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平城,历史上的今天

  • 2019-11-19 23:08:53
  • 一起洞观历史

追寻历史足迹,了解历史真相;探寻历史古迹,感悟历史往事;

宛平古城

宛平城,现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是中国华北地区唯一保存完整的两开门卫城。是明王朝崇祯年间,为防范李自成起义军进击京师,命御马监太监武俊于公元1638年-1640年主持修建此城。城居永定河东岸,正临卢沟桥,直扼京畿咽喉要道。因七七事变被世人所熟知。

旧时的宛平城东门

宛平城在卢沟桥东,城东西长640米,南北宽320米,总面积20.8万平方米。原名拱北城,清改称拱极城。隶属于宛平县,宛平县在明代隶属顺天府管辖。因1928年12月宛平县公署迁至拱极城,故改拱极城为宛平城。解放初期宛平县仍隶属河北,1952年重新划归北京,并撤销县级建置,其原辖地区先后划入丰台区、门头沟、房山县、大兴县、海淀区,石景山区,其中宛平城归丰台区管辖。

现在的宛平城东门“顺治门”

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历史上今天,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声称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国民革命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遂爆发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日军正经过卢沟桥

现在的卢沟桥石狮,任你再呲牙咧嘴,也没能阻挡日寇的铁蹄

日军为什么在卢沟桥附件会有驻军?这个还要追溯到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中国近代史上最最屈辱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条约中规定,清政府不仅要赔偿4.5亿两白银,还附加了许多苛刻条件,其中一条就是外国军队可以驻扎于北京和从北京到山海关沿线的12个战略要地,所以在当时除了日本,还有其它西方列强的军队驻扎在北京、天津、塘沽、秦皇岛、山海关等地。至于《辛丑条约》历史背景,我们在以后的文章再详细介绍。

日军驻军真的有士兵失踪吗?确有一名士兵失踪,名叫“志村菊次郎”,1916年出生于大阪的一个普通家庭。1936年20岁时应征入伍。训练后被派往中国,在步兵担任一名传令兵。第二年7月,日军开始在卢沟桥周边集结兵力,搞军事演习。7月7日晚结束演习后,吃坏肚子的志村菊次郎就找了一个隐蔽的地方方便。可方便完了,他迷路了。而此时,中队长点名时,发现志村菊次郎没回来,再加上刚刚远处有几声枪响,相当然认为被中国军队抓走,当即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被第29军严词拒绝后,才有了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与冀察当局一系列交涉。可就在此时,志村菊次郎出人意料的回来了。已经闹了大半天的日军,于是一不做二不休,隐而不报。顺势进攻中国守军,由此,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爆发。

尽管挑起了战端,但自知理亏的日军为了掩盖真相,还是偷偷安排志村菊次郎退出现役,遣送回日本。到了二战后期,日军兵员消耗太大,志村菊次郎被再次征召入伍,被派到了缅甸战场,1944年10月,志村菊次郎被中国远征军孙立人将军的新1军击毙,最后尸骨无存。(关于中国远征军的历史,我们会在另外一篇文章里再与你“一起洞观历史”)

事件过程:

1937年7月7日下午,日本华北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由大队长清水节郎率领,荷枪实弹开往紧靠卢沟桥中国守军驻地的回龙庙到大瓦窑之间的地区。晚7时30分,日军开始演习。

1937年7月7日22时40分,日军声称演习地带传来枪声,并有一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踪”,立即强行要求进入中国守军驻地宛平城搜查,中国第29军第37师第110旅第219团严词拒绝。

卢沟桥上的中国守军

卢沟桥上的石狮,你再怎么龇牙咧嘴,也没能阻挡日军的铁蹄

1937年7月7日24时,冀察当局接到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的电话。称失踪士兵一名,要求立即入城搜查。中方以时值深夜日兵入城恐引起地方不安,且中方官兵正在熟睡,枪声非中方所发,予以拒绝。

松井又打电话给冀察当局称,若中方不允许,日军将以武力强行进城搜查。同时,冀察当局接到卢沟桥中国守军的报告,说日军已对宛平城形成了包围进攻态势。冀察当局为了防止事态扩大,经与日方商议,双方同意协同派员前往卢沟桥调查。此时,日方声称的“失踪”士兵已归队,但隐而不报。

1937年7月8日晨5时,日军突然发动炮击,中国第29军司令部立即命令前线官兵:“确保卢沟桥和宛平城”,“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守卫卢沟桥和宛平城的第219团第3营在团长吉星文和营长金振中的指挥下奋起抗战。

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通电全国,呼吁:“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1937年7月8日,蒋介石提出了“不屈服,不扩大”和“不求战,必抗战”的方针。蒋介石致电宋哲元、秦德纯等人"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卢沟桥、长辛店万不可失守”。(当时国民政府的抗战方针是,加紧军队的机械化、加紧备战,为全面战争做准备。)

1937年7月9日至19日,日本华北驻屯军与冀察当局三次达成的协议,都被卢沟桥时断时续的炮声证明是一纸空文。“现地谈判”使日军赢得了增兵华北的时间,但它却蒙蔽了冀察当局的视线,迟缓了第29军部兵应战的准备,给平津抗战带来极大危害。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卢沟桥事变已到了无可避免的最后关头,“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报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守土抗战的国民革命军第29军

1937年7月26日下午,日军华北驻屯军向第29军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中国守军于28日前全部撤出平津地区,否则将采取行动。宋哲元严词拒绝,并于27日向全国发表自卫守土通电,坚决守土抗战。

守土抗战的国民革命军第29军

1937年7月28日上午,日军按预定计划向北平发动总攻。当时香月清司指挥已云集到北平周围的朝鲜军第20师团,关东军独立混成第1、第11旅团,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约1万人,在100余门大炮和装甲车配合、数十架飞机掩护下,向驻守在北平四郊的南苑、北苑、西苑的中国第29军第132、37、38师发起全面攻击。第29军将士在各自驻地奋起抵抗,谱写了一首不屈的战歌。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第132师师长赵登禹壮烈殉国。

1937年7月28日夜,宋哲元撤离北平。

1937年7月29日,北平沦陷。

1937年7月29日,第29军第38师在副师长李文田的率领下,发起天津保卫战。第38师攻击天津火车站、海光寺等处日军,斩获颇众,但遭日机的猛烈轰炸,伤亡亦大,遂奉命撤退。

1937年7月30日,天津失守。

七七事变的爆发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请记住那些中华民族的英雄。

  • 编辑:李慧玲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