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公园里的老字号美食,您吃过吗

  • 2023-02-13 08:46:00
  • 北京旅游网综合

北京不少公园里隐藏着老字号美食,游客在赏美景的同时不妨前去品尝一番。

仿膳饭庄

北海公园

仿膳饭庄位于北海公园,是于1925年创办的宫廷菜馆。仿膳饭庄前身是“仿膳茶庄”,专卖清茶、宫廷糕点和风味菜肴,以肉末烧饼、小窝头、豌豆黄最为有名。1956年改为饭庄,开始经营宫廷菜肴,其中“满汉全席”驰名中外。

横匾是老舍先生亲笔“仿膳”,两边则是傅杰的手书“宫廷风味仿膳饭庄”。一进门,玄关处的条案上便是福禄寿三星。宫灯高挂,藻井生辉,包间只有四个,散座则有两处,一个在仿古殿内,一处在玻璃天棚下。仿制的龙椅金碧辉煌,真正的精品则是挂在墙上的字画,虽然不是石渠宝笈中的国宝,但却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书画家们的真迹。 

仿膳饭庄的菜点制作精致,色形美观,口味讲究,继承了清宫“御膳”清、鲜、酥、嫩的特点,其特色菜肴有“四抓”,即抓炒里脊、抓炒鱼片、抓炒腰花、抓炒大虾;“四酱”,即炒榛子酱、炒豌豆酱、炒黄瓜酱、炒胡萝卜酱;“四酥”,即酥鸡、酥鱼、酥肉、酥海带。此外,还有一品豆腐、栗子扒白菜等。目前,仿膳(清廷御膳)制作技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逛北海公园时,不妨来尝尝。

庆丰包子

北海公园

庆丰包子铺始创于1948年,当时叫“万兴居”,经营小吃、米饭、炒菜等。万兴居潜心学习天津、北京等地不同品种包子的制法,结合各家之长,独创了适合京城百姓口味的包子,因其包子选料严格,制作精细,口味纯正,生意十分红火。1976年,“万兴居”改名为“庆丰包子铺”,取“庆祝丰收”之意。

如今,庆丰包子也开进了北海公园,游客就餐有了更多的选择。

听鹂馆

颐和园

听鹂馆是颐和园内十三处主要建筑之一,始建于1750年,是乾隆皇帝为其母亲做寿所建,后为慈禧太后及皇亲国戚们看戏听音乐、饮宴的场所。

听鹂馆是著名的宫廷风味饭庄,以颐和园“寿膳房”膳单和宫廷档案资料为基础,不断研究和创新,形成了适合现代人口味的色、香、味、形、意俱佳的宫廷菜肴。宫门奉鱼、雪花桃泥、精扒四宝、寿星香桃等菜品被中国烹饪协会评为名菜;宴席上秘制的宫廷面点、豆沙包、冬菜包、豌豆黄、芸豆卷、小窝头等更是享誉中外。2009年,听鹂馆“寿膳制作技艺”被列入北京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赏颐和园美景的同时,不妨和家人一起品尝宫廷美食。

来今雨轩

中山公园

在中山公园内有一座中华百年老字号茶庄——来今雨轩,它以优越的地理位置、优美的就餐环境及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而著名。

“来今雨轩”是指朋友欢聚一堂之所,其意取自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秋述》小序:“秋,杜子卧病长安旅次,多雨生鱼,青苔及榻,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

“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以文载道,以茶会友。李大钊、鲁迅、郑振铎、茅盾、叶圣陶等都曾是来今雨轩的座上客。其中鲁迅先生60次亲临来今雨轩翻译写作、品茗就餐、赏花会友。

如今,走进来今雨轩,室内是民国风布局,老榆木的旧式茶桌板凳、乌木的地板和楼梯、八瓣梅图案的老花砖,茶社中服务人员身着民国时期学生服,游客好似回到了当年的茶社。不妨点上一壶茶、一份冬菜包子,悠闲度过一下午吧。

  • 编辑:邢爽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