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的避雷针

  • 2022-05-17 13:20:00
  • 北京参事室文史馆微信公众号

我国古建筑多为木构,最怕火焚。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杰阁层楼、巍峨宫殿、离宫别馆被火焚烧,顷刻之间化为乌有。

秦始皇经营的阿房宫,规模之大无与伦比,但是项羽入关,“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只留下了巨大土台一区。这种人为的纵火,例子很多,还有不慎失火,近代又增加了电线走火,等等。

另一种则是天火,也就是雷电起火,例子很多,如新中国成立后河北遵化清东陵康熙景陵大碑楼失火,易县清西陵光绪崇陵配殿失火等,不计其数。几千年来,雷火都是古建筑,特别是木构建筑的大敌,但是一直未能采取防范措施。1957年,十三陵楠木大殿祾恩殿被雷击着火,幸未酿成火灾,事后周总理亲自指示由国务院发出通知,全国所有重要古建筑都要逐步安上避雷针,从此结束了雷火对古建筑的危害无能为力的历史。这一决策与思成先生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我是当时的参与者之一,特将其始末记之于次。

1957年7月30日的一个上午,思成先生来到文物局找到郑振铎局长和我,说是明十三陵的楠木殿祾恩殿遭雷击着火,情况如何尚不知道。十三陵是古代帝陵文化集中展现的地方。其第一座墓长陵始建于1409年,第十三座墓思陵建于1644年,前后历时235年之久。整个墓区约80平方公里,在世界上罕有其匹。祾恩殿即长陵的主体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只略小于紫禁城的太和殿(2377平方米)。特别是,整个祾恩殿由60根楠木柱子支撑,殿中有32根明柱,其中央的4根,高达14.3米,直径1.7米,须两个成人才能合抱。这样举世无双的文化瑰宝,如若有什么闪失,那我们就成了千古罪人了。我们三人立即驱车前往,在车上心情都十分焦急。

车子好不容易开到了十三陵,我们远远望见黄琉璃瓦的祾恩殿大屋顶,稍稍松了口气,但还不知内部如何,当进到殿内后,心里的石头才完全落地了。楠木大殿只是后槽金柱的柱头顶被雷劈裂一大块,虽然已经烧焦,但火未蔓延起来。真险呀!大家都捏了一把汗。

在回城的路上,思成先生和郑振铎局长商量,古建筑要设法安避雷针才行。那天晚上正好他们都要参加周总理召开的会议,于是让我立即写了一个简要的情况,两人当面向周总理报告。周总理立即指示由国务院下通知,全国重要古建筑都要安装避雷针。

作者简介:罗哲文,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文章出处:《北京文史》2011年第2期,《难忘的记忆 深切的怀念——纪念梁思成先生110周年》

  • 编辑:张晓芳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