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朋友都听说过罗丹
对!
就是著名
雕塑《思想者》的作者
大家可能还看过它的另一幅作品
《巴尔扎克》

罗丹在为他
最崇拜的作家创作雕塑时
注入了很多心血
但是大家知道吗?
这座雕塑的部分
灵感源于
他的一位
助手兼学生
这位学生甚至在之后与
罗丹、马约尔并称为
欧洲近代雕塑三大支柱

想知道他是谁吗?
想知道这位神秘学生有多
精(qiang)益(po)求(zheng)精吗?
那就快和小编一起走进
回归·重塑:布德尔与他的雕塑艺术

“对我来说,最重大的事情是塑造,对布德尔来说,最重大的事情是构造。”——罗丹

安托万·布德尔
安托万·布德尔
(1861-1929)是法国著名雕塑家、画家和教育家。
巴黎美术学院退学后经推荐进入罗丹工作室,
成为罗丹的学生和助手,在罗丹工作室工作长达15年。

工作室中的布德尔和他的助理们
虽然布德尔是罗丹最得力的助手和亲密的挚友,但布德尔最终还是开拓出了一条
独具个人风格的艺术道路。
他的雕塑,是内部造型结构与雄伟建筑力量的和谐并存,同时带有
理性冷峻的思考,在
古典写实风格中浸润着
现代主义气质。


《回归·重塑:布德尔与他的雕塑艺术》展聚焦法国著名雕塑家
安托万·布德尔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杰作,该时期当属艺术家个人艺术风格日臻
成熟完善时期的代表作,此次展览重新审视布德尔回归
古希腊罗马神话题材而创作的作品,所有展品均来自
法国布德尔博物馆的馆藏。

“强迫症”般的努力=举世瞩目

这座
《弓箭手赫拉克勒斯》在1910年一经展出便轰动巴黎,没错,这座原型为
古希腊神话中大力之神赫拉克勒斯的雕塑是
布德尔最具盛名的作品。

(局部图)
雕塑家运用
作品中心(拉弓处)的留白和整个作品中张力的对比,造就了虚实之间的平衡,
挑战了传统雕塑法则,既与
古典艺术紧密相联,又
为
未来艺术提供了丰富灵感。
小编开玩笑说这位雕塑家
有点
“强迫症”
现在给大家看一下他制作的
赫拉克勒斯模型


光是做正式雕塑前的研究模型就做了
不止三版,每一版模型中都能看出这位大师对人物不同的思考,并赋予了它们更非凡的力量。

阿波罗开启了和罗丹真正的分道扬镳

《战神阿波罗》
原名《阿波罗的头像》,这座头像雕塑在废弃后被再次发现并重新筑造才
免于毁灭,它是这位雕塑家的艺术宣言。作品一经展出,便造成轰动,自展出那年开始便
“环游世界”,
纽约、斯德哥尔摩、芝加哥、洛桑都有它的足迹。
说了半天,这座雕像
到底哪里
与众不同?

1909年,这座头像被布德尔增加了基座:
一个由数个基座对称叠加而成的初期立体派风格的底座。别小看了这个基座,这在布德尔的作品中是一次彻底的突破,也
标志着他与罗丹的分道扬镳。

“这不愧是女神的躯干!”——1905年巴黎国际美术沙龙上的一位评论家的赞叹

《帕拉斯的躯干》
创作于布德尔自身风格发展的重要阶段,这座雕塑受到了
罗丹《未完成》的影响,同时受到
古希腊形式简化手段的启发,女神的躯体基于
真实的女性躯干尺寸。这座作品在
1905年的秋天成为
巴黎艺术爱好者们的
最关注的两件作品之一。(另一件是马约尔的《地中海》)

“将我的遗体保存在它的模型前”——布德尔的珍视之作

《垂死的人马》
这件
大师级的杰作可以称得上是
对半人半兽形象最杰出的表达。与树结合的人马腰部伸展,身体犹如躯干一样,右臂向树枝一样伸展。人马所展现出的
既是狂喜又是痛苦,这也是布德尔创作中
模糊性的集大成作。
那么,这件杰作
如何观赏呢?
又为什么被称为人马雕塑的
典范之作呢?



垂死的人马
从正面看(右图)
人马似乎即将因痛苦的折磨而无力支撑自己从而
坍塌,仿佛面前的不是雕塑而是真实的人马。
而
从作品的侧面(左上下两图)看过去,雕塑是对称的而且
稳固自若,马身坚固,肌肉紧绷,马腿粗壮有力,支撑着整个躯体,完全没有即将要倒塌的无力感。
一件作品从不同角度看可以呈现出不同的情感和主题:
坚定牢固的人马VS痛苦疲惫的人马、
肌肉线条生动的刻画……难怪布德尔对这件表达两种极端情感的作品如此珍视。

此次布德尔雕塑展内还有很多围绕
古希腊神话故事主题
的珍贵展品
油画、水彩、素描、青铜雕塑
都在
等着大家前去观赏
如果你是
古典写实风格的忠实粉丝
同时又对
现代主义有兴趣
一定不要错过这次展出!
展览时间:
2017年11月21日 – 2018年4月30日(周一闭馆)
展览地点: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一层展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