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承德“泥人张”泥塑作品传承人——张建功今年66岁是土生土长的承德滦平人,自幼就酷爱手工和绘画,自12岁起在家叔张凤仪的指导下学习捏泥人。一块泥巴,几枚自制的竹片,一双灵巧的手,简单至极,泥塑作品却琳琅满目,惟妙惟肖,50余年来,他创作的艺术品已有1000余件,在他的工作室里,案头和桌几上摆满了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泥塑作品,几乎没有空闲的地方。2019年被评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人物、动物、浮雕……作品种类丰富,包罗万象,而最吸引记者目光的要属端坐蟠龙椅中的清朝的十二皇帝系列泥塑、讴歌扶贫攻坚伟大成绩系列泥塑和展现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场景的系列泥塑。张建功说,捏泥人最重要的是神态的拿捏和把握,局部细节可以适当夸张,但要符合传统的审美观念。
优秀的作品离不开平日里张建功的细心积累。生活中,他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格留意当地的人文和风物特征。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诸如修自行车的、刻章的、炸油条的、锔锅锔碗的,都是他观察的对象。他说,特别是农村老头老太太、大姑娘小媳妇的言谈举止、一颦一笑,都装在他的脑子里。捏泥人的时候,予取予求,活灵活现,包括人物眼眉、眼珠等细小部位,都是用手捏出来的,不饰任何彩绘。
张建功工作室的墙壁上挂着这样的展板介绍:“承德泥人张传统制作技艺”源于中国传统的泥塑艺术,用当地精选泥土,经过晒干、泡制、掺麻和棉花碾和后,手工捏制并辅以雕刻技巧。一般是先捏头,根据头的大小制身子,先上后下,先里后外的程序进行捏制、磨光、阴干,再过一个月后入窑烧制。可见,看似简单的技艺,也经历着时间的锤炼。
目前,承德“泥人张”数百件作品已经搬进金山岭长城景区外400平方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室内,让更多的中外游客走进承德欣赏承德的民俗文化。“将来把我家滦平老院翻盖一下,弄个泥人馆,供大家来参观,也能丰富一下百姓的文化生活。”对于未来,张建功满是憧憬,但谈起传承,他也有些担忧:“捏泥人虽然是我家祖传的手艺,但往大了说,也是咱承德民俗文化的一部分,决不能在我手里断了。”
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我们也希望张建功的泥塑世界未来能如他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