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又一號老北京铜锅涮肉,找回记忆里的京腔京韵京味儿

  • 2023-10-29 23:52:00
  • TimeOut北京

秋风骤起,寒意渐浓,体感上对于温度和季节的感知,也唤醒了人们内心深处对于涮羊肉的全部渴望。

在百锅千味的火锅种类里,铜锅涮肉最是那老北京人心中浓到化不开的情结。光亮的炭火铜锅往那儿一支,清水煮开后,将薄切的鲜嫩羊肉夹至沸腾的清汤锅底中上下冒几下儿,等变色后旋即捞进飘香的麻酱小料里一蘸,再往嘴里一送,顿时,咀嚼之间,羊肉在舌尖升腾出的暖意直抵心间,满满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总有人说,北京一下雪就变成了北平。对于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来说,并没有亲眼见过北平的样子,但对北平的想象,却结结实实地存在于脑海之中。

从表到里都散发着浓郁京味儿气息的「又一號老北京铜锅涮肉」,就将北平的文化意趣与老北京铜锅涮肉结合到一处,让你吃出滋味儿,品出文化,深切体会到老北京人的口福与腔调。

沿着形成于明朝的西打磨厂街一路向东,目光所及之处,尽是独具市井烟火气的胡同景象。旧时,这条街因为汇聚了众多打磨铜器和石器的作坊而得名,加之老字号、食肆、客栈、银号和会馆云集,是前门外一条极为繁华的商业街。

今日的西打磨厂街虽然寂静了不少,但你依然可以在位于51号的「又一號老北京铜锅涮肉」重新找回它昔日的光彩。这栋坐北朝南的老北京四合院仿古建筑,在古色古香中透着讲究与大气,午后的斜阳打在木质窗棂上,更添一股古朴雅致之气,道尽悠悠岁月长。

两个巨大的红灯笼中间,「又一號」三个端庄之中又自带几分飞扬飘逸之气的大字,由著名书法家李纯博老师题写。1987年版的电视剧《红楼梦》中的手写字幕,全部都是出自李纯博老师之手。李老师不仅有着深厚的书法造诣,同时也是一位资深京剧票友——巧妙暗合了「又一號老北京铜锅涮肉」以京剧为突出特点的传统文化底色。

掀开草珠子串成的门帘儿步入高大敞亮的厅堂内,先是与一派民国风情撞个满怀,怀旧风格的彩色玻璃复古吊灯和铺地的花砖,都勾勒出那个年代卓尔不群的气质。但很快你就会发现:老北京的元素不仅充斥于每一处大大小小的空间,甚至需要动用你的五官去细细感受。

巧借坡屋顶的高度差打造的胡同儿风情大墙绘,为整个空间带来了几分生趣:“上房揭瓦”的顽皮孩子、展翅欲飞的鸽子、趴在窗边发呆的猫咪……都是质朴、写意胡同儿生活的点滴缩影,同时也是对过去古老、朴实、缓慢生活方式的一种记录。

同样跃于墙面的,还有戏画大师关良笔下的京剧人物画。刘海粟曾经评价由关良首创的戏曲人物画“格局博大,动静相生,令人百看不厌,久而弥新”。关良的画作以”大巧若拙“为特点,看似不经意间只用寥寥几笔,就将或静或动的人物神韵描绘得灵动不已,仿佛能带你走入人物的内心深处,并跟随着剧情起起伏伏。

从和京剧相关的脸谱、头饰、戏服以及名家画扇,不难看出「又一號」老板对国粹的情有独钟。店里定期还会举办票友交流会,以戏会友,在绕梁的京韵中,传承着国粹京剧之美。像皮影、紫砂壶、鸟笼、兔儿爷等等随处可见的老物件儿,件件都是「又一號」老板的珍藏,至于它们背后的精彩故事和个中门道,还是且听他为你一一道来吧!

很少有老北京铜锅涮肉馆子可以像「又一號」这样,让你从进门儿伊始,耳畔就自始至终回荡着蝈蝈儿的叫声和京剧唱段。这种沉浸式的声音氛围,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京味儿白噪音,将人瞬间拉回到旧时的岁月中。

扇着窗边的蒲扇,鼻子闻着花香,耳听京戏小曲儿,置身在充满着巧思与趣味的老北京氛围里,眼前仿佛是一幅流动的旧时风情画, 各色美味还未等上桌,就已经为你开启了一趟正宗的京味儿文化之旅,更让你把对美食的期待值拉满。

老舍先生曾经说过:“好的涮羊肉,能吃出想象,吃出诗意,涮一片蘸进麻酱溜入口,就是动植物合起来的天地精华。”可见涮羊肉的美味,离不开好肉和地道的蘸料。而「又一號老北京铜锅涮肉」连对水的选择上都严格把关,力求还原出至纯至真的自然味道。

老北京铜锅涮肉讲究“清水一盏,葱姜一二”,清汤锅才最考验羊肉的质量。「又一號」用农夫山泉饮用水来做清汤锅底,不仅能突出肉质的鲜甜可口,水中所含的多种天然矿物元素更能补充人体所需。

给涮羊肉带来灵魂的莫过于麻酱小料。「又一號老北京铜锅涮肉」家的二八酱小料讲究得很,都是店里秘制的,韭菜花、腐乳、葱花和香菜四种配料还会单独给到,方便你根据自己的口味喜好随意添加。别忘了最后再浇上一勺滚烫的现炸辣椒油,老北京味儿就更地道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韭菜花可不一般,用的是内蒙鲜韭菜花——当地得天独厚的土壤条件更凸显出其本味。新鲜的韭菜花经过水洗,控干水分后再加盐捣碎,保留了扑鼻的浓郁韭香,鲜香四溢,和羊肉堪称绝配。

说起羊肉,自然是「又一號老北京铜锅涮肉」的重头戏。众所周知,手切鲜羊肉才是涮锅的王道,这是机切冻肉所不能比的。「又一號老北京铜锅涮肉」无论是对食材的挑选还是处理上,都颇具匠心。店里用的鲜羊肉都是每天从内蒙古空运而来,在切法上更是讲求“薄如纸、均如晶、齐如线、美如花”,最大程度上保留了羊肉的纤维与肌理感,并将汁水锁在其中。

先来看这盘招牌菜品之一的「手切鲜羊腱子」。羊腱子是羊大腿上的肌肉,肉中带筋,每只羊身上能出品的羊腱肉非常稀少。在后厨经过师傅纯熟的刀法处理后,切好的鲜羊腱子在石板上被摆成两只花朵的造型呈上桌来。

立盘不倒正说明肉质的绝对新鲜,在清汤锅中涮40秒到1分钟左右即可(其实久涮也不会老),裹上麻酱小料送入口中,唇齿间先是被它厚实的肉质所填满,细嚼之下,才能品出它嫩中带韧的口感,羊肉的风味慢慢地溢出,汁水足且完全不膻。

色泽鲜艳的「手切鲜羊上脑」同样是肉眼可见的新鲜。羊上脑是羊脖颈后方的肉,也是羊身上最细嫩的部位,有着均匀的肥瘦比,能看到明显的大理石花纹。速速涮后开吃,是让人爱不释口的柔嫩、鲜香。除了直接品原味,还可以与盐进行搭配,另外还要推荐给你只加韭菜花的「又一號」独门吃法,会激发出一丝丝奶香不说,眼前仿佛能看到羊群在大草原上翩翩起舞。

你确定不再来上一盘儿「手切鲜羊后腿」吗?同样采用传统的手切方式,光看后厨师傅行云流水般的灵巧刀工就已然是种享受了,每条都被处理得薄厚均匀。鲜嫩的肉质,真正做到了干盘挂肉,立盘不倒,翻盘不掉。后腿对于羊而言,更多的是起到支撑作用,运动量较少,所以羊后腿肉的筋膜感比较强,筋肉相连,很有嚼劲儿,强烈的咀嚼感让人回味无穷,是天气越冷越会想念的味道。

「草原高钙羊肉」也是必尝。它选用的是生长在锡林郭勒大草原、有着“肉中人参”之称的优良品种——苏尼特羊。以日龄在180天以内的当年羔羊后腿月牙骨及周围部位为原料,经过冷却排酸精制加工而成。散养于水草丰美的草原,使其本就有着更为香嫩的羊肉口感,而小小的脆骨边则带来独特的口感,嚼起来有一种咯吱咯吱的爽感,肉嫩加上骨脆,是让很多人一吃就着迷的原因。

下酒好菜「酥鲫鱼」则带来一股浓郁的酱香之气。这道凉菜的做法是用高压锅加醋,把鲫鱼焖酥、软化,讲求一个骨软、刺酥、肉烂。肉质紧实入味儿,咸甜中有回甘且不腻口。

主食里这道翠绿诱人的老北京「烀饼」,一上桌就给人香迷糊了。烀饼是用玉米杂粮面打底,再放入韭菜、鸡蛋以及虾皮烙制而成。必须趁热吃才能感受到它酥脆的饼底和松软的馅料,吃的过程中完全不会松散。浓郁的玉米味混杂着韭香与蛋香,让这道粗粮在味道上很有层次感,越嚼越香,营养又健康。

梁文道曾经在一篇专门讲火锅的文章里写道:“火锅是最极致的团圆,取消了前菜和主菜的分别,从头到尾只有一种烹调的技法,吃的过程和烹调的过程合二为一,所有食材共时出现共时享用,每一种东西都染上了别的东西的味道,是彻彻底底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而铜锅涮肉对于老北京人来说,意义远不止“团圆”二字。寒风四起的日子里,约三五好友一起,在能感受地道京味儿传统文化的「又一號老北京铜锅涮肉」围炉而坐,从嗞嗞作响的火锅中升腾而出的,不仅是美食的香气,更是一种抚慰凡人心的人间烟火气。

又一號老北京铜锅涮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西打磨厂街51号

电话:6702 9299

  • 编辑:王思源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