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贺,市级非遗项目“蛋雕”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他生于河北省晋州市桃园镇纪庄村,受祖辈熏陶,张晓贺从小就对蛋雕手艺耳濡目染。
“在我印象中,爷爷是村里小有名气的木匠,闲暇之余在鸡蛋壳、鹅蛋壳上雕刻许多精美图案和吉祥话送给亲朋好友。父亲年轻时在天津当武警,复原后经常跟爷爷学习蛋雕技艺。那时的蛋雕已经有简单的装裱,看到一个个精美的蛋雕作品,我被深深吸引。”
回忆起人生中第一次制作蛋雕,张晓贺面带笑意,“8岁时我亲手制作了人生中第一个蛋雕送给母亲作为生日礼物,从那以后,我便开始痴迷蛋壳雕刻,见到什么都想刻,没想到这手中的蛋一握就是三十多年。”
参加工作后,张晓贺一直没有放弃蛋雕技艺,不管工作有多累,都要在忙完之后练习雕刻。“创作一个蛋雕作品要经历选蛋、构思、布图、雕刻、修正、去膜、装裱等一系列步骤,而且鸡蛋壳厚度仅有0.2毫米至0.3毫米,本身为钙质,极易碎裂。即便如此,我每天都会练习到手腕酸疼弯不下来了,才去睡觉。”
在坚持创作的同时,张晓贺不断给自己“充电”。通过在网络上寻找名家作品,反复观摩,研究获奖作品的特点及雕刻手法,张晓贺从中学会了很多新的蛋雕技法,融入了更多的元素,不断补充丰富自己的蛋雕技术。
“热爱并坚持,要守住本心,更要持之以恒。当自己将世间万物浓缩于方寸蛋壳之间,那样的喜悦与自豪无以言表,这也正是蛋雕的魅力所在。”张晓贺说。
“2019年,我开始参加一些比赛以及‘非遗进社区’、‘非遗进校园’等展演活动。当拓宽视野后,我意识到不能仅仅把蛋雕作为一个爱好,要做更加有意义的事儿,把蛋雕这项传统的民间技艺传承下去。”张晓贺说,“从那以后,我经常跟业内同行一起做推广活动,先后加入了河北省民间艺术家协会、河北省工艺美术家协会、中国非遗传承人产业基地委员会等。”在他的努力下,蛋雕技艺于2020年8月入选为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蛋雕这门传统技艺,张晓贺与院校、街道、社会组织等展开合作,通过线下授课与线上直播的方式开设“非遗”课程,免费向人们讲解蛋雕技艺。“我会坚持免费教学,免费授课,只要学习者有恒心,我就会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所学倾囊相授。”张晓贺说。
“如今我已经有超过300个徒弟,年纪最小的只有8岁,年纪较长的有65岁。”张晓贺自豪地说道。
蛋雕是一门神奇而特殊的艺术,技法精绝,华彩惊世。“作为一名‘非遗’蛋雕技艺的传承人,我会一直秉承匠人匠心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通过自己的努力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蛋雕作品,让全国甚至全世界领略到燕赵大地深邃的人文历史和别样的风土人情。”张晓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