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世界闻名的杂技之乡感受吴桥杂技文化

  • 2020-09-02 17:46:24
  • 河北文化发展

吴桥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属沧州管辖,是世界闻名的杂技之乡。

吴桥杂技文化伴随着中国杂技的发展而形成,现在主要流布于吴桥县域、山东省宁津县和陵县的部分地区。

河北省是中国杂技发源地之一,战国时期中山国成王墓中已有演练杂技形象的银首人俑铜灯出现。吴桥很早就是冀州大地杂技密集的地区,晋代墓室中已有宴乐杂技表演的壁画出现。到了宋朝,杂技走向民间,出现“勾栏”、“瓦舍”等演出形式。清代和民国时期,吴桥杂技达到鼎盛阶段。

在两千多年的变迁过程中,吴桥杂技文化不断丰富发展着。它供奉“吕祖”为自己的行业神,创造了行业“春典”(即行话),衍生了表演中的“说口”、“锣歌”等口头文艺形式,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道具、管理以及传承等方面的规则,构成了完整的行业文化体系,受到全国杂技界的推崇,其影响远播五洲,素有“十方杂技九籍吴桥”、“没有吴桥人不成杂技班”之说。

王保合,男,汉族,1944年生,河北吴桥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吴桥杂技代表性传承人,魔术师。王保合出身于杂技世家,6岁从其祖父王玉林(老北京天桥八大怪之一,卸索大王)学艺,1951年开始登台表演至今。其传统戏法“三仙归洞”演出达到出神入化的程度,速度快、趣味强。缩骨表演因需从小练习,相当艰苦,很难找到传人,目前已面临失传的危险。王保合先后赴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获得第三届全国魔术比赛金菊银奖。曾获“著名表演艺术家”称号,被誉为“鬼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于金生,男,汉族,1953年生,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吴桥杂技代表性传承人。他5岁学练杂技,掌握了扎实的基本功,倒立、顶技、手技、硬气功、小武术、跟头、马术、水流星、杂耍、晃梯等节目,独创出杂技与书法相结合的“倒立书法”,被中国杂协和书协誉为“中华一绝”。他于1976年第一个在全国建立起民营杂技团体——吴桥群艺马戏团,形成了200多名固定演职人员和象队、狮虎队、熊队、马队等大小近百头(只)驯化动物的全国最大民营杂技团体,已经成为国内最具代表性的动物驯化杂技表演团体。选送的杂技节目先后参加全国新苗杯杂技大赛、俄罗斯国际杂技节、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节、中国武汉国际杂技节等各项国际国内杂技大赛,共获得30多种奖项。

吴桥杂技从业人员多,节目种类丰富,流布地区广。据统计,传统节目主要有肢体技巧、道具技巧、乔装仿生、驯兽、马术、传统魔术、滑稽7大类486个单项,集中体现了尚武好义、百折不挠的吴桥杂技文化精神,为人们所传颂。

  • 编辑: 王志胜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