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美食不仅是文化的传承,更是刻在一代又一代人基因中的味道。一起品尝非遗,开启一趟舌尖上的非遗美食之旅,探索与众不同的独特风味。
北京烤鸭
北京烤鸭是具有世界声誉的北京著名菜,起源于中国南北朝时期,《食珍录》中早已记有炙鸭,在当时是宫廷名菜。用料为优质的肉食鸭,用果木炭火烤制。北京烤鸭分为两大流派,而北京最著名的烤鸭店即是两派的代表。它以色泽红艳,肉质细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腻的特色,被誉为“天下美味”。
2008年,北京烤鸭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北京烤鸭主要分为以挂炉烤鸭为代表的全聚德和以焖炉烤鸭为代表的便宜坊两大门派。北京烤鸭在全世界享誉盛名,它色泽红润,肉质肥而不腻,外脆里嫩,号称“舌尖上的非遗”。
北京全聚德烤鸭店始建于清代同治三年,创办人为杨全仁。全聚德烤鸭以果木为燃料,将鸭坯挂在特制的烤炉中,明火烤制而成。烤出的成鸭风味醇香,以皮层香酥、肉质鲜嫩、色彩鲜亮、气味芳香的特色蜚声中外,被列为北京特产之首。
便宜坊焖炉烤鸭源于明永乐14年,由一南方人在北京米市胡同创办,开始以经营烧鸭和桶子鸡为主,距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不同于全聚德的挂炉烤鸭,便宜坊烤鸭采用焖炉的制作方法,利用地炉以“暗火”将鸭烤熟,接近南方的烧鹅做法。特点是控制整体的温度,将鸭子在不见明火下,仍可处理到外脆肉嫩,完美呈上。
北京烤鸭除了美味之外,还以其文化意义而闻名。它是中国人好客的象征,是人们聚在一起分享美食的一种方式。总的来说,北京烤鸭以其丰富的历史、复杂的口味和美丽的外观而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爱,无论是对经验丰富的美食家还是对休闲的食客,这都是一道不容错过的美食。
北京果脯传统制作技艺
北京果脯又称“京味果脯”,其传统制作技艺历经北方果脯制作上千年的演化与发展。在明、清两朝,经过宫廷御膳的改良与提升,制作技艺被固定、传承下来。其做工细腻、技艺独特,制成的“北京果脯”鲜亮清透、酸甜适中、爽口滑润、回甘芳香、果味浓郁、风味绝佳,是北京宫廷与民间食文化有机融合形成的、独具北京特色的地域特产,与烤鸭一起被誉为北京的两大地方特产。
1958年在供销社统管下,根据“原产地建厂”的思想,在怀柔建立北京市果脯厂分厂制作果脯、果干,后更名为“北京市果脯厂”,成为“北京果脯”制作的唯一正宗传承企业,2006年更名为“北京红螺食品有限公司”。
2015年,“北京果脯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2年,以果脯蜜饯传统制作(北京果脯传统制作技艺)为名列入国家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北京果脯博物馆
9月16日,怀柔区首家“类博物馆”挂牌仪式在北京果脯博物馆举行。这是全市2023年第一家认定,全市第9个类博物馆挂牌。
北京果脯博物馆于2019年11月份对外开放,位于怀柔区庙城镇郑重庄631号,是以北京红螺食品有限公司所承载“北京果脯传统制作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及老字号商业文化为依托,全面展示了果脯所承载的几千年历史和文化,符合北京文化中心城市建设要求,填补了国内没有果脯博物馆的空白,彰显了果文化当中的果脯文化。
北京果脯博物馆不仅具有文物展陈、展示功能,还可以让大家在实践体验过程中了解非遗、感受传统文化,为中小学生、社会人士提供更多的特色服务,成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京城和怀柔文旅结合的新靓点,工业文化休闲旅游的新景点。
参观体验:北京果脯博物馆
地址:北京市怀柔区庙城镇郑重庄631号
六必居酱菜制作技艺
老北京有句俗语:没有咸菜不成酒席。北京人爱吃酱菜,不分季节、不分阶层,唯有那碟酱菜始终不变。
始创于明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的中华老字号六必居,至今已有近600年历史,坐落于北京前门外粮食店街3号。一直以来,闻名遐迩的六必居,以其严格精湛的生产工艺和口味独特的酱菜广受好评。2008年“六必居酱菜制作技艺”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据说六必居店名的由来是因为六必居技艺的“六必”,也就是在如今的六必居店里进门就能看到的“黍稻必齐,曲蘖必时,湛之必洁,火候必得,陶瓷必良,水泉必香。”
六必居腌制的酱菜不仅享誉京城,还是国宴上必备的小菜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营养保健价值和品牌价值。主要产品有甜酱八宝瓜、甜酱黑菜、甜酱八宝菜、甜酱甘露、甜酱姜芽等。六必居酱菜,酱味浓郁,色泽鲜亮,脆嫩馨香,咸甜适口。
历经近600年,老字号六必居不仅在时代沉浮中保住了老手艺,还以“匠心坚守,古法不差丝毫”的技艺继续“圈粉”年轻人。近年来,六必居守正创新,在独有的古法制酱工艺基础上研发新产品,相继推出老北京炸酱、香辣牛肉酱、素炸酱、海鲜酱、香菇牛肉酱、蒜蓉辣酱等新产品,不同口味的即食酱能随身装,美味又方便,满足年轻人个性化的饮食场景。除了卖招牌酱和酱菜外,六必居玩起新零售也丝毫不输网红品牌。凭借质量+名誉,专注年轻人+口碑种草,推出的新版“老北京二八酱”、减盐系列以及冰激凌等新产品纷纷“出圈”,捕获了更多年轻人的“芳心”。打造一个百年老字号实属不易,坚持创新,不断焕发活力,才能在转型中实现营收和口碑的双增长。
护国寺清真小吃制作技艺
地处北京市护国寺街的北京护国寺清真小吃总店,创建至今已有六十余年。这里吸引着无数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更是老北京人熟稔的味道。
护国寺清真小吃因护国寺庙会而名,以庙会经典品种为主。经过多年的发展品种也有变化。
日常经营的品种有各种黏货,如各种细馅元宵、清真汤圆、艾窝窝、豆面糕、芝麻年糕、果料年糕、豌豆黄等,炸货有蜜麻花、开口笑、薄脆、焦圈,流食有豆汁、面茶, 小豆粥、杂碎汤、鲜豆浆、杏仁豆 腐、莲子粥等。
护国寺小吃店还独家创制了集小吃精品和清真特色美食于一宴的 “小吃宴”。“小吃宴”以品种丰富、宴式别致而著称。小吃在烹制方式上又有蒸、炸、煎、烙、爆、 烤、涮、冲、煎、煨、熬等各种作法。
护国寺清真京味小吃的制作主要以手工为主,不仅营养丰富,色泽美观,制作精细,而且文化底蕴丰富,在吃法上也极其讲究,深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