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野公园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公园。是以生态片林、水系湿地、自然村落、历史风貌等现有生态人文资源为基础建设郊野公园体系。
北京南海子公园历史上是北京最大的湿地,后逐步衰落为环境脏乱差的垃圾场,经过湿地修复、垃圾无害化与景观恢复等,现已建成风景优美的湿地公园。.
芦苇荡漾、杨柳依依、呦呦鹿鸣,这富有诗意的画面无需远行,在北京南海子湿地公园内,生活着北方最后一批野生麋鹿,周末来这里,既可以观赏湿地水鸟,也能观赏到难得一见的野生麋鹿。
麋鹿苑(开放时间待定)是南海子其中的一部分,它是北京自然保护科教基地,也是一处野生动物避难所。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麋鹿及它的伙伴们演绎着新时代的传奇。
麋鹿,俗称“四不像”,《封神榜》中是姜子牙的座骑。远古统治者将麋鹿视为生机勃发、万物复苏的瑞兆而建灵囿、设灵台,甚而因之“指鹿为马”,为之“逐鹿中原”。
昔日的皇家猎苑,如今已不仅仅是麋鹿的家园,这里正渐渐成为越来越多各种动物和鸟类繁殖栖息的乐园。
麋鹿苑是相对独立的湿地公园,一进门两侧均是科普知识宣传牌和塑像。灭绝动物多米诺骨牌等令人震撼,反省人类对其他生物的摧残。
科普时间
麋鹿苑也称为南海子麋鹿苑,是中国第一座以散养方式为主的麋鹿自然保护区,位于北京市大兴区境内的南苑至廊坊公路东侧,距北京城区14公里。
南海子有丰美的苇草,泥泞的沼泽,为麋鹿的栖息繁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在短短的8年时间,南海子麋鹿苑中的麋鹿已从20头繁育为100余头,成为仅次于乌邦寺公园的世界第二大麋鹿苑,南海子开始恢复了它原来皇家猎苑的风貌。
麋鹿,俗称四不像,是一种原产于中国东部平原湿地的鹿科动物。它产生于200万年前,进化历程几乎与人类同步。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麋鹿是王权、隐逸、仙风道骨的象征。从古至今,众多文人骚客都曾为它挥文泼墨,或以麋咏志,或稽古考证,或传颂麋鹿的传奇身世。
1万年前
历史上,麋鹿曾分布在中国北至辽宁,南至海南岛,东至江苏,西至陕西的广袤土地。距今约1万年前,麋鹿的数量达到鼎盛。随后由于气候变化和人为猎杀,麋鹿逐渐减少。
据古籍记载:“云梦方八九百里,跨江南北,华容、枝江、江夏、安陆,皆其地也。”“东抵蕲州,西抵枝江,京山以南,青草(洞庭湖)以北,皆为云梦。”“古有云梦……麋鹿满之。”
清朝末年,最后一群麋鹿生活在北京的皇家猎苑。1865年,法国神父阿芒·大卫隔墙一瞥,发现了这种奇特的鹿类。通过鉴定大卫送回欧洲的标本,麋鹿广为世人所知。
1900年因洪水和战祸,麋鹿从中国本土灭绝。一小群流落欧洲的麋鹿幸得英国的贝福特公爵收留挽救,饲养在乌邦寺庄园之中,得以恢复种群。
1985年在中英两国的携手努力下,麋鹿重回阔别80余年的故土——北京南海子麋鹿苑。这里曾是清朝皇家猎苑遗址的核心区,是麋鹿世代生活的地方。
麋鹿还家
麋鹿还家后,经过三十多年的保护和繁育,如今中国的麋鹿数量已超过6000头,全国建立了数十处麋鹿保护区,麋鹿的野生种群已经诞生。
麋鹿,以其择水而居的阴柔之美,遗世独立的身姿与分类地位,顽强的传宗接代能力,温驯而羞怯的性情,呈现在您的面前,其兴衰历程竟与国家大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故曾有人发出“国家兴,才有麋鹿兴”之感叹。
“萧瑟秋风今又是”。现在,徜徉于麋鹿苑的群鹿仍在以沧桑多舛的命运和迷途而返的余悸告诫着行色匆匆的世人:人们称我为“麋鹿”,但愿人类不要“迷路”!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黄亦路16号
门票:免费(麋鹿苑开放时间待定)
自驾路线:南五环行车至旧忠桥下来后向南沿旧忠路过麋鹿园路标后可从公园南环路进入,也可行车至黄亦路口左转向东约1km即可到达。和原来的麋鹿苑是一起的。
公交车:地铁亦庄线到旧宫东站,换乘953路到忠兴庄下车,步行约832米到南海子公园南门。
提醒:疫情期间,请提前了解入园政策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南苑南海子
等疫情结束,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去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