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免费博物馆有哪些?

  • 2023-05-30 15:04:00
  • 北京旅游网综合

北京免费博物馆

01北京长辛店二七纪念馆

长辛店“二七”纪念馆位于在北京市丰台区长辛店火车站西边的公园内,距卢沟桥1.5公里,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2公里,与北京市中心相距15公里。长辛店“二七”纪念馆共有8个展室,室内放置的展柜中,陈列着“二七”革命斗争的史料和文物,柜外陈设着大件文物、油画和模型等。长辛店二七纪念馆收藏和保存着京汉铁路工人革命斗争的大量实物,既是长辛店“二七”大罢工和工人运动的纪念地,又是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场所。

开放时间08:00-12:00 13:30-17:30 (周六、日闭馆)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长辛店花园南里甲15号

02圆明园展览馆

圆明园展览馆位于圆明园遗址公园内,由西洋楼展览馆和三园交界展览馆组成。通过介绍圆明园从兴建、鼎盛到被毁直至解放后的复兴的全过程,展示了圆明园兴盛时期的造园艺术、建筑特色和文化收藏。通过圆明园兴盛时期的繁荣景象与圆明园被毁后的颓败景象的强烈对比,激发游客的爱国主义热情。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北路圆明园遗址公园内

03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

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位于北京西三环北路54号,是中国国家画院的内设机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主要负责开展美术展览、收藏及公共教育服务等工作,建于1980年。1985年对外开放。占地面积1250平方米,美术馆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美术馆分2层,第一层为多功能厅,第二层由5个展厅组成。美术馆有藏品2万余件。曾举办《珍藏历代绘画作品展览》、《海军第二届书画展》、《中日女画家水墨画联展》、《巴西艺术家作品展》等展览。馆内设有商品画廊。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04中国蜜蜂博物馆

中国蜜蜂博物馆是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为依托兴办的自然科学类博物馆。该馆初建于1993年,并荣获第33届国际养蜂大会金奖。展览分为四部分,出内容包括蜜蜂的起源和化石,养蜂业发展史,蜜蜂与人类文化的渊源,中国的养蜂资源,蜜蜂生物学,养蜂技术,蜜蜂授粉,蜂产品和蜂疗,中国现代养蜂业发展成就和科技成果,国际交往等。共有图片和图表500余幅,标本和实物600余件,景观模型3个等。生动直观的形式介绍了我国源远流长的养蜂历史,蜜蜂生物学知识,现代养蜂科学技术和蜂产品的相关知识。通过活蜂观察箱:可观察整个蜂群的生活状态,可以看到巢内亮晶晶的蜂蜜、收获归来的蜜蜂正在卸载花粉、个体最大的蜂王正在产卵等等有趣的情景。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香山卧佛寺西侧

05老甲艺术馆

老甲艺术馆占地3000平方米,由当代著名大写意水墨画家,北京画院一级美术师老甲(贾浩义)出资筹建。艺术馆以展示老甲先生的作品为主。主体建筑呈简洁明快的长方形结构,四周环绕着草坪花圃、荷花池塘、奇石雕塑,尤其是展厅正面的大型浮雕“众志成城”,透着大气磅礴的美,与老甲大写意的创作风格相呼应。老甲的水墨画作品,没有中国传统水墨画那种“秀气”,更多的则是一种刚健与雄浑,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老甲自己曾说:“我画我想画的东西,用我可能用的方法,达到我想要达到的效果——跟着自己的感觉走。”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东小口霍营

06北京金台艺术馆

金台艺术馆是由全国政协委员、著名艺术家袁熙坤先生集资创建的,1997年6月30日正式开馆,是创建最早也是迄今国内最大的民间艺术博物馆。金台艺术馆坐落于北京市朝阳公园水碓湖畔,外型呈典雅之五台状,又邻八景之一“金台夕照”,遂定名为“金台”。湖馆之间系由邓小平、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手栽种的大片松林及海外政要种植的国际友谊林。其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馆内包括一个800多平方米、净高20米的双层大展厅,可陈列大型艺术品,另有多个面积不等的厅堂,适用于承办各类艺术展览、文化沙龙、新闻发布会、研讨会议等活动。馆内长期陈列着袁熙坤先生应邀为百余位国际要人写生创作并由被绘者亲自题词的肖像画,和被西方美术评论家誉为“袁氏中国油画”的《人与自然》油画展,以及由袁先生和海外爱华人士,从海外收购的经有关专家学者鉴定的千余件文物。艺术馆以“提高文化品位,促进民族艺术发展,增进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为宗旨,凭借完善的设施,成功举办了百余次高层次、高品位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公园西一号门内

07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

为加强学科建设,促进人才培养,扩大学校在文化领域的社会影响力,促进中国人民大学对外交流与合作,增强师生员工爱校荣校意识,学校于2003年在规划历史学科建设的同时,决定筹建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根据自身学科优势和建设的需要,在人文学院历史系建立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学科点和学位点,并成立了 “中国人民大学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开始了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的筹备工作。据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官网显示,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文物近9万件。

开放时间: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校史展:9:00-16:30 专题展:14:00-16:3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2层208c

08北京空竹博物馆

空竹是一种用线绳抖动使其快速旋转而发出声响的玩具,多以木竹为材料制成,中空,因而得名。空竹文化集审美、工艺、表演和娱乐于一身。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抖空竹”项目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内街道特别规划建设了专门发掘、展示、传播空竹文化的“北京空竹博物馆”。博物馆设有史话篇、工艺制作篇、抖空竹技艺篇、空竹传承保护篇等展览,以及空竹制作和销售互动展示区域等。最为真实、鲜活的展示了空竹民俗文化的发展历史、空竹制作工艺和抖动技法,比较全面地收集了不同地域、不同时期、不同种类的代表性的空竹实物。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报国寺小星胡同9号

09山戎文化陈列馆

上宅文化陈列馆是我国第一所以考古学文化命名的博物馆,也是北京地区第一座新石器文化陈列馆。1987年10月上宅文化陈列馆破土动工,1989年9月27日作为向国庆四十周年献礼项目对外展出。1999年4月,上宅文化陈列馆被平谷县委、县政府命名为"平谷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12月,上宅文化陈列馆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上宅文化越来越显示出其独具的特征和内涵。正如著名地理历史学家侯仁之教授所指出的:"西有周口店龙骨山,东有上宅,东西文化遥相辉映,珠联璧合,填补了北京史的空白。"

地址:北京市延庆区张山营镇玉皇庙村东

10茅盾故居

在浙江乌镇有一处茅盾故居,那是茅盾先生的出生地,茅盾先生在乌镇出生到求学在这里居住了十三年。晚年茅盾先生迁入北京后圆恩寺胡同的两进标准四合院,他在这里度过了6年的晚年生活。茅盾故居中的起居室、会客室都保留原貌,茅盾生前的书籍、日常用品、衣物、文具、证件等都在茅盾故居对外展出。

茅盾故居是二进四合院。茅盾故居的街门叫做“如意门”,东侧有1间倒座南房,西侧有3间倒座南房,街门与两侧的倒座儿南房均为合瓦清水脊屋面,清水脊两端是6条向上斜翘的蝎子尾与蝎子尾下的砖雕。

进入街门是一座影壁,影壁上镶嵌着邓颖超书写的“茅盾故居”金字黑底的大理石匾额,影壁前有一口荷花缸。一进院,有北房3间,两侧各有耳房1间,有东、西厢房各3间,厢房南侧各有耳房1间。其中北房是茅盾先生的工作室兼卧室,西厢房是客厅和书房,东房是餐厅。院内有两棵太平花,院中有一尊置于黑色大理石基座上的茅盾半身雕像,雕像的材质为汉白玉,高83厘米

地址:东城区交道口南大街后圆恩寺胡同13号

11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

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的前身是北京航空馆,是我国首个航空航天科学技术的综合科技馆。位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院路校区内。

博物馆现集教学、科普、文化传承为一体,博物馆展区面积8300平方米,分为长空逐梦、银鹰巡空、神舟问天、空天走廊4个展区,是航空航天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航空航天科普与文化、北航精神以及青少年爱国主义、国防教育的重要基地。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院内

12中国印刷博物馆

中国印刷博物馆,位于北京市大兴区黄村兴华北路25号,是世界上最大的印刷专业博物馆,坐落在北京印刷学院校园内东南角,1996年6月1日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中国印刷博物馆总建筑面积约8000平方米,展陈面积约6000平方米,设有中国古代印刷展厅、世界近现代印刷展厅、印刷设备馆、数字展厅及临时展厅等。博物馆内不少珍贵藏品是由博物馆顾问专家委员会和一些社会知名人士捐赠的,从有历史价值的陶器、经书和古、近代的字模、铅字、印刷设备,到成套的印刷书籍。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发明、发展和传播,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人们把印刷术称为“文明之母”。中国印刷博物馆建设的宗旨就是弘扬中华民族悠久而辉煌的印刷文化,对社会各界宣传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它以印刷技术为主题,陈列历代有代表性的印刷品、印刷技术设备和相关的原材料,以显示印刷术在发展文化、推动社会进步、传播科学知识、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和国际文化交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中国印刷博物馆总建筑面积为8000平方米,展陈面积为4600平方米,是世界印刷行业最大的博物馆。博物馆分为4个展区,即:印刷术源头古代馆、近现代印刷馆、数字技术馆和地下印刷机械馆。此外,还有纸币证券印刷、邮票印刷、港澳台印刷和印刷精品展区等几个专题展室。源头古代馆是该馆展陈的重点,以图片、文字说明和实物展示了上起新石器时代晚期,下至清代,印刷术起源、发明和发展的历程。数字技术馆以汉字信息处理技术的开发应用及走向世界为展线,重点展示“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这一我国印刷技术从铅排铅印到照排胶印的历史性跨越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兴华北路25号

13中国传媒大学传媒博物馆

中国传媒大学传媒博物馆坐落于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中国传媒大学新图书馆负一层,2012年10月26日开馆试运行。传媒博物馆是国内首家集传媒历史与文物、传媒产品与展示、传媒教育与研究、传媒技术与陈列“四位一体”的专业性博物馆。依托中国传媒大学的教学和科研优势,传媒博物馆将学校多年收藏的传媒行业实物和史料进行公开展示。目前一期建成广播馆、电视馆、电影馆和传输馆4个分馆,现有藏品总数量5391(套)件,种类以广播、电视、电影、无线电等相关设备为主。主要展示我国广播、电视、电影、无线电传输事业的历史发展和取得的辉煌成就。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一号

14铁道兵纪念馆

铁道兵纪念馆(中国铁建展览馆),于2014年1月16日上午开馆。全馆分为铁道兵时期展厅、中国铁建时期展厅,采用了雕塑壁画、珍贵历史实物、历史图片、大型声光电沙盘模型、真实场景复原及先进的声光影视系统等多种展览方式。该馆坐落于北京市中国铁建大厦B座5、6层,由装饰分公司和清华大学联合设计,中铁建设集团承建,建筑面积4400平方米。作家李东东为铁道兵作《铁道兵赋》存于该纪念馆。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40号

15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北京大学西校区内,于1993 年5 月27 日正式开馆,是全国高校中第一座现代化博物馆。博物馆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展厅建筑面积2000平面米,实测展厅使用面积1200平方米。由北京大学和美国友人阿瑟·姆·赛克勒博士和吉莉安·赛克勒女爵士合作建成。

博物馆现收藏有数万余件藏品。其中多为中国考古学各时期的典型标本,如周口店北京猿人石器,新石器时代不同考古学文化的代表性器物,商代甲骨文,山西曲村西周古墓葬出土的铜器、玉器等,还有陶器、钱币、封泥和民俗文物等。这些藏品始于上世纪20年代北京大学国学门考古学研究室,之后陆续汇集了北京大学博物馆和燕京大学史前博物馆的收藏,以及北京大学从田野考古工作地点获得的教学标本,国内各文物、考古机构和博物馆调拨、赠送的标本,还有海内外文物收藏家的捐赠。 基本陈列“中国考古学教学标本陈列展”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周时期、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宋辽金元明时期七个部分。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校内

16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馆舍选址在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北小街,主体建筑地下2层,地上3层,建筑总高度18米,总建筑面积12765平方米。展览厅、报告厅、会议厅等接待服务设施面积约7000平方米,藏品库房和停车位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业务办公和附属用房面积约2000平方米。博物馆主体建筑结构已于2013年1月10日正式封顶,2014年竣工。馆内设有四个基本展厅,三个临时展厅,一个报告厅。常设的华侨华人历史文化展,分为中国人移民海外历史、华侨华人海外生活篇和贡献篇、华侨华人与中国发展、中国侨务等四部分,展出文物千余件(套),图片千余张。展览以历史传统与现代观念相结合、庄重大方与生动活泼相结合的理念,使用图文结合、场景复原、艺术品创作、多媒体展示等手法辅助文物展示,帮助观众了解中国海外移民的历史变迁和社会生活、华侨华人在世界各地开拓、创业和所作贡献的历史,展示近代以来华侨华人对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支持以及中国侨务机构的沿革发展。

地址:北京东直门内北小街

17中国医史博物馆

中国医史博物馆建成开放于1982年,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南小街中国中医科学院内。该馆目前拥有三千多件珍贵藏品,被誉为世界上藏品最丰富、时间跨度最大的医史博物馆。其中既有石针、石斧和石镰等上古时代的医疗器具,有御制医书稿本、拓片以及善本医学图书、陶瓷、青铜和玉制的中医外科用品。而占有相当数量的古代写实名医画像、名医书稿墨迹更是具有学术研究价值的藏品。该馆系统、全面的展现了中国医药学起源、形成、发展的历程与辉煌的成就。建馆20年来,该馆先后接待过包括英国著名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博士,日本著名汉医学、医史学家薮内清,美国著名科学史学家席文教授等在内的数十万参观者。2002年9月26日,中国医史博物馆新馆开馆典礼暨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建所20周年庆典之际,该馆接受了中国清末著名医学家丁福保的后人丁大海的捐赠。丁福保是第一个将X线设备引进中国的人。丁大海把先人当年从日本抢救回国的中医古籍、文稿书画等87件文物捐赠给中国医史博物馆。

地址:东城区东直门内中医研究院内

18北京市团城演武厅管理处

团城演武厅位于峰峦叠翠、景色秀丽的香山南麓,是北京仅存的将城池、殿宇、亭台等建筑形式融为一体的清代军事建筑群,也是京西皇家园林风景区中别具特色的著名风景游览胜地。团城演武厅始建于清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原为清代帝王操练和检阅健锐云梯部队之所。它的兴建与清代平定大小金川有着直接的关系。清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四川金川地区土司发生叛乱。为了攻克当地独有的高大坚固防御性碉楼,乾隆帝下令在香山地区仿建了68座碉楼,并从八旗将士中选出精兵演练攻碉战术。十四年(公元1749年),清军取得了第一次金川战役的胜利。乾隆帝有感于这支部队的骁勇,遂将其命名为“健锐云梯营”,作为常设的特种部队驻扎在西山脚下,同时修建团城演武厅作为健锐营定期合练的演武场。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香山南路红旗村1号

19北京通信电信博物馆

北京通信电信博物馆隶属于中国联通北京市分公司,是一座特色鲜明的电信专业博物馆。博物馆原址位于北京东皇城根电话局(原电话北局)内,现在位于骡马市大街北京联通总部的新展厅是2008年建成的,展陈面积3300平方米,第一期陈列实物展品500多件(套)。博物馆集历史文化、电信科普和业务展示于一体,融合现代科技手段,使观众身临其境,感受北京电信事业一百多年来的发展演变。博物馆基本展陈涵盖了从北京最早的电报通信到当代的电报、电话、微波、短波、特种通信、数据通信、卫星通信、移动通信、电信线路、电信网等内容。展示了北京电信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各个时代使用的通信设备,强调北京电信事业的独特性。通过互动操作,使观众在得到视听享受的同时,获得知识的启迪。在这里,不但可以看到清朝的电报线路图、为中南海服务过的电话机等珍贵的通信文物,还可以自己尝试发送莫尔斯电码,通过北京最早的自动电话交换机通话,体验最新的3G移动通信技术等。

地址:西城区骡马市大街9号

20中国园林博物馆

中国园林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以园林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位于北京市丰台区鹰山脚下,永定河畔。自2010年开始筹建,于2013年5月开馆运行。占地6.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9950平方米,由主体建筑、室内展园与室外展区三部分组成。主体建筑内28200平方米可用于展览展陈。园博馆作为公益性永久文化机构,是收藏园林历史文物、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展示园林艺术魅力、研究园林价值的国际园林文化中心。园博馆以广大市民、中小学生和国内外旅游者为主要服务对象,并兼顾园林专业工作者,将全面展示中国园林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多元的功能以及辉煌的成就。中国园林博物馆以“中国园林——我们的理想家园”为建馆理念,旨在展示和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国园林艺术,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见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射击场路15号

  • 编辑:玄贞伟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