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好好玩|中国考古博物馆开馆了,各种超级国宝隆重登场

  • 2023-10-20 20:12:00
  • 北京乐游

每次路过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就能看到鸟巢附近有座外型像个“尊”的高大建筑,一个硕大的篆体“史”字悬挂其间,古朴而厚重。这里挂牌为中国历史研究院。

从9月16号开始,位于研究院里的中国考古博物馆开始对外开放了,听这名字就知道级别很高。在公众号上提前三天预约参观,预约时间从上午9:00开始。

中国考古博物馆展出的所有出土文物精品,全部来自考古田野挖掘一线,展出的所有珍贵古籍,全部都是中国历史研究院的珍藏。主打"仓储式陈列、沉浸式体验"的布展特点。

​一层序厅,地上黄铜铺面,一条从距今800万年腊玛古猿到现代社会的历史轴线,两侧对称分列从河南安阳殷墟整体迁移过来的商代车马坑以及满是文物的高墙。

二层的专题为"文明起源"(石器时代),分为远古寻宗和文明曙光两个板块。涵盖范围是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包含兴隆洼、庙底沟、陶寺等遗址文物;

这段文字中提到了铲形门齿有点意思。统计表明,将近90%的中国人,都有这种铲形门齿。在日本、韩国等东亚近邻民族中,铲形门齿的比例也相当高,而在欧洲、非洲各民族的人群中,就极罕见了。所以“非洲起源说”和“多地区起源说”哪个才更接近真相呢?

旧石器时代的一些考古发现的打制石器及多媒体复原远古时代的人类活动。

距今5800年前开始,在长江、黄河、西辽河流域各种早期文明陆续登场。

龙山文化晚期陶寺遗址出土的彩绘蟠龙​纹陶盘,属于国家195件禁止出境文物之一。当时一共出土了四件龙盘,两件在这里。

龙山文化晚期陶寺出土的朱书文字陶扁壶,陶壶上有个字,看起来像是个"父"字。其实目前主流学界对于这个字基本上都认同是个"文"字。

这件扁壶所处时代为陶寺文化晚期(距今4000年左右),比甲骨文还要早五百多年。所以这个"文"可以算是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文字。同时陶寺遗址也被认为可能是尧的都城。

陶寺古观象台模型,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观象台,弄了个玻璃地面,还挺容易被忽略。但古观象台是陶寺遗址的重要组成。

三层的专题为:"宅兹中国"(夏商周)分为建中立极、青铜时代和礼乐大成三个板块。社科院有关夏朝的代表性考古成果:二里头文化遗址及大甸子遗址,商朝的殷墟妇好墓。

二里头遗址,位于洛阳盆地东部的偃师区境内,遗址上最为丰富的文化遗存属二里头文化,其年代约为距今3800~3500年,二里头遗址一般被认为是夏朝晚期的都城。

​遗址里出土的这件绿松石龙形器是夏文化最重要、最精美也是最独特的文物之一,有“超级国宝”之誉。龙形器由2000多件的绿松石片组成,腰间系铜铃可能象征通达神灵的意思。由于清理复原的难度太大,现在还是它出土时的样子。

这件绿松石龙形器此前从未公开展出过,这是首次面向公众。如果在别的博物馆里看过,那基本上是复制版本。

殷墟,是中国商朝后期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的洹河南北两岸,以小屯村为中心,面积约30平方千米。公元前14世纪盘庚迁都于此,至纣亡国,共传8代12王,前后达273年。周灭殷后,曾封纣之子武庚于此,后因武庚叛乱被杀,殷民迁走,逐渐沦为废墟,故称殷墟。

妇好墓位于安阳市殷墟宫殿宗庙区,于1976年被考古工作者发掘。妇好墓是迄今发掘的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有着极高的完整程度和极丰富的精美随葬品。出土的文物由社科院中国考古博物馆、国家博物馆、河南博物院及殷墟博物馆4家收藏。

司母辛鼎​

妇好墓随葬有一对司母辛铜方鼎,另一只收藏在安阳殷墟博物馆。铭文“司母辛”铸造在口下内壁,意思是妇好的子女为祭祀亡母“辛”而铸造此鼎。“辛”是妇好去世后在宗庙被供奉的庙号。这只鼎重达117.5公斤,是为数不多的商代大型重器。

西周邓仲青铜牺尊

邓仲牺尊为西周时期(公元前1046一前771年)青铜送嫁礼器,表达了古人对出嫁女儿新婚夫妇的美好祝福和期望,因自铭"邓仲作宝尊彝"而得名。牺尊分为六部分,即兽身,兽脖子上立虎,兽胸前立龙,兽臀部立龙,器盖,器盖上立鸟。分铸法制成,兽身与龙、虎,器盖与鸟等附饰分开铸造,然后接合在一起。整件器物造型奇幻,装饰精美,反映了西周时期先进的青铜铸造技术。

​四层的专题:“大国一统”讲述秦朝以后的历史时期;“和融万方”聚焦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民族觉醒”则展示了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的救亡图存历史。

现在博物馆文创和盖章也是吸引大众的一种方式,考古博物馆这方面做的还不错,每层都有大量的免费印章,一层的文创也很精美。

北京为什么能新开这么一座有很多重量级国宝的博物馆?80年代以前,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现国博)是国家(无论对内/对外)的窗口,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想要浏览这个国家的精华和最重要的文物,首都必然是唯一的选择。所以在80年代以前的重要发现都会调拨部分文物(一般也是最重要的)给国博。 但80年代以后这种现象基本很少出现。这以后出土的文物都留在了本地原址保护,并会为此新建博物馆。

中国考古博物馆的文物由于是社科院考古所主持发掘出来的,一直收藏在北京。这座博物馆的建立等于给文物们新安置了一个豪华的家,也多了一个让公众了解我们中华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创造的辉煌文化和所积累的丰富智慧的地方,参观时相信每个人都会不由自主的有一种民族自豪感。这里虽没有国博的体量大,但文物却很重量级,非常值得参观。

  • 编辑:赵幸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