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香文化像茶文化一样,走进寻常百姓家

  • 2021-11-19 18:14:07
  • 方志河北

杨金庆,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清苑传统制香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杨金庆传承制香古方,遵照中医君臣辅佐的理论,精选优质香材研制出沉香、檀香、艾草香、柏子香、闻思香、安舒香、龙涎香等十几款香,申请多项发明专利,并受到民众的欢迎。

杨家祖上世代以制香贩香为生,独特的制香工艺在杨家代代相传。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杨家经营的恒记香坊曾经盛极一时,后来,社会动荡、连年战乱导致香文化和制香业出现断档。

1982年,改革开放的东风吹到清苑,杨金庆抓住机遇开办古城香厂。为了恢复中国香文化,他一方面向父亲请教家传的熏香制作技艺,一方面拜访全国香厂有经验的制香师傅,同时认真研究制香技艺,验证制香古方。

早在五千年前的殷商时代,中国就有了用香祭祀的习惯。明朝崇祯年间(1641年)的28卷本的香学巨著《香乘》中就有记载。秦汉时期,人们会用香祭祀、熏衣,香化环境、驱瘟防病。这些香品,是一种用一些香料配置的和香,在古代,有香丸,有香饼等各种各样的形状。有的是甚至就是原生态的,就是一块沉香木,天然的,不经过任何加工的,也就是说,任何的香料材料都可以叫香。最早的时候,香主要用在皇宫和贵族阶层,香的用途也很广泛,熏屋子、祭祀、敬佛、驱瘟防病各方面都在用。后来,宗教用香更为盛行,佛教、伊斯兰教、道教都在用,他们认为香有灵性。

中国现代复兴的香道,也就是中国古代的熏香会、斗香会的传承。明朝的时候,香已经成为老百姓的一种生活日用品了。到现在,还有很多人用香防感冒。香药在缓解人的精神疲劳、调节人的精神状况等方面都可以起到作用。

清苑有两个资源:一个资源是榆树,我们清苑这个地方,包括整个河北和北京大部分地方都种榆树,榆树皮粉是有粘合作用的香粉,这是做香必须用的一种材料。我们搞香粉厂,当地政府很支持,老百姓也很支持,因为老百姓可以通过香粉加工挣点小钱。另一个资源是技术资源,清苑在古代是宋朝皇帝赵匡胤的故乡,宋代是制香最兴旺发达的时候。那时,当地有很多小作坊,包括清苑、蠡县周围等地,好多人都做香。因此说,我们的技术和工艺,是古代留下来的,像我们的线香、小盘香,都是传承了古代遗留下来的技术。

清苑传统香制作具体过程是:先将研磨好的香药(天然香材的萃取物)、木粉、榆皮粉等按比例混合,加水揉合成硬度适中的面团,通过手工揉、搓等方法挤压成线条状(传统 “线香”)、球状、饼状、小塔状、条状等所需要的香形,晾至未完全干之前按包装尺寸裁剪,再使香条自然风干,包装入箱、密封保存。有些传统香种需窖藏一定时间后才可使用。

清苑传统香制品配方独特,香气醇厚,清爽宜人。香的品种按配方划分为灵虚香、灵馨香、宣和帷香等;按外形特征划分为原态香材、线香、棒香、贡香、盘香、塔香、香球、香饼、香丸、香粒、香粉、香膏、香汤、香囊、香枕等。

杨金庆说:“人对自己要求要高一点,做事要细致和深入一点。搞一个企业,就像雕刻一件艺术品一样,要一点点地去刻,这样雕刻出来的东西才会好。”

2013年该项目被收入省级非遗名录。杨金庆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他说:“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东西不能丢,要在我的手里传承下去,我的愿望是让香文化像茶文化一样,走进寻常百姓家。”朴实的话语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担当和文化责任感。

如今,中国香文化随着人们的富裕生活悄然复兴,出现蓬勃发展的新形势,越来越多的人为香文化的魅力所吸引。杨金庆的愿望似乎不难实现,但是他又有了新的目标——带领中国香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知道香文化的根在中国。

  • 编辑:罗薇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