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自古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在这片土地上,与历史名人有关的建筑比比皆是,这里不仅盘踞着气势恢宏的皇家宅院,遍布着充满书香墨气的文豪宅邸,更有无数英烈庙祠罗列其中传袭着千百年的历史与文化。清明来临,万物回春,就请您跟随东子的脚步,去探探这些历久弥新的老建筑。
于谦祠: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
“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明史》中所称赞的,正是明代民族英雄于谦。今天东子就带大家来到东城区西裱褙胡同23号,看一看这座掩映在葱茏草木之间、为于谦而建立的祠堂——于谦祠。
于谦祠面积不大,在周边林立的高楼大厦中甚至有些“不起眼”,但古香古色的外观、大门门楣上方高悬的“于忠肃公祠”金字木匾,还是能隐约透露出院子悠久的历史和当年院主人的特殊身份。穿过大门,便能看到二门上挂有一块“丹心抗节”的金字匾额,以及矗立在眼前的是一座二层小阁楼。阁楼现已被辟为展厅,用大量的图文、实物材料,展览详细展示了于谦的生平事迹;在于谦祠内的围墙上,悬挂有数十块反映于谦指挥北京保卫战等生平大事的石版画,把于谦的重要人生故事都还原为场景画面,生动地呈现到参观者面前,令人感慨万千。
于谦不仅是位能臣,更是一位品行清白、勤政担当的廉官,据传“两袖清风”的典故便是由他而来。随着四月天气回暖,春意渐浓,院中的树木也满满显露出生机,嫩绿的新叶在阳光下闪着金色的光,仿佛在向这位作风廉洁、为人耿直的英雄,献上最为诚挚的敬意。
地址:东城区西裱褙胡同23号
文天祥祠:丹心照汗青,正气贯天地
文天祥祠坐落在东城区府学胡同63号,也就是东子带您参观的下一个目的地。顾名思义,这里是为纪念南宋时期民族英雄文天祥修建的一所祠堂。祠堂坐北朝南,朱红色大门,门楣正中悬挂着写有“文丞相祠”的牌匾,门前两侧以青砖砌成反八字影壁,十分具有气势。走进大门后,是大门与正殿构成的一进院落,院正中竖立着文天祥画像碑,院内东边整面墙上书有文天祥名篇《正气歌》,伫立院中,凭吊英灵,让人不禁心生肃穆。
进入殿内,正中便是文天祥的半身塑像,塑像后的屏风上,有毛泽东主席手书的文天祥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殿内还有“文天祥生平事迹展览”,设有展板、展柜,通过图表、照片、绘画、实物等,展现了文天祥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操。刚刚介绍的于谦,一直视文天祥为榜样,也正是多年来受到文天祥高尚气节的影响深远,才取得了光辉的人生成就。
自古清明便有“清正廉明”之意,文天祥的清廉勤勉与爱国热情,也必将随着历史的发展与清明习俗的传袭而流传久远。
地址:东城区府学胡同63号
袁崇焕祠:碧血流燕市,丹心结塞云
袁崇焕墓和祠位于原东花市斜街52号,是为纪念民族英雄袁崇焕建立的祠堂,也是东子今天带您游览的最后一站。
祠堂坐北朝南,大门上悬挂“明代民族先烈袁崇焕墓”木匾额、 “自坏长城慨今古,永留毅魄壮山河”的楹联,以及横匾“袁督师墓堂”,在这早春四月的清明时节,蓝天绿树的掩映之下,更加凸显出一幅庄严肃穆之气。祠堂内为袁崇焕事迹展览,墙壁上嵌有多块石匾,其中北侧墙壁上悬挂的两份重要文件尤为醒目,一是1952年四名士为保护袁崇焕祠墓联名上书毛泽东主席的信件及主席批示,一是清乾隆四十年(1782)为袁崇焕昭雪沉冤的“上谕”。
穿过祠堂后门,便是后院的袁崇焕墓塚,墓碑上书有“有明袁大将军之墓”字样。中国历史上有两大最高统治者冤杀武将,一为南宋宋高宗冤杀岳飞,其二就是明末崇祯皇帝错杀袁崇焕。在站在袁将军墓前,微风徐徐吹来,院内松柏等树木随风摆动,仿佛在讲述他过往的英雄事迹,也好似在向这位含冤惨死的大英雄哀悼、致敬。
地址:东城区东花市斜街52号(广渠门中学对面)
老舍纪念馆:丹柿小院
看完了皇家院落,下一站东子将带您来到位于东城区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的老舍纪念馆。这里原为老舍故居,即“丹柿小院”,小院的名字得来于老舍当年在院子里种的柿子树,每到金秋时节,橘红色的柿子挂满枝头,美不胜收。
这里是一座北京旧式小院。进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砖砌影壁,中心有显眼的“福”字做装饰,绕过影壁往北,便是故居的主体部分。其中,三间北房和两侧耳房以原状陈列,展现老舍先生当年的生活原貌。明间和西次间为客厅,东次间是老舍夫人的卧室兼画室,西耳房即为老舍的书房。透过书桌上所摆的老舍生前用过的眼镜、钢笔、墨水瓶、烟灰缸、台灯、收音机和台历等,仿佛可以看到老舍先生当年在这里奋笔创作时的样子。由于老舍先生喜爱摆弄扑克牌,他生前曾使用的扑克也因此成为了展品,整齐地摆放在卧室床上,赋予了屋内浓浓的生活气息。
就在小院这方寸之间,老舍先生度过了生命中的最后16年,写下了建国后的全部作品。如今故居已成为老舍先生作品的陈列室,可以看到《四世同堂》在国内外的各种版本、1936年《骆驼祥子》的手写稿,以及北京市人民政府1950颁发给老舍先生的“人民艺术家”的奖状。老舍先生“生在北京,长在北京,故在北京”,一生与北京结下不解之缘。虽然四月时分见不到满院硕果的景象,但能于清明时节,在北京东城,缅怀追忆老舍先生,自有一番不同寻常的意义。
地址:东城区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
茅盾故居:寻访四合院里的书香
在老北京,与老舍先生同时期的还有另一位著名作家——茅盾,其故居位于东城区交道口南大街后圆恩寺胡同13号。今天,东子就带您前往一探。走进四合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影壁上邓颖超题写的“茅盾故居”四个金字。四合院的前院如今是一座展厅,介绍茅盾的生平和著作,正房前有一尊汉白玉的茅盾半身像,放置在黑色大理石底座上。
前院里茅盾当年的会客室和藏书室、后院的书房兼卧室等房屋内,至今仍陈设保持着茅盾离开后的原貌——大量书籍、资料、收音机等创作时所用的物件,以及一排排日常用的药罐。勤劳而节俭的茅盾先生,就是在这里度过了6 年的晚年生活,完成了他最后的作品——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
清明已至,春回大地,院内的树木已抽出绿芽,在午后的阳光下疏影斑驳,再过不久,小院内的葡萄架上又将爬满新的枝藤,续写这里全新的精彩。
地址:东城区交道口南大街后圆恩寺胡同13号
齐白石旧居纪念馆:古巷深处访画笺
提到近现代中国的绘画大师,很多人首先都会想到齐白石。下一站东子就带您前往位于东城区雨儿胡同13号院的齐白石旧居纪念馆,探访齐老先生晚年的生活与创作环境。
纪念馆是一座建于清代中期的四合院建筑,坐西朝东而建。东西南的房间中,主要是对齐白石生平以及绘画艺术的介绍和展示,里面有大量的图片、文字、还有实物。北面则是齐白石当年居住和画画的房间,如今,这里以精巧的布置和画案、棉被等齐白石先生用过的原物,高度还原齐白石在这里居住生活、绘画创作的场景,入内便有一种真实而又直观的体验。如果您喜欢齐白石的作品,不妨在这里买一套齐白石作品的明信片,带回家细细品味,或是馈赠友人,都是极具纪念意义的。
北京对于齐白石先生有着不一样的意义,他在这里完成了艺术上质的飞跃,终成一代书画大家。在清明这个吐故纳新的时节,置身于这宁静祥和的小院,仰望院中栩栩如生的齐白石雕塑,感受老人平淡天真的生活气息,不失为一场洗涤自我的修行之旅。
地址:东城区雨儿胡同13号院
蔡元培故居:五四运动的大帅府
位于东堂子胡同75号的蔡元培故居,是今天东子给您介绍的第四处名人故居。1917年至1920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在北京大学当校长时曾居住在这里。这里的珍贵之处,就在于它凝聚了当年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的发展史。
如今的蔡元培故居,真实复原了蔡元培先生当时居住的一些细节,比如书房内的书架椅子、书桌上的纸笔、砚台、打字机,卧室内的床、穿衣镜衣柜、藤椅,衣架上挂着的大褂,毛巾架上的白毛巾等,投射出一幅勤劳质朴、热血爱国的民主进步人士的高大形象。
说到蔡元培,人们习惯称其为“北京大学校长”,他虽然不是北大的首任校长,但他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改革的影响却非常大。如今,正值莘莘学子们紧张忙碌的备考之期,到蔡先生故居瞻仰一番,或许能为即将到来的高考增添不少信心和运势呢~
地址:东城区东堂子胡同75号
清明正是踏青赏景的好时机奈何疫情之下不少景区尚不能开放,东子衷心地期盼随着清明而来的春风,能够早日吹散疫情带来的阴霾,带回那片曾经属于我们的湛蓝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