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渐凹村—太行山腹地隐藏7000年的古村落

  • 2019-12-10 11:32:39
  • 智游邢台

很多人都知道,西藏有座神圣美丽的布拉达宫,可在邢台,也有这么一座“布达拉宫”,这座神秘“布达拉宫”就坐落于邢台沙河的渐凹村。

依山傍势而建外形酷似神秘的“布达拉宫”沿着蜿蜒徘徊的道路曲折而上,远远的就能看到在半山腰的渐凹村。渐凹村位于邢台沙河市太行山东麓的深山区,坐北朝南,建在向阳山坡上,地势高峻,风光独秀。虽然这里风景秀美,但因地理位置偏僻,外人一般很难找到。

渐凹村以地形命名,三面环山,层峦叠嶂,沟壑纵横,林木森森。向村东望去是高耸的天顶山,山势奇险,峰峦俊秀;向村西北望去,是著名的小西天,山顶建有碧霞元君神庙;向村北望去,是闻名冀南太行山区的大峡谷。该村由低向高依山势层层叠起,如远眺村貌,

村庄形状酷似一只展翅南飞的大雁,远远从盘山公路看过去,十分酷似西藏佛教圣地的布达拉宫。所以,外来的游客都把渐凹村称为“太行深山区的布达拉宫村”。

渐凹村建于明永乐年间,距今已经有700多年的建村史了。相传侯、李、胡诸姓奉召由山西洪桐县迁至此地开荒种地,立村名为侯家庄,之后,范、郭、崔、朱等姓陆续迁入,人烟逐渐兴旺,村落初具规模。后因村庄所处地势高峻,水源相对紧缺,于是将村庄移至山凹渐水处。村庄坐落在渐水凹地,所以改村名为“渐水凹”,后改名“渐凹”村,一直沿用至今。

沿着村中的主街往上走,古色古香的古建筑民居便一一映入眼帘。这座七百年的古村落,不乏有一些现代建筑点缀其中。可当您置身其中,您会明显感觉到它所蕴含的深深底蕴。令人惊奇的是古人的智慧,将山中的山泉水与村中的排水系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街面上的水可汇入沟槽,排水沟槽隐入地下,最后汇入村前“龙池”。想象一下,临街出门口就有山泉水顺势而流,村民可以做饭、洗衣,将古诗中的“小桥流水人家”灵活再现。

与其他古村落一样,渐凹村有大面积的紫色英岩和石灰岩,所以村中的房屋多是就地取材,用青石和紫色英岩石块垒砌而成二层石楼。有的石楼高约数丈,站在楼下抬头观望,显得高大雄伟。这些建于清代和民国时期的房屋多为四合院,有单门独院、一进两套院、一进三套院、一进五套院等。据村民说,当年建房的工程量浩大,石头都是村民一块一块扛或抬回来的,盖一座石楼,需要数年的时间。

参观村内最大的院落——清朝秀才朱世英旧宅。这是一进七套院,与以往的财主旧院不同,秀才曾住的旧院门口没有气派的门楼,也有精美的雕花。从不太显眼的木门进去,就是一处豁亮的院子。当时朱世英就住在第三套院的石楼上。石楼南北排列6间,上下两层,墙体未经人工打磨规则的青石条垒砌,楼室正门口往北拐为下坡,砌有7层青石台阶。中间有处可以瞭望的窗台,想象朱秀才夏日居此楼上,把酒临风,低吟浅唱,岂不为人生一大快事?

如果幸运的话,您或许有机会看到院子里保存至今的一宝物:雕美的小木柜中放置着曾经给老祖宗供奉的牌位,设计保存十分讲究,

据现主人说可能是为当时的战乱准备的。生态环境好,村中遗留古迹甚多。八百年历史的渐凹村古迹甚多,村内建有多处清代及之前的古庙宇,有龙神庙、土地庙等。除了“七步五眼井”之外,渐凹村的中央还有一座坐南面北的清代戏楼,戏台已经重建。

每到秋冬季节的清晨,云海缭绕,烟波浩渺,是很多摄影发烧友的拍摄基地。你不来看看嘛?

地址:河北省沙河市刘石岗乡

门票:免费

自驾路线:京港澳高速G4—S321—SLD4—S222—固坡线—孔渡线—S329—渐凹村

  • 编辑:万玉航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