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安相子”俗称邢氏纸雕,因作品栩栩如生和实物真实相像,所以取名为“相子”。作为我国独一无二的民间艺术,固安相子约形成于1795年,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固安相子是以纸为原料、运用雕塑手法进行立体圆雕造型的一种奇特工艺,其作品能达到木雕、泥塑的艺术效果。始创初期应用于庙宇造像、古建模型和其它纸制工艺。在民间影响很大,它的形成填补了传统技艺中以纸为原料做立体圆雕的空白。
邢坤是廊坊市固安县牛驼镇林城村的一个普通农民。他的祖辈从咸丰年间就有一门用纸雕塑的好手艺,主要是人物造型,如观音、佛像或是三国里的人物。邢坤做为第五代传人走过了漫长而复杂的历程。大哥邢林:木器加工业。二哥邢森:做滤芯。邢坤从十二三岁上小学时就和父亲学艺,除遗传基因外,后天的学习和修养造就了他对“固安相子”这门绝技的兴趣和爱好,以极高的天赋和扎实的功底。在他16岁时对于“固安相子”的掌握就已经达到了很高的程度。
此后为了生活跟大哥学木工,做油漆彩画,古建筑木结构等技术。这一系列的学习和社会实践,极大的丰富了邢坤的知识和技术,为以后的艺术发展和创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传承祖上留下来的技艺,他放弃了其它的事业,在漫长的日子里读了很多有关书籍,把这门技艺原汁原味的挖掘继承下来,逐步走向了艺术创作的专业化道路。
“固安相子”中泥支撑直接雕塑工艺是最有特点的一种原史工艺:
一、先将第二层胶土加水浸泡24小时后澄浆。取出摔熟,泥的体积以作品大小而定。
二、选用棉浆纸(生宣),用桐油或动物胶一张一张的粘合数层,厚度以作品大小而定。
三、将粘合后的纸放在泥的表面,以泥为支撑,用雕刻刀和自制的专用工具,利用泥的柔软性,同用胶剂粘合后湿润柔软的纸,一起直接雕塑。
四、成型后晾晒半天左右,将泥取出(泥可以多次使用)。
五、晾干后的纸坯造型进行修整,精细的作品需用纸面雕刻。
六、表面处理,打底 、打磨 、调白 、彩绘 、上漆,或者表面抛光。
“固安相子”(邢氏纸雕)是对历史工艺的继承。传统的工艺、新颖的作品,在“固安相子”第五代传人邢坤手里都可以做出来。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将在固安相子的艺术史上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