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晚,“遥望归途之光-莫扎特与拉赫玛尼诺夫的对话”北京交响乐团乐季音乐会将亮相中央歌剧院。本场音乐会由指挥家李昊冉执棒,与北交携手演绎莫扎特的D大调第三十五交响曲《哈夫纳》及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交响曲》。曾多次获得国际指挥比赛奖项的青年翘楚李昊冉,今年6月在莫斯科举行的拉赫玛尼诺夫国际指挥比赛中再次获奖,此次与北交演奏拉赫玛尼诺夫的代表作令人十分期待。
一位是18世纪末伟大的音乐天才莫扎特,另一位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伟大的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一首是充满明亮欢快、充满节日气氛的《哈夫纳》,另一首是具有矛盾式冲突、忧郁浪漫的《第二交响曲》。本次音乐会将开启两位伟大音乐家之间超越时空的对话,展现不同时代、不同音乐风格的碰撞与火花。
莫扎特
D大调第三十五交响曲
《哈夫纳》
莫扎特的《第三十五交响曲》,D大调,K385,标题为《哈夫纳》,1782年为萨尔茨堡市长哈夫纳获爵士庆典而作。在此之前,1776年,莫扎特为哈夫纳女儿的婚礼作过《哈夫纳小夜曲》,此曲1783年3月22日由莫扎特指挥首演。
全曲共4个乐章:
第一乐章:生气勃勃的快板,D大调,奏鸣曲式。无序奏,以强有力的主题开始,这个主题由多种乐器合奏反复。无第二主题,以第一主题的属调表现代替。发展部极短,主题巧妙地以卡农处理,再现部几乎是呈示部一成不变地再现。
第二乐章:行板,G大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以第一小提琴演奏,第二小提琴则以轻快的分散和弦伴奏,第二主题由第二小提琴以D大调呈现。发展部极短,继切分音旋律后,第一主题后半部由第一小提琴呈现一部分,马上就进入再现部。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D大调,复合三段体。第一段由A-B-A三部分构成,A表现第一主题,前半为分散和弦,后半则依次由下降进行构成。第二部分主题为A大调,亦由三部分组成,然后重复第一段。其中段旋律取自莫扎特自己的喜歌剧《假扮园丁的姑娘》。
第四乐章:急板,D大调,回旋奏鸣曲式,A-B-A-C-A-B-A,其中两个主题来自歌剧《后宫诱逃》。拉赫玛尼诺夫第二交响曲
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交响曲》作品完成于1906年秋至1907年春,是其三部交响曲之中最具拉氏个人特色、最受世人欢迎的作品。这部作品戏剧构思统一而严整,旋律异常优美,是一部具有矛盾性冲突、史诗性、宏大的交响作品,被誉为是“俄罗斯抒情交响曲”。作为很长一段时间他生活经历和精神状态的写照,这部作品淋漓尽致的表现了个人内心世界的斗争和个人与外部因素的抗衡,最后走出阴霾的过程。整个乐曲在结构上,显示出绵延的起伏性,以情绪来推动整个乐曲的发展,显然与其著名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形态上有共通之处。本曲把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的俄国音乐特性用具有拉赫玛尼诺夫特色的表现形式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第一乐章:缓板转中庸的快板,e小调,奏鸣曲形式。这一乐章总体色彩暗淡、压抑。引子由弦乐低音部奏出,和舒伯特的第八“未完成”交响曲的引子有异曲同工之效。小提琴声部的主题音调确定了整部作品的主题动机,这个主题受俄罗斯东正教圣歌影响。长大的引子如同俄罗斯冬日的气候,阴冷凄厉。弦乐悠长的旋律是个人情感压抑、伤感失意的表达。绵绵密密的发展就象浓雾一样涌上心头。引子在英国管孤独又怅然若失的独奏中结束。
第二乐章:极快的快板,a小调,具有诙谐曲风格的乐章。在小提琴组的快速节奏音中,圆号雄壮的高歌。这个主题情绪高涨,节奏兴奋,主题受拉赫玛尼诺夫一向喜爱的宗教作品《怒神之日》的影响。
第三乐章:慢板,A大调。这部作品的第三乐章可以说是音乐史上最优美感伤的篇章之一,富有温暖如歌的抒情旋律和色彩斑斓的丰富和声。主题发展宽广绵长,在小提琴齐奏中开始,单簧管凄美的唱出主题,浸入骨髓的哀伤和美好的惆怅以及丰富多彩的诗意情愁都交织在一起。结尾,弦乐组和木管组浓密地交织在一起,期望在无尽的哀伤中寻觅美好的光明,淡淡的无奈取代了前面浓密的执著。
第四乐章:活泼的快板,E大调。终曲用大调谱成,速度极快,狂欢节般的气氛让人心潮澎湃,一扫前几个乐章所具有的阴郁和不安。如同俄罗斯传统的节日,到处都是钟声齐鸣的热烈景象。铜管也高唱凯歌,为自己能从阴霾中走出来而放声高歌,再现部更是高潮迭起。最终,音乐在辉煌和光明战胜压抑和黑暗的热烈庆祝气氛中结束。
指挥 李昊冉
当今乐坛最受瞩目的青年指挥家,也是近期收获最多国际奖项的中国指挥。
2014年他在“第五届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国际指挥大赛”(the International Conducting Competition Jeunesses Musicales Bucharest-5th Edition)以评委会全票通过的成绩一举夺下冠军,并成为第一个获得此项殊荣的中国人,从此开始了他的职业指挥生涯。同年他受邀作为客席指挥在著名的乔治·艾内斯库国际音乐节首度亮相,与乔治·艾内斯库爱乐乐团在开幕音乐会上合作演出,获得巨大的成功。(the “George Enescu” International Festival - 2014 edition, along with George Enescu Philharmonic Orchestra)。
2018年,李昊冉代表中国在当今最大国际指挥赛事之一的法国巴黎“第四届斯维特兰诺夫国际指挥大赛”中(The 4th Evgeny Svetlanov International Conducting Competition2018,赛事荣誉主席为阿什肯纳齐)凭借精湛的指挥及舞台魅力一举夺下两个重要奖项——“法国广播爱乐乐团大奖”以及“最佳观众票选奖”(Special Prize from the Orchestre Philharmonique de Radio France and Audience Prize),也是近年来唯一一位获得法国国家广播交响乐团音乐会邀约的青年华人指挥。
2019年9月,李昊冉在“第五十六届法国贝桑松国际青年指挥比赛”(56th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for young conductor of Besancon)中再次获奖。他充沛的音乐能量,沉着而细腻的指挥风采和艺术造诣感动了许多法国人。
2022年6月,他在首届莫斯科举行的“拉赫玛尼诺夫国际指挥比赛”(The Rachmaninof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中再次获奖,同时受到了俄罗斯指挥沙皇瓦列里·捷杰耶夫、著名钢琴家杰尼斯·马祖耶夫、传奇指挥大师弗拉基米·伊万诺维奇·费多谢耶夫等音乐家的关注和欣赏。在接下来的几个乐季中,得到众多一流俄罗斯乐团和剧院的合作邀请。
2022/23乐季,李昊冉首次受邀与丹麦哥本哈根皇家歌剧院合作多场演出,他还将与意大利帕尔马的托斯卡尼尼爱乐乐团在意大利威尔第音乐节亮相,以及在罗马尼亚国家广播乐团、菲利宾国家爱乐乐团、德国下萨克森州歌剧院乐团、马林斯基剧院乐团、莫斯科城市响乐团、俄罗斯青年国家交响乐团、雅库茨克爱乐乐团、中国、德国、意大利、罗马尼亚的其他乐团作为客席指挥合作。
作为新一代指挥翘楚,李昊冉至今已经成功受邀执棒世界上许多顶尖乐团,包括柏林交响乐团(Konzerthausorchester Berlin)、法国国家广播交响乐团(Orchestre Philharmonique de Radio France)、莫斯科爱乐乐团(Moscow philharmonic)、德意志广播爱乐(Deutsche Radio Philharmonie Saarbrücken)、乔治艾内斯库爱乐乐团(George Enescu Philharmonic)、德意志交响乐团(Deutsche Symphonie-Orchester Berlin)、莱比锡广播交响乐团(MDRLeipzig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罗马尼亚国家广播交响乐团(National Radio Orchestra of Romania)、圣彼得堡城市交响乐团(St.Petersburg's State Capella Symphony Orchestra)、摩尔多瓦爱乐乐团(lasi"Moldova"Philharmonic Orchestra)、巴纳特爱乐乐团(Filarmonica Banatul Timisoara)、勃兰登堡交响乐团(Brandenburger Symphoniker)、温哥华交响乐团(Vancouver Symphony Orchestra)等等。李昊冉的职业生涯也在离家更近的地方蓬勃发展,多次与中国多个乐团合作,包括中国爱乐乐团、中国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杭州爱乐乐团、广州交响乐团、贵阳交响乐团、西安交响乐团、厦门爱乐乐团、四川交响乐团以及中国青年交响乐团等。
他曾数度应邀担任许多大师的助理指挥,其中包含克里斯托夫·艾森巴赫(Christoph Eschenbach)、夏尔·迪图瓦(Charles Dutoit)以及曼弗雷德·霍内克(Manfred Honeck)、余隆、吕嘉等,并受到大师们高度的赞扬和长年的大力支持,并且2019-2020乐季李昊冉获中国爱乐乐团委任,成为助理指挥。
除了交响乐以外,他在歌剧方面也多次受邀和北京国家大剧院有密切的合作,2018年他担任“纽伦堡名歌手”Meistersingervon Nümberg(国家大剧院,英国皇家歌剧院,澳大利亚歌剧院联合制作)以及中国原创歌剧《兰花花》等多部歌剧的助理指挥。
李昊冉出生于山西阳泉的一个音乐世家,六岁开始学习钢琴,十岁就公开演出。2003年开始跟随著名指挥家、教育家徐新教授学习指挥。2005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师从著名指挥家夏小汤老师。才华洋溢的他早在中央音乐学院时期就多次代表中国与许多世界著名指挥家共事。2007年7月他作为唯一一位中国青年指挥获得全额奖学金赴日参加世界指挥大师小泽征尔音乐塾,同年10月在北京国际音乐节中,再次作为唯一与传奇大师巴伦博伊姆共事的中国指挥。
2011年他移居欧洲,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有“音乐家摇篮”之称的德国柏林音乐学院Hochschule für Musik "Hanns Eisler",跟随Christian Ehwald教授以及Hans Dieter Baum教授攻读硕士学位。2017他已满分的成绩获颁柏林音乐学院最高博士学位-Konzertexam(欧洲最高艺术家家文凭)。
期间,他也多次频繁与马德堡爱乐,勃兰登堡交响乐团以及法兰克福交响乐团合作。2012~2013连续两次获选德国著名的指挥大师工作坊DirigentenwerkstattInteraktion Berlin(由柏林爱乐、柏林交响乐团、德国国家歌剧院、慕尼黑爱乐等德国著名乐团首席组成的联合乐团),成为极少数获得此项殊荣的青年指挥家。
他也多次被邀请与许多世界著名指挥大师共事,如2012年参与俄国指挥泰斗罗日杰斯特文斯基的大师班(Gennady Rozhdestvensky),2013年他获得全额奖学金参与美国阿斯本音乐节,2014年参加德意志交响乐团总监图冈.索科基耶夫(Tugan Sokhiev)指挥工作坊,2017年他获得全额奖学金参与21世纪当代最重要的作曲家&指挥Peter Eotvos 基金会所设立的工作坊并受到大师的高度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