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女娲文化、登活楼吊庙、看摩崖刻经

  • 2021-07-21 14:19:30
  • 河北旅游

娲皇宫,位于邯郸市涉县中皇山上,为中国神话传说女娲娘娘炼石补天,抟土造人之地。

娲皇宫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始建于汉代,是中国最大的奉祀女娲的古代建筑群。今天,让我们一起迈步走进娲皇宫,来这里品女娲文化、登活楼吊庙、看摩崖刻经。

女娲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神,位居三皇之列。是功德昭著的传说帝王中唯一的女性,是母系氏族时期或母系向父系过度时期的部落首领。她曾抟土造人、炼石补天、至婚姻和夫妻、创生黄制礼乐、教耕稼佑万民。其功德上际九天、下契黄栌,名声昭后世,光辉熏万物。

女娲是可爱的、可敬的,她慈祥的创造了生命,又在巨大的自然灾害和社会灾难面前,临危不惧,挺身而出。呵护人类生存,值得爱戴、尊敬。女娲是可学的,其所承载的“造化自然、造福人民、博爱仁慈、自强不息”的思想内涵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品性。值得我们学习。

女娲是可教的。相传商纣王冒天下之大不讳,无视朝臣的忠告,终因一首“凤鸾宝帐景非常,尽是泥金巧样装,曲曲远山飞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梨花带雨争娇艳,芍药笼烟骋媚装,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伴君王”的吟诗冒犯女娲,女娲宣三妖进殿,委派三妖助武王伐纣。借此来实现女娲的教化功能,教化百姓真善美,教化帝王广施仁政。

说到女娲娘娘活了多少岁,不能这么讲。因为女娲是母系氏族时期部落首领统称的一个概念,她其实不单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文化符号。

在娲皇宫现有4组古建群,主体建筑娲皇阁便是供奉和祭祀女娲的主要场所。它依山而建,起基于天然石窟,上建清虚、造化、补天三层木质楼阁,阁楼背后悬挂九根铁索。

当楼体遇到外力时,根基不稳,楼体晃动,九根铁索即刻绷紧,稳住楼体。故而又称“活楼吊庙”,这一奇思妙想,鲜见于我国现存的古代建筑,实属娲皇宫在传统建筑领域的一大壮举。国家古文物建筑专家罗哲文教授看过之后把娲皇阁与长城、赵州桥、料敌塔等建筑一同列入“河北古建筑十大奇观”。

站在娲皇阁内,您可俯首望去:南面山峦,奇峰耸峙,如蛟龙腾空。北面山峦,山脊挺力,如猛虎俯卧。背山面水,风景秀丽。万株果木、千亩原始次生林、百亩生态水域构成了五光十色的山水画卷。

如果说素有活楼吊庙的娲皇阁让您感受到古人的鬼斧神工,那么摩崖刻经会让您领略到历史的厚重与沧桑。

娲皇宫北齐摩崖刻经为北齐高氏政权所为。洋洋洒洒十三万七千四百余字勒之山崖,风雨一千四百载,面目沧桑,神采依然,举世罕见。六部经文分五处刻于崖壁之上,字体楷隶混杂,体态圆熟逸宕,其中刚劲有力飘洒自如的魏笔书法为世代书法家所酷爱,被誉为“天下第一壁经群”。娲皇宫摩崖刻经是我国现存刻经中时间最早、规模最大、字数最多的一处。

登临了活楼吊庙看过了摩崖刻经。您看那:上千人的祭祀队伍已经来到娲皇宫,他们全副古装穿戴、手举祭旗、长龙、舞狮、功德旗等祭器,彩旗飘飘、号角长鸣、锣鼓齐奏,摆出贡品,宣读祭文,各村各寨、善男信女、伏地叩拜。这便是女娲祭典中承载历史信息最为丰富的上社仪式了。女娲为人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周礼》曰:法施于民则祀,以死勤事则祀,以劳定国则祀,能御大灾则祀,能悍大患则祀。因此,人们朝拜她,祭祀她。且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缅怀祭奠中,形成了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女娲祭典。

每年阴历3月的庙会历经千年,场面壮观。娲皇宫的女娲祭典于2006年列为“国家级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求子、开锁、挂红、上社、朝顶、谢夏谢秋等仪式源远流长,经久不衰。同时,还衍生了内容丰富的祭祀音乐、祭品文化、服装道具文化等。饱含了华夏子孙对女娲谦恭、仁爱、勇敢精神的感恩和虔诚的敬仰。

涉县娲皇宫,正以其博大精深的女娲文化,独具魅力的山水画卷、天下奇绝的古朴建筑吸引着四海游客、五湖宾朋。

景区地址:河北省邯郸市涉县中皇山境内

  • 编辑:兰丽丽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