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绣又称宫绣,是一门,辽代开始在北京出现,明清时期大为兴盛,多用于宫廷装饰、服饰,近代以来京绣被称为“燕京八绝”之一,曾和“苏、湘、顾”并称为“四大绣”。
京绣因辽代在燕京设立绣院而诞生,当时主要是供奉宫廷、帝王、侯爵服饰之用,所以在绣品颜色和图案纹样的运用上极其讲究,它的主要色彩是黑、黄、红、蓝。纹样也以龙凤为主,讲求 “图必有意,纹必吉祥”。
1985年代表性传承人戴海光跟随父亲戴奇创建了“京巧绣庄”的刺绣厂, 2000年戴海光在北京开设了“老戴绣花店”。2013年又在北京开设了第二家分店,依旧采取传统模式,在北京承揽业务,回到固安进行生产。
为了让京绣能更好的得到传承和发展,戴海光专心研究传统的刺绣技艺,临摹传统画卷学习技巧,发掘整理了一系列的精品刺绣谱式;大量练习软笔书法,不断加强基本功。不仅如此,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也让自己的作品有了更深的文化底蕴与观赏价值。在他的工作室内,记者看到众多充满中国元素的京绣作品,其中一幅名为《盛世龙腾》,极为精致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