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起源于古代的星纪崇拜,进而升华为牛郎织女相会的爱情故事,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如果文物会说话,你可知古人是如何诉说心中爱恋的呢?
战国彩绘凤鸟双连杯
彩绘凤鸟双连杯是战国时期文物,漆器,是先秦时期新婚夫妇行合卺之礼所用的酒杯,即“交杯酒”用具,华美异常。现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彩绘凤鸟双连杯通高9.2厘米,长17.6厘米,宽14厘米,杯口径7厘米。漆杯由两个竹身木底的筒形杯、木质鸟身和微微上翘的鸟尾等部分拼接粘合而成,凤鸟遍身以堆漆法浮凸出器身,凤首昂起的口中衔着1颗彩绘漆珠,衔珠上绘有6个红黄相套的圆圈纹。凤鸟的双翼雕刻在筒杯前壁,宛若振翅飞翔,杯身绘有均为一首双身的两条龙,龙首相对,龙身纹绘极具楚文化艺术风格。两个杯子的底部外侧各有一足,雕刻为雏鸟状,表达了养育子女的婚姻责任与美好祝福。
西汉长毋相忘银带钩
长毋相忘银带钩,现藏于南京博物馆,实物极其小巧,长度不到4厘米,钩体为龙首形,钩身错金,图案为流畅的圆涡形云气纹。带钩类似虎符,左右可分开,两个半扇的内壁,分别以阴阳文刻有小篆铭文“长毋相忘”。动人的情话,刻在钩身之间,隐秘而深情,寓意“永远不要忘记彼此”。
这枚“长毋相忘”银带钩出土于江苏盱眙大云山汉墓,属于江都王陵12号陪葬墓。当年,12号墓葬中出土的一枚双面印章,揭开了带钩主人的面纱,这枚印章的一面是嫔妃的名号“妾胜适”,另外一面是姓名“淳于婴儿”。墓的主人是汉景帝之子江都王刘非的一个妃子。这枚银带钩很可能是刘非送给“淳于婴儿”的定情信物。刘非十五岁时,就在平定吴楚七国之乱时立下战功,而银带钩却展现了这样一位骁勇善战的诸侯王柔情的一面。
唐长沙窑青釉“君生我未生”瓷壶
唐长沙窑青釉“君生我未生”瓷壶通高17.6厘米,口径8.9厘米,底径9.6厘米,长沙窑窑址出土,现存于长沙博物馆。瓷壶敞口,长颈,圆肩,瓜棱腹,平底假圈足,弓形柄。腹部书写“君生我未生,我生君以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五言诗一首。
据现有资料考证,这首广为流传的五言绝句,最早出自长沙窑瓷上的诗句。古时女子对男士或丈夫敬称“君”,可知此诗用女子口吻,全诗实际用字仅九个,一字不提“爱”,倾诉了与“君”苦恋却不能相伴终生的遗憾。
这首诗广为流传但它并非名家大作。长沙窑是未见于史籍记载的民间瓷窑,在已发现的几百件器物上题写的各种诗句,基本属于流行在市井街巷的歌谣,也有可能是窑工创作。由此可见,唐人浪漫名不虚传。
时间仿佛潮汐,反复冲刷着情感存在的痕迹,但无限爱意已通过色彩渗入陶土,青釉封印,以火淬炼,永久留存。
唐真子飞霜镜
真子飞霜镜,面径21.5厘米。清宫旧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镜为八出葵花形,圆钮。钮上方饰祥云托月纹,下方饰池水山石,自池中生出一枝莲叶,即为钮座。左侧一人峨冠博带,坐而抚琴,前设香案,后依竹林。右侧一凤,栖于石上,凤上方饰六瓣花两枝。外区为铭文带一周:“凤凰双镜南金装,阴阳各为配,日月恒相会,白玉芙蓉匣,翠羽琼瑶带,同心人,心相亲,照心照胆保千春。”
镜铭之意为夸赞铜镜铸制精美,同时表白了真挚的爱情。首句“凤凰双镜”传达了这样的信息:这种铜镜在当时应该是两两成对的。
元青花四爱图梅瓶
元青花四爱图梅瓶口径6.4厘米,底径13厘米,高38.7厘米,2006年湖北省钟祥市郢靖王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小口,圆唇,短束颈,丰肩,斜腹,平底,矮圈足。肩部饰一周卷草纹、凤穿牡丹纹。腹部开光内饰梅、兰、莲、菊四爱图案,即“王羲之爱兰”、“周茂叔爱莲”、 “陶渊明爱菊”、“林和靖爱梅、鹤” 四幅人物故事,画面描绘了四位中国古代名人高士日常生活中的情趣爱好,表现他们淡泊名利,恬静隐居,悠然自得的风度和情操。下腹饰莲瓣纹。白釉泛青,青花淡雅青翠。该器为元青花典型器,江西景德镇窑烧造。
此瓶是郢靖王妃郭氏珍爱之物。据记载郢靖王去世后,郭氏因深爱郢靖王,便对镜梳妆后自尽,与夫君合葬,而她生前最爱的四爱图梅瓶成为其最珍贵的陪葬品。此瓶造型秀美,线条流畅,色彩青翠艳丽,其“四爱图”纹饰是存世元青花中极为罕见的一种青花纹饰,是罕见的元青花精品之作,见证了郢靖王和王妃郭氏的生死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