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主要包括1915年至1923年6月期间,北京地区与中国共产党创建活动有关的重要会议场所、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重要党史人物故居以及重要纪念设施等31处。通过实施“1+9”提升工程对北大红楼、北大二院旧址等进行了重点保护提升。其中“9”分别是北大二院旧址、《新青年》编辑部旧址、李大钊故居、李大钊烈士陵园、长辛店二七纪念馆、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陶然亭慈悲庵、京报馆旧址、中法大学旧址,在这9处旧址分别举办了相关的专题展览。
9个专题展则依托旧址本身的主题内容,选取特定角度,聚焦专题和历史细节,深化拓展主题展,见证了伟大的历史变革,也见证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北大二院旧址
北大二院旧址(原北大数学系楼)位于东城区沙滩后街原京师大学堂院内。该楼建于1904年,1919年改称北京大学第二院数学系楼,李大钊、陈独秀曾在此讲学。1919年邓中夏、黄日葵、许德珩等在此成立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李大钊、陈独秀等建党先驱也曾在此讲课。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曾在此举办庆祝五一劳动节等革命活动,这里也是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等早期组织的重要活动地。
伟大开篇——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组织专题展在这里布展,分为两层。一层四个展厅是主展,为“伟大开篇——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组织专题展”,一楼走廊为副展,展示建党前后发生在北大二院的重要史实,并特别设置了入党宣誓区。二层主要为活动区,设置了“初心课堂”“印象百年”沉浸式影厅,实景复原了“亢慕义斋”等。共展出文物40余组件,展品472件。
地址:东城区沙滩后街55号院
《新青年》编辑部旧址
《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是新文化运动主阵地之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重要场所。1917年,陈独秀受聘于北京大学任文科学长,租住在此,《新青年》编辑部从上海随迁此地。目前,旧址内设两个专题展,北房为“历史上的《新青年》专题展”,南房为“陈独秀在北京”专题展。
地址:东城区北池子大街箭杆胡同20号
中法大学旧址
中法大学旧址坐落于北京东城区东皇城根北街,1923年中法大学建立以肖明为书记的中共中法大学支部,这里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地之一。中法大学其前身是民国初期蔡元培等发起组织的留法勤工俭学会创办的法文预备学校。这里曾走出了一批具有爱国主义情感和进步思想的学生。
在中法大学旧址教学楼和礼堂设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历程”两个专题展览,258张图片、1187项文献文物带领参观者重温共产党人光辉足迹,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前行力量。展览融入百年建筑,展示了进步知识分子在风云激荡中坚定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使之成为改造中国的思想武器的过程,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如何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百年大潮风起云涌,中法大学旧址所承载的重要历史重新焕发光彩;革命薪火代代相传,让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继续照耀我们的前行之路。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29号
李大钊故居
北京李大钊故居,1920年春至1924年1月,李大钊在此居住近4年,这里是他在北京居住时间最长也是现存的唯一一处旧居。内设“故居复原陈列”和《播火者——李大钊革命思想与实践》专题展两部分。
地址:西城区文华胡同24号
京报馆旧址
京报馆旧址(邵飘萍故居),京报曾声援五四爱国运动,出版过马克思纪念特刊,介绍社会主义理论,1926年4月26日邵飘萍被奉系军阀杀害京报被迫停刊。《京报》是中国早期进步报刊中的杰出代表,在邵飘萍带领下,一批进步报人以此为阵地,肩负社会责任,奋力发声,敢于战斗,最终三起三落。京报馆旧址(邵飘萍故居)内设“《京报》与京报馆专题展”“百年红色报刊专题展”“邵飘萍生平事迹专题展”。
京报馆于1984年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从2019年开始,在完成居民搬迁、房屋修缮、装修布展后,京报馆终于在中国共产党一百周年华诞来临之际面向公众开放。这里先后被评为北京市级和西城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
地址:西城区椿树街道魏染胡同30号、32号
陶然亭慈悲庵
慈悲庵位于陶然亭公园湖心岛的西南角,始建于元代,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在北京开展秘密活动的场所之一。1920年1月18日毛泽东与邓中夏及辅仁学社部分成员在此商讨驱张斗争,天津觉悟社等5个进步团体在此举办联席会。1979年,慈悲庵被公布为北京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被公布为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
慈悲庵内设专题展览“先驱者的奋斗——慈悲庵党的早期革命活动专题展”,展览展示了毛泽东在北京领导驱张运动,李大钊、周恩来等在慈悲庵召开五团体会议……百年前的历史风云在此定格。丰富的图片、文献和沉浸式的场景复原带参观者共同追忆那段充满革命激情的红色岁月。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太平街19号
李大钊烈士陵园
李大钊烈士陵园,李大钊牺牲后灵柩暂厝长椿寺,后长期停放于浙寺,1933年4月23日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及革命团体在万安公墓为李大钊烈士举行公葬,1983年10月李大钊夫妇灵柩移葬于此。李大钊烈士陵园于1983年10月29日落成并对外开放。陵园内树立有李大钊的汉白玉全身雕像,雕像后是李大钊烈士及其夫人赵纫兰同志墓,墓后为纪念碑,由邓小平同志题写。碑的背面是中共中央撰写的碑文。庭院正西房为“李大钊烈士革命事迹陈列室”,通过大量的文物图片资料介绍了李大钊烈士一生战斗里程和丰功伟绩。
内设“不朽的功勋——李大钊生平事迹展”,该展览全面展现了李大钊作为中国共产主义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的光辉的一生。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香山东万安里1号
长辛店二七纪念馆
长辛店二七纪念馆为纪念二七大罢工,1983年中华全国总工会铁道部和北京市共同投资兴建长辛店二七纪念馆。长辛店二七纪念馆是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主要策源地和发生地之一,1923年2月4日,长辛店3000多名铁路工人参加了这一伟大斗争。纪念馆内设“北方的红星——长辛店与中国工人运动”专题展和“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工人运动先驱”两个专题展。
地址:丰台区长辛店花园南里甲15号
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
20世纪初,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兴起,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特殊的贡献。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是1918年在蔡元培、李石曾、吴玉章、蔡和森、毛泽东等人积极推动下创立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1919年这批学员毕业赴法留学。之后,毛泽东又两次赴长辛店看望并带领学员深入工人群体、了解工人疾苦、开展平民教育。
馆内设“光辉印记——长辛店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专题展包括1个序厅和13个展厅,“源起——远涉重洋 学习西方”展示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发起的背景、原因和概貌;“高潮——勤工俭学 志在救国”展现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深刻性与广泛性;“贡献——坚定信仰 锻造骨干”再现了以周恩来、邓小平、蔡和森、陈毅、聂荣臻等先进青年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
地址:丰台区德善里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