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角楼借书,在古塔院阅读,在古寺参与文化艺术活动,在“百年”海派弄堂喝咖啡,在会馆看展览……北京不断推动文物活化利用,京城许多古迹已经焕然一新,融入市民日常生活,绽放出新的生机。
角楼图书馆
北京外城东南角楼
位于左安门的北京外城东南角楼作为北京一座地标性建筑,见证了京城的历史变迁。在对东南角楼进行修复的过程中,东城区以“阅读+老北京文化传承”的全新理念,将其打造成现代特色图书馆。
小巧玲珑、古色古香,角楼图书馆一层是北京主题文化活动及展览的展示区,展示的都是一些北京的老物件,收古董的小鼓、耍猴的锣、剃头用的响器、铛铛车的铃铛、女红用的线板……
在二楼的阅读空间,柿子、石榴的插花细节十分用心,蒲团、太师椅的摆设,让人想起北京四合院的生活趣味。
角图会客厅、非遗52日、角图奇妙夜、星空电影院等等,一年200+的读书会、文化沙龙活动,让读者全方位立体感受北京城的魅力。
自开馆运行以来,角楼图书馆因其独特的建筑特色和文化底蕴、创新的运作模式,树立起“最北京”的地域文化标识。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龙潭东路9号
正阳书局
万松老人塔院
万松老人塔是金元时期高僧万松行秀的墓塔,是为数不多遗留至今的元代遗迹,也是北京老城区里唯一留存的密檐式砖塔。作为北京古都文化的地标性建筑,见证了北京数百年的城市发展史。
2014年4月23日,恰逢第十九届世界读书日,当时的西城区文化委联手正阳书局共同推开了尘封许久的元万松老人塔院的大门,让这一全国文保单位以公共阅读空间的形式对公众免费开放。
正阳书局是北京目前唯一一家只经营北京历史文化相关文献书籍的特色书店。老门板、老桌椅、老窗棂、门墩儿、城砖、胡同门牌……正阳书局小院里的一切,让人仿佛回到老北京的生活点滴。
房内的书架上密密麻麻摆放着关于老北京的图书,不论是对北京的旅游还是美食感兴趣,都能在这里找到相当丰富的图书和资料。还有挂在墙壁上的老地图,每一样都透着北京城的深厚底蕴,讲述着古都的传奇故事。
正阳书局现已成为面向读者、面向社会的重要文化窗口,成为热爱北京历史文化的中外读者的家。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四南大街43号
寺锦·回龙观城市会客厅
古寺玉光寺
玉光寺始建于1719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是昌平地区现存庙宇中规模较大的一座,而且是级别最高的庙宇之一。
2020年玉光寺启动提升改造工程,建筑得到有机更新。回龙观街道对玉光寺进行功能提升和整体运营,整合社会多元资源,打造回龙观地区的城市会客厅,取名“寺锦”,集成展览展示、会客议事、互动体验、休闲学习等服务功能。
目前,寺锦已陆续开展听筝读诗、黑胶音乐坊、手绘T恤、沉浸式戏剧体验、非遗手作、古寺写生、冬季茶会、京味儿文化体验、冬日热饮制作、养生太极等文化艺术体验活动。
通过新颖丰富、创意有趣的活动体验,让人与人之间发生的故事,在这里碰撞出精彩的火花。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龙域东一路融泽嘉园中区东南门东北侧约90米
泰安里文化艺术中心
“百年”海派弄堂——泰安里
在遍地胡同的北京西城,有一条“百年”海派弄堂——泰安里,如今修缮一新,以独特的风貌呈现在公众面前:灰白相间的外立面整洁有序,石库门、老虎窗被深度还原,让人仿佛置身于千里之外的上海。
虎坊桥至天桥一带曾是民国初年香厂新市区的所在地。泰安里是新市区的代表性建筑之一,最初是达官贵人的聚集之地。后来由于诸多原因,香厂新市区逐步衰落,泰安里也随之衰落变成居民住宅。
从新市区泰安里“变身”泰安里文化艺术中心,泰安里弄堂长约70米的小道把6座小楼分为两排,整体格局没变,小道上的绿植和装饰石材让这个半开放式空间充满了生机。
泰安里已举办各类公益文化活动150余场,充分惠及周边居民。年内,这个数字将达到220场。
泰安里还瞄准年轻游客,依托老建筑,搭建集逛街、餐饮、休闲、演出于一体的活动空间。
到了傍晚,两边店铺门头亮灯,咖啡厅、剧本社、小酒馆,一个充满现代艺术气息的小街就在眼前。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仁寿路与仁民路交叉口东北40米
宣南文化博物馆
明代古刹长椿寺
北京宣南文化博物馆坐落于明代古刹长椿寺内,曾是宣南士人雅聚场所,修缮提升后,成了一家本身既是文物,又拥有户外展场及室内展馆的文化博物馆。
长椿寺,有“京师首刹”之称。万历年间的工部郎中、明代著名书法家米万钟所撰,名为《敕建大祚长椿寺赐紫衣水斋禅师传》的石碑如今依然矗立在院内,告知世人长椿寺为皇家敕建,专门赐给紫衣水斋禅师的信息。
如今,宣南文化博物馆以宣南士乡历史文化为主题,讲述着宣南地区的悠久历史和丰厚文化积淀。
馆内设基本陈列“风声、雨声、读书声——北京宣南士乡历史文化展”,分为“此地为宣南”“士聚宣南”“斯文在兹”“先忧天下”“宣南新声”五部分。
展览围绕宣南士乡的城市空间、士人群体的生活空间、学术活动、精神追求等梯次展开,多维度解读宣南文化、宣南士乡的精神特质,展现清代宣南士人群体以学术研究、文学艺术创作等活动为依托,心系家国、引领时代、勇于担当的人文精神。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9号
北京市林则徐禁毒教育基地
福州新馆
北京市林则徐禁毒教育基地(福州新馆)创建于1816年,是林则徐和福建籍在京官员筹资购置的同乡会馆,现为西城区不可移动文物。
林则徐在京生活的七年(1813年-1820年)中主要居住在宣武门以南地区(宣南地区),福州新馆是其重要活动场所。
2019年,北京市政府完成福州新馆修缮和布展,并作为北京市林则徐禁毒教育基地向社会公众开放。
福州新馆内布设禁烟英雄林则徐主题展,分为“年少志高显英才”“宦海生涯展才学”“虎门销烟震寰宇”三个单元,分别展示林则徐少年读书、入仕为官、虎门销烟等生平事迹 。
馆内同时开设“禁毒斗争 任重道远”专题展,回顾中国近代以来的禁毒历程,展示新中国禁毒事业的成绩,以科普形式解读毒品危害、新类型毒品特点,重点传播防范毒品危害的常识和技能。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骡马市大街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