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春光好,一起来阅读

  • 2022-04-08 08:55:44
  • 北京旅游网综合

阅读,可以开阔视野;阅读,可以跨越时空;阅读,还可以和圣贤对话,与经典同行。在这春意盎然的四月,让我们一起畅游书的海洋,享受书的芬芳吧。

《这样的鲁迅》

2021年是鲁迅诞辰140周年。阎晶明《这样的鲁迅》面向广大少年儿童而作,具有特殊的纪念意义。

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与思想史上的地位与影响毋庸多言。百余年来,鲁迅作品显示了跨越时代的经典性。《这样的鲁迅》以独特方式,让伟大、深邃的人物“走近”少年儿童。书中将鲁迅的人生之路与创作之路相结合,以绍兴、南京、北京、上海四地为线索,把鲁迅的重要作品与创作背景、创作契机、创作心态进行有机关联。譬如大家熟悉的《故乡》,作者强调此文是鲁迅于1921年新年刚过、新春将至之时,在刚刚搬入的北京新居中所写。由此读者对《故乡》的书写有了更贴近历史语境的认知——故乡与新居,旧岁与新春,曾经与此时,来途与前途,交织出《故乡》文字背后的人生况味。

本书没有简单地进行材料罗列和背景考据,而是探讨鲁迅文本经过时间沉淀后展现出的更深层意义。比如鲁迅写作时坚持“选材要严,开掘要深”,所以他常常既是一类文体的开创者,又是这类文体创作高峰的代表。在鲁迅笔下,中国文学的传统母题“故乡”就有了新的书写。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故乡不再是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寄托美好回忆的桃花源,而变成了一个“回不去的地方”。作者以此认为这是“中国现代小说在产生之初就发生的转折,蕴含着从未有过的主题深度”。在谈及《藤野先生》时,作者从“刻板平凡如藤野”与“深邃热情如鲁迅”之间“看似不可思议的短暂际遇”,延伸出作家太宰治以此际遇为主题创作的小说《惜别》,展现了作者的史料功底。

《这样的鲁迅》深入鲁迅内在的精神景象,生动描述他的文学才华和内心激情,展现一个犀利而又宽厚、冷峻而又温暖、豁达而又坚定、热情而又幽默的鲁迅。他是痛苦的,更是清醒的;他体验着自己的苦痛,更关心世人的艰辛;他担忧娜拉出走以后无路可走,又担心人们庸居于自己的屋檐下不思进取;他有深邃的思想,又愿意为文学青年做琐碎的编辑工作。作者尤其聚焦鲁迅骨子里“火的冰”特质。与他对敌人口诛笔伐的冷傲截然两样的,是他对青年人的包容。作者记录下几则鲁迅和学生们之间的故事,从他的待人接物中,读者能够感受到鲁迅有“一颗温润而宽宥的心”。书中有几张珍贵的照片,是鲁迅与青年人交流时拍摄的。只见他坐在学生们的中间,笑容和煦温暖,那是对中国未来的深切之爱。这样外表冷峻、内心热烈的鲁迅更加真实,也更能激起读者的敬仰。

《小人物走过大时代》

《小人物走过大时代》是电视剧《人世间》原著作者梁晓声的年度散文新作。这是一部极为少见的专写“小人物”的作品,作品以悲悯之心书写这个时代的芸芸众生,其中有作者身患疾病的兄长,与作者患难相交的工友,在城市中为生计奔波的打工者,拾荒的小姑娘,友人勤俭、勤劳、善良的母亲,一位痛失爱女的知识分子父亲,火车上遇到的青年矿工,老茶农和他的女儿,炒股被骗的农妇,看自行车的女人,爱上自家雇工的女东家,“二人转”演员,木匠,玻璃匠,画廊老板,黑车司机……这些既具理想色彩又显生活况味的写实之作,既记载着作者的经历、思索与感悟,也记录着芸芸众生的苦辣酸甜,表现出梁晓声一贯的良知与责任,一贯的对人类的关怀、对历史的反思、对民众的悲悯。

《传奇中国:长城》

中国长城是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总长度两万多公里,1987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被誉为“世界中古七大奇迹之一”。长城因何而伟大?在太空中肉眼能否看见长城?历经两千多年,万里长城又有多少秘密不为今人知晓?

为了满足人们对长城的诸多好奇,为了更好地传播中国的长城文化,董耀会的新书《传奇中国:长城》近日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董耀会近四十年来,不断地徜徉在长城的相关文献中,在大地上游历不同历史阶段的长城,向世人讲述长城的故事,展示长城的魅力。他曾于1984年5月至1985年9月,历时508天完成明长城的首次徒步考察。他在新作中和大家分享了丰富多彩的长城故事,帮助读者认识不同地貌背景下的长城景观、了解长城的新发现、新成果。

《传奇中国:长城》是有专业硬核知识支撑的通俗读本,知识丰富,图片精美,向广大读者完整地呈现出一部历史脉络清晰、兼具专业性与可读性的长城传记。全书分为七大部分,不仅囊括了长城19处精彩点段、冀晋险隘17处人文古迹、高原古塞14处遗址秘踪、西北烽堠10处名胜故城,还告诉我们长城对民族融合、经济发展、文化传承、民族复兴所起到的独特价值。

跨峻岭,穿荒原,横瀚海,经绝壁,纵横十万里。望不断长龙烽垛,雄关隘口,犹如玉带明珠,点缀成江山锦绣。起伏奔腾,飞舞盘旋,长城就是中国人给这个世界增添的伟大奇迹。

《四十年艺坛回忆录》

这本书里的文章是丁悚应蒋九公之邀,自1944年8月开始在《东方日报》连载,几乎每天一篇,历时四百余天,集腋成裘。数年前,丁夏为配合上海枫泾镇修建丁聪祖居,开始整理祖父丁悚留下来的资料和遗物,他从长辈口中得知有这样一批回忆文章,而后又得朋友的鼎力相助,在上海图书馆找到了那段时间的旧报纸,遂将微缩胶卷上的连载文章编辑成书,于丁悚诞辰一百三十周年之际出版发行。

这批回忆文章诞生的时代,是一个正处在新旧交替中的中国——中国人民饱受列强凌辱和内乱之苦,但知识分子的启蒙和市民阶层的成熟,使得上海文坛一扫颓废之气,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尽管文化市场的各种生产要素仍旧稀缺,但人们十分活跃,以丁悚为代表的一大批知识分子从旧文化的桎梏中挣脱出来,结社、办学、办报、办杂志、开专栏、打笔仗,指点江山、月旦人物,言行举止中流露出来的舒张和奔放、激进与乖张,令后辈低回不已。

《四十年艺坛回忆录》中还涉及许多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的明星的旧事,如聂耳、王人美、英茵、胡蝶、周璇、陈云裳、黎锦晖、刘琼、严斐等。比如丁悚披露了周璇和严华由结识到婚变的经过,不偏不倚,不加掩饰,客观生动,可信可叹。他也写了不少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女性,沉鱼落雁,心比天高,但往往命比纸薄,鲜有善终,让人在扼腕叹息的同时,对那个时代的凶险与黑暗有所了解。

《古典的春水》

《古典的春水:潘向黎古诗词十二讲》是作家潘向黎最新创作的一部古诗词随笔集,谈及近60位古代文人,沉浸式赏鉴100余首古诗词。全书共分十二章,前六章分别从多情、怀古、愁绪、女性美、时间、艳美六个小小的切口入笔,却写得才大情深、气象万千。远至《诗经》,近至《红楼梦》,个中诗词信手拈来,别出机杼,多有惊人之语;后六章则逐一聚焦中晚唐诗人群像、晏殊与晏几道、欧阳修与周邦彦、苏东坡、陆游、辛弃疾,一人一题,流光溢彩,既一往情深说妙处,更健笔纵横论古今。

《猴儿与少年》

王蒙经历过新中国成立前直至当下中国各个时段的历史大潮,他是作家、主编、批评家、文化与政治活动家,多重身份的叠合决定了他必然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存在。而生命的长度、阅历的厚度、思想的深度和激情的强度,使王蒙深入而丰富地介入当代中国的社会现实,特别是文学生活,其长篇小说新作《猴儿与少年》,再次印证了这一点。

《猴儿与少年》关注的中心是人,它的反思性既体现在对过往历史的深刻洞察上,更体现在对历史主体(人)的重新打量和裁定上。小说开篇回望上世纪50年代末时,摈弃了教科书式的冷漠评判,而代之以一种辩证理性的还原式展开与回望式品味,并辅以施炳炎青春个体的热情参与和切身体验。这让作品有一种扑面而来的质感和温度,散发出热辣辣的生活气味与时代气息,既有时人的兴奋、热烈、快乐、嫉妒和斗争,也有耄耋之年回顾往昔时的叹惋、和解、快慰与自哀。百年回眸,王蒙展现的不只是“青春万岁”,更意在阐明“生活万岁”与“生命万岁”。

《猴儿与少年》虽然篇幅不长,但颇具史诗品格,其中的主人公是活生生的丰满的人,呈现的是有机的火热的生活本身,其最典型的特质是家国一体,个人与历史浑然交融。一方面,人物的生命历程赋予历史以鲜活的形态和可感的温度,让历史以充满热烈与激情、纯真与挚爱的活泼面貌一一呈现;另一方面,历史也赋予个人主体性,给人以自豪、自信甚至自恋。在历史构筑的巨大风洞里,个人并非只是任由其裹挟的无奈的枯枝败叶,而是真挚地燃烧了自我、奉献了力量,这是王蒙的历史观,也是他在小说中希望表达的。

《山顶上的金字塔》

傅兴文的《山顶上的金字塔》是一部干净到极致的爱情小说,讲述的是男主角文恒一痴恋维佳怡却不得圆满,并最终在悲剧中得以成长的故事。作家在作品中成功塑造了文恒一这个男主角,他义无反顾地爱着维佳怡,因之而前行,不管遇到多大的痛苦与挫折,都无法阻挡他对爱的坚持与守望。在多数人识趣地后退之后,他依然坚守,如顽石一般。

小说以第一人称视角叙事,充满强烈的倾诉愿望,与之相伴相生的是强烈的自省意识。文恒一把自己关在西三环与西四环中间昆玉河边隔断间里的写作,是最刻骨铭心的自省。“虽然写的时候,你会无数次眼含热泪,无数次心绞痛,无数次想放弃,可是,只有把它们如实写下,你才可能将那把利刃彻底拔除,你建造的那座文字之塔也才更有意义。”一件件往事历历在目,一种种心情如慢镜头般回放,笔下写出的每一个字都是血泪交织的混合。虽是无法避免的悲剧,却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我安慰自己,我对维佳怡怀有的那种纯粹精神上的恋爱,既是一种缺憾,或许同时也是一笔财富。”写作从生活中来,恋爱的挫折与失败可以转化为写作的素材,不止使用一次,而是可以一而再再而三甚至无止境的提取。提取即淬炼与锻造,而后是重生。重生是最根深蒂固的成长,外间再猛烈的风雨也无法撼动分毫。由此说来,小说所写的爱情并不是纯然的悲剧,悲剧中盛开的花儿更妖娆、娇艳、容光焕发。

《白熊回家》

石一枫的少儿小说《白熊回家》,是童话,是成长小说,是关于善和爱的一首歌,也是关于正义和勇敢的赞美诗。

北极的熊世界是一个其乐融融的世界,熊之间偶然发生的小矛盾,并不会造成尖锐的冲突。各种熊的族群以及熊小黑、熊白白等形象渐次登场;冰洞、极光等自然景观、或者典型环境也尽收眼底;熊的日常生活和世界,就是人的日常生活和世界的另一种表达,熊和族群以及世界的关系也就是人和世界关系的隐喻。对动物日常生活的讲述,极大地考验着作家的叙述能力和想象力。那里不仅要求生活和诸多关系的细节,同时更要有趣好看,能够调动孩子的阅读兴趣。熊小黑、熊白白等熊的“少男少女”形象的设置,完美地实现了这一诉求。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对波澜不惊的日常生活平时很少会感到幸福和珍贵,只有意外发生后才会有强烈的感知。小说的转折发生在一个意外的劫掠事件中,也是小说前后鲜明对比的一个界限。在熊的视野里,人类被称为“遥远世界的居民”——遥远世界的居民们把白熊们运到了一个叫做汽车的东西上,开动起来,在茫茫冰面上缓缓前进。熊小黑和熊白白等,被偷猎者从北极掠走,开始了它们历尽艰难,千里寻家的漫长路程。小说呈现了动物世界构建的三种社会形态:一种是北极白熊族群部落社会;一种是已经消失的中生代恐龙族群的“丛林法则”社会;第三种是独眼熊建立的集权专制、阶级压迫、官僚系统和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白熊帝国”。

对少儿读者来说,以形象的方式讲述三种社会结构形式,不仅使小说有了一定的深度,而且小说在形象、戏谑和有趣的语言中,在动物世界构建起来的相互关系中,个体与他者,个体与群体的关系表达得深入浅出。更重要的是,面对邪恶势力,面对不公平的世界,敢于坚持正义的反抗,敢于解放自己,才能获得想要的幸福。

  • 编辑: 邢爽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