪头肉

农历二月二还有“龙抬头,吃猪头”的习惯。因为猪头肉是祭神的贡品,所以人们认为吃了猪头肉就会得到神灵保佑,从此事事顺利。这些习俗都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期盼。

天福号的这款酱猪头肉采用传统手工制作,高汤慢煮,长达5小时的酱制工艺造就“高级黑色”的酱汁外皮。这种独特的工艺与天福号经典酱肘子的酱制方法相同。2008年,天福号酱肘子制作技艺荣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这样做出来的猪头肉酱香浓郁、皮弹脂润,一口下去,肥而不腻,美味占据整个味蕾。不少食客专门来买这款“黑汁”酱猪头肉,搭配春饼、豆芽、炒合菜,就是地道的“咬龙鳞”。

北京老字号理发店在哪里?

20世纪50年代,为了支援首都服务业发展,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代表上海理发潮流的“华新”“紫罗兰”“云裳”“湘铭”四家理发馆的108位师傅及后勤工作人员整体迁往北京,合并后组成“四联理发馆”。1956年7月27日,“四联理发馆”在王府井大街北口金鱼胡同33号正式挂牌营业。一时间,京城爱美女性对“四联”情有独钟。1956年8月4日刊登在《北京日报》上的10款四联发型成了不少北京女性追求的时尚风向标,去“四联”理发也成为了一种身份的象征。

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理发技艺的传承虽处于困境,但四联将男活的“剃光头、刮脸”、“拱三茬”、“无声吹风造型”技艺和女活“手盘扁卷刷波浪造型”、“手盘空心卷刷波浪造型”等技艺不断延续并发扬光大,2014年成功申报为东城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四联美发为传统理发技艺非物质文化传承保护单位。

多年来,四联见证了国人发型和审美的变迁,当年援京的南方师傅们也已经变成了“老北京”。目前,四联美发是全国唯一一家国有美发美容老字号企业,不少老顾客常年选择来“四联”理发。

  • 编辑: 邢爽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