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个故事,读出一串北京——“四合院”的影壁

  • 2018-05-28 16:57:26
  • 北京旅游网综合

延庆的四合院和京城不一样,

不是内城的“光亮大门”,

也不是外城的“金柱大门”,

倒是比较像那种“蛮子门”,

却是建在高台上,

连着7、8级石头台阶,

到后来,

当东南角的“门”能够自由的打开,

门前的两颗树,长出了墙壁,

小女孩儿就坐在台阶上,

等着父亲回家。

她总是绕不开这块大大的石板,

至少,在她看来,

正因那块有很过窟窿的石头,

正正好,挡住了大门,

所以,

她才不得不坐在台阶上等父亲

和父亲手上的烧饼,

那种大大的可以买很多,

放在雕花瓷花瓶里的饼,

是她以后很重要的回忆。

四合院的“影壁”

影壁也称照壁,古称萧墙,

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用于遮挡视线的墙壁,

位置一般在一组建筑群的大门外或大门内。

前者称为外影壁,

后者称为内影壁,

通常是由砖砌成。

座,身,顶,

是影壁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外影壁多在官府、寺庙、大宅第的门外,

提示过往行人避开,

以示身份尊贵或表示严肃。

内影壁,是为了遮挡人们的视线,

从而保持建筑内部的隐蔽与安静。

内、外影壁被称为“隐”和“避”,

合称“隐避”,

后来逐渐演变为“影壁”。

因影壁都会与进出大门的人打照面,

所以又称“照壁”。

影壁可以没有装饰,

但磨砖对缝必须非常整齐,

影壁的形制,

通常由四种:

在现在的北京,如果四合院的大门没有紧闭,

透过门缝儿,

仍然可以看到,

影壁上的那些字儿,

那些雕刻,

以及仿佛透出古老时光的那些窟窿,

圆圆圈圈,

斑斑点点,

世纪之后,

世纪之前,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1.一字影壁

影壁俯视平面成单一的细长条。

有的一字影壁太长会显得太单调,

就将其横向分为三段,

中间长两头短,

形成一主二从。

观壁地点:老舍纪念馆

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院,即“丹柿小院”。

2.八字影壁

也叫撇山影壁,

在一字影壁两侧,

将二从向内折,

形成八字围合状。

功能上,

八字影壁能够遮挡住外人的视线,

即使大门敞开,

也看不到宅内;

同事这种形状,

间接地烘托出家宅的一种气势,

更加现实地位尊贵。

观壁地点:

3.座山影壁

厢房的山墙上直接砌出小墙帽并做出影壁形状,

使影壁与山墙连为一体。

观壁地点:矛盾故居

过去老北京人喜欢串门,

但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

进入他人屋门前,在影壁前问上一声“家里有人吗”?

以示人来,

既是一个提示,也是一种礼貌。

  • 编辑:盛媛媛(实习)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