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元旦,北平刚刚解放不久,进城的部队文工团面临从战时体制向非战时体制的转型。此种情况下,华北人民文艺工作团的建制被取消,改立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下设歌剧团、话剧团、舞蹈团和管弦乐队,成为一个综合性质的艺术院团,由李伯钊担任院长。这就是最初的“老人艺”。1951年,文化部决定改变艺术院团综合性文工团的性质,使其向专业院团过渡,遂将“老人艺”话剧团与中央戏剧学院下设的话剧团合并,组成一个新的专业话剧团,为方便观众认知,沿用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名称,这便是如今的“北京人艺”。北京人艺自建院以来共上演古今中外、不同风格的剧目300余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同时也积累了大量宝贵的艺术资料,北京人艺戏剧博物馆正是在此基础上建成的。
走进首都剧场乘电梯到四层,抬头便可看见欧阳山尊先生题写的“北京人艺戏剧博物馆”的牌匾,从入口便进入了颇有艺术范儿的序厅,整个序厅以颇具年代感的木质舞台地板为中心,向人们讲述着人艺舞台的故事。
任何一部剧,幕后都有剧作家的努力,北京人艺便有郭沫若、老舍、曹禺三位大师。在序厅入口处放置了三位庄重的人物铜制浮雕,这三位大师在北京人艺发展史上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他们的作品更是成为经典传演至今。郭沫若先生的代表作《虎符》《蔡文姬》《武则天》,老舍先生的代表作《茶馆》《龙须沟》,曹禺先生的代表作《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等,在中国话剧史上烙下不朽的印记。他们铸造了北京人艺第一块金字招牌,也奠定了其后创作、表演艺术风格。所以,我们现在经常会听人称北京人艺为“郭老曹剧院”。
在序厅,还展示了一幅栩栩如生的“42小时谈话”的油画,描绘的是北京人艺成立之初,四位剧院奠基人(曹禺、欧阳山尊、赵起扬、焦菊隐)在史家胡同56号院就北京人艺建设走向问题进行了42小时的探讨。在国内没有经验可循、毫无捷径可走的情况下,四位奠基人经过7天共42小时的研商探讨,最终绘制出这幅蓝图,要把北京人艺建成一座像莫斯科艺术剧院那样高水准的,具有民族特色,形成独特风格和理论体系,且享誉世界的文化剧院,所以这次谈话相对于莫斯科艺术剧院史上的“18小时谈话”而言,被叫做“42小时谈话”。
正是有了这些剧作家和艺术家忘我的工作,我们现在才会在序厅走廊处看到非常有冲击力的剧目墙。在一个近甲子年的时间里,北京人艺创作排演了近300部剧目,徜徉在剧目墙中,不难发现北京人艺的三个创作高峰分别在1958年、1983年前后和2000年后,这三个时间段正是我国振兴发展的关键期,想来剧目墙大概就是新中国的发展历程在文艺方面的映射吧。
从序厅出来,便是人物厅了,在人物厅最明显的位置布置了“曹禺书房”,博物馆的工作人员非常细心地还原了曹禺先生的书房。
曹禺是北京人艺的首位院长,也是北京人艺的终身院长。从1952年建院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44年间他最钟爱的就是“北京人艺院长”这一工作,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都倾注在剧院的建设与发展上。他的作品滋养了一代代北京人艺的导演、演员和舞美工作者,同时促成了北京人艺现实主义演剧风格的形成与发展。
此外,北京人艺戏剧博物馆人物厅还展出了作为北京人艺的另外三位创始人焦菊隐、欧阳山尊、赵起扬的创作手稿、信件及相关物品,简略地勾勒了他们的艺术创作活动。
在剧目厅,可以欣赏到71个剧目的剧照、演员定妆照、排练工作照,也可以看到曾经在舞台上使用过的道具、做音响效果用的响器以及服饰,展示了演员创作角色日记、剧作家给剧组的来信、舞台模型等。《茶馆》就是北京人艺最经典的保留剧目之一,至今已演出700多场,西欧戏剧界称其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曹禺先生在看完《茶馆》后评价:《茶馆》是一个无可奈何的悲剧。在那个年代,坏人嚣张好人只有死路。而那些想拯救中国,又终无前途的人,他们的悲剧是没有看到真理的悲哀,这都显示了老舍先生剧作深刻的革命性。台上的人物,不像是在演,而使人感觉是在生活,在那些年代里闯荡、挣扎、作孽、腐烂下去。应该说,北京人艺有一批了不起的演员,他们的身上闪射出艺术家魅人的光辉。
在1959年,北京人艺舞台上呈现了由焦菊隐与李醒合作导演的郭沫若剧作《蔡文姬》。郭沫若先生用了7天时间写成这部戏,是当时非常走红的一部名剧,诗情并茂、气势磅礴,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焦菊隐与舞美、设计共同研究戏本,绘制出上百幅草图,最终定下以运用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为主,结合灯光、音乐、舞台调度等方式,共同展示出话剧艺术中的传统戏剧美感。《蔡文姬》经过反复排演,在光影传神、诗意盎然的舞台效果中,整场演出流畅和谐,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得到完美呈现,使得这部戏荡气回肠,成为永恒的经典。
最后,就来说说我曾看过的北京人艺上的另一部经典——《李白》吧。它是剧作家郭启宏于1991年创作,讲述了李白满怀爱国热忱,却深陷宫廷斗争,在出仕与入仕间陷入两难境地的故事,展示了一代诗仙纵情浪漫背后的郁郁寡欢与遗憾落寞。该剧至今已累计演出 200多场。《李白》带给我们的不仅有两难抉择的故事,诗意氛围的享受,还有对诗歌本身的敬仰,及不能被忘却的诗意情怀。后来听说,饰演李白的濮存昕从38岁起就化身“诗仙”,至今已30年。濮存昕曾说:“我太喜欢李白其人,他很真、很纯粹,表演是一种创作,我觉得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真诚。”在很多人看来,濮存昕已经不是在演李白,他的思想精神已经与李白融为一体。
不论是台前的表演,还是幕后的故事,北京人艺都将其做到接近极致,而博物馆也努力将其展现得尽善尽美。
北京人艺戏剧博物馆虽然不大,但这里用珍贵的手稿、剧本、演出单、道具、服装等台前幕后的藏品,浓缩了北京人艺几十年的辉煌历史。如果你对话剧感兴趣,一定要来这里转转。
Tips:
北京人艺戏剧博物馆,始建于1952年,是国内第一家展示话剧艺术的专业博物馆。展陈由序厅、历史厅、人物厅、剧目厅、舞美厅等构成,有藏品近15万件。集中展示了北京人艺半个多世纪的建院历史,以及曹禺、焦菊隐等剧院奠基人的生平和艺术成就,重点介绍了人艺所排演的近300部作品中的经典剧目等内容。
地址:北京王府井大街22号首都剧场四层
交通路线:乘103、104、803、420路灯市西口站下或112、111、109、846、812、855、810路美术馆站下。地铁8号线美术馆站下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10:30-19:30(周一闭馆,19:00停止入场)
票价:成人5元、学生2元(持本人学生证购票参观)
用时参考:1-3小时,建议购买北京人艺实验剧场话剧票,然后提前1小时去,顺带参观一下博物馆。
周边景点:戏剧书店、隆福寺、嘉德艺术中心、王府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