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老旧厂房改造而成的文创园,既孕育了产业,产生了经济效益,还成为凝聚烟火气的城市客厅,发挥出更大的社会效益,使文化产业的生产和消费两端直接对接,闲暇时去逛逛京城这些文创园,看看文化如何赋能城市更新。
01首钢园
首钢始建于1919年,见证了中国钢铁工业的百年变迁,2010年首钢完成搬迁,石景山老厂区全面停产。
北京冬奥会和服贸会的举办给首钢园区带来新的生机,如今首钢园已经摇身一变成为了北京著名打卡地之一,也是市民“微度假”的热门目的地之一,形成了集餐饮、酒店、零售、展览、体验等多元场景于一体的特色消费生态。
首钢园里,新首钢大桥、首钢滑雪大跳台、“四块冰”冬训中心、香格里拉大酒店、群明湖、三高炉等标志性“网红打卡地”由南向北错落有致,自然山水与工业遗存融为一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亮丽景观。
首钢园以“山、水、冬奥、科幻、工业遗存”特色景观和多功能场地、展馆吸引一大批活动在此落地,闲暇时来首钢园,总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惊喜。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石景山路68号首钢集团厂区内北侧
02798艺术区
798艺术区坐落于“华北无线电器材联合厂”原址,二十一世纪初,在国企改革的大潮下,798厂产业重组,并将空余的厂房投入创建艺术园区。
798艺术区凭借内部高大的LOFT空间,个性的建筑风格以及邻近中央美术学院等优势,吸引了大量艺术家入驻,繁衍出独到的艺术生态,并逐渐发展成国内规模最大的当代艺术集聚区。
悦·美术馆、木木美术馆、遇见博物馆等网红艺术空间就坐落在798艺术区。
除各大画廊、美术馆、艺术机构的日常展览外,798也增加了影片观赏、轻音乐会等公共艺术文化活动。
如今,这处历经沧桑的老厂房,褪去了工业生产的流水线,融入了浓厚的艺术氛围,经过不断升级改造,拥有了众多文创空间,成为北京独具特色的艺术区。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
03751D·Park
与798毗邻的751D·Park艺术区前身为成立于1952年的华北无线电器材联合厂动力分厂,2003年,煤气生产退出运行,751厂于2006年转型文创产业。
园区的设计及规划体现了简洁、高效、明快的生产特征,高耸入云的烟囱、德式风格的电厂、古朴的老蒸汽火车、螺旋式大型煤气罐以及林立壮观的裂解炉群、纵横交错的管道集束,与还在生产运行的恒东热电构成一处工业历史文化突显、各阶段工业文明触手可及的独特景观。
园区以时尚设计为主题,涵盖服装设计、音乐设计、汽车设计、视觉设计及高端家居陈设等门类。
如今,751每年举办国际设计周、国际时装周等大型活动,对国内外公众开放,吸引众多国际友人到访,已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是展现文化自信的重要窗口。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
0477文创园
77文创园位于东城区中国美术馆后街,与美术馆仅一街之隔,由原北京胶印厂的老厂房改建而成。
77文创园是以戏剧、影视为主导产业的主体性文创园区,致力于通过城市更新的深度参与和文创空间的专业运营,推动更多文化活动的策划和展开。每年在这里举办的文创市集、室外艺术活动、展览等活动有近200场。
园区占地6600平米,建筑面积13000平米。几栋老式的红砖工业厂房点缀其间,仿佛置身于具有二十世纪特色的工业文明中。原厂区内的老烟囱、烫金模切机等工业遗迹较好地保留了下来。红砖墙面的小楼,迂回旋转的钢梯延展至园区楼顶,吸引了众多年轻人前来打卡。
77文创园的露台是夏日吹晚风、赏夜景的好去处,这里共有三处露台,分别是位于园区1号楼的“不被定义露台网球场”,紧邻中法大学旧址的“夕阳露台”,以及77剧场楼顶的“戏剧露台”。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美术馆后街77号
05首创·郎园Station
首创·郎园Station由北京纺织仓库改建而成,与将府公园仅一墙之隔。
园区在改造过程中,本着不破坏老建筑原有风貌的原则,将文化、艺术、现代科技等元素有机融合,产生了很多个既好看又好玩的个性主题空间、时尚打卡地。
外观酷似加油站的美式汉堡店、现代摩洛哥风的咖啡店、南法风情的花园买手店、拥有超长管道滑梯的儿童成长乐园……风格迥异的建筑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览。
原本依铁轨而建的30多个纺织仓库被划分为不同主题的街区。东侧是中轴创意展示商业街,沿街的库房被改造为设计、展示、消费一体化空间;西侧衔接将府公园,被打造为公园森林创意步行街;北侧沿坝河建滨河休闲娱乐区;南侧形成设计师聚落;中间则是中央站台国际潮流文化商业综合体。
作为北京2021年的上榜网红打卡地,首创·郎园Station已经成为“精致、格调”的代名词。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坝镇半截塔路53号
06咏园
坐落于北京二环内、中轴线旁的“咏园”,是国内首家多业态复合型非遗主题文创园。咏园非遗文创园蜕变于北京市三露厂老厂房,本是国货经典家喻户晓的“大宝SOD蜜”的生产原址。
园区总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共设置有朝雨楼、琼华楼、采薇楼、棠颂楼、鹿鸣苑、章天楼、九如楼、穆清楼等八个区域。
园区在建设中加入了斗拱、砖雕、竹编等非遗元素,与原有的百年建筑及周边景观自然融合,形成有历史记忆的现代园区。随处可见的编、织、绣、雕、镂、画,可谓步步有景致,处处蕴非遗。
“咏园”的内涵也十分丰富,汇集整合了全国优秀非遗资源,承载了非遗创作、研发、设计、试制、展示、销售、体验、培训等丰富业态,实现非遗活态传承。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永生巷4号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