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走进红桥吕祖堂,追忆百年前的革命时光。
天津吕祖堂比起其他史迹可能不够气派,只是一些古老的建筑,依稀可勾勒出当年义和团在这里议事的轮廓。但走进这里,你会发现,所有的细节还都留存着那些悸动人心之处:门口的大刀,古旧的炮筒,经过战火洗礼的旗帜……这些曾经最壮烈的存在,都低调地收藏于此,隐匿于踱步可量的方寸之间。
忆——前世今生
吕祖堂原是供奉八仙之一吕洞宾的庙宇,位于曾经的永丰屯,而永丰屯是天津最早的七十二屯中的第一屯。吕祖堂本是李氏家族的祠堂,明宣德八年(1433年)由祠堂改为吕祖堂。走进吕祖堂的红色大门,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尊重约4吨,通体高6.4米的群雕铜像。这座雕像建于1987年,再现了当年义和团勇士们英勇杀敌,不曲不挠的爱国精神。十九世纪末,义和团运动兴起,庆云、盐山、静海县的义和团队伍跟随著名首领曹福田来到天津,将乾字团总坛口设在吕祖堂内,从此,吕祖堂成为义和团运动的“根据地”。义和团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它轰轰烈烈,震撼中外,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表现了中国人民的英雄气概。为纪念此次运动,国家把这个坛口遗址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在此建立了天津义和团纪念馆。
气——纯阳正气
穿过山门,就是前殿。前殿匾额上书“纯阳正气”四字,“炁”是古写体,上边是有无的无,下边四个点为火,无火才能有气,而“纯阳”则是取吕洞宾的号。此处是供奉吕洞宾的殿堂,先前的吕祖像已被毁坏,现在的吕祖像是在1992年重新塑的。
义——忠信爱国
来到后殿,就到了专门介绍《义和团运动史》的地方。前后殿之间的月台,是当年义和团民练拳习武的地方。此处摆放的大刀,石砘、石锁,均是当年义和团民练拳习武的兵器,承载着他们的汗水和爱国情。走进殿门,就是“乾”字号首领曹福田的铜像。凝视雕像,他们忠信爱国的誓言口号仿佛回响在耳畔……
五仙堂原是供奉“北五祖”的殿堂,有王重阳、王玄甫、钟离权、吕嵒、刘操,现在是作为义和团坛口的复原陈列区域,主要展示著名的四位首领:乾字团首领曹福田、坎字团首领张德成、林黑儿、刘呈祥当年在此拜坛,议事的场面。
史——借古鉴今
碑碣石刻是历史的见证物,是无言的教科书。为了了解红桥历史文化,吕祖堂内设立了红桥碑碣石刻展览,借古鉴今,弘扬历史。红桥是天津商业发祥地,曾经的庆成瑞、隆昌号海货店,都是盛极一时的商号。通过这些商号的碑碣石刻,可以详尽地了解天津商业的历史进程。隆昌号,自清宣统三年(1911年)由卞家兄弟创办后,逐渐从单纯的海货经营发展到兼营山珍杂货、药材、食糖等货品的大商号,商品远销国内外,是曾经天津商业蓬勃发展的缩影。吕祖堂重修碑记,立于清道光十九年,记录了当时修缮吕祖堂的情况,也见证了吕祖堂的发展变化。
历史留存总是珍贵的记忆,时代在进步,但历史也需要回望。这个周末,去吕祖堂走走吧,感受百年的时光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