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县-深泽县】

  • 2019-11-13 20:25:54
  • 木木松

【深泽县】原来你是这样的深泽!---传播深泽声音,品读当地味道---有温度有情感有特色,这就是深泽!

深泽县地处北纬38°7′~38°17′,东经115°4′~115°21′之间。位于河北省中部偏西。县人民政府驻深泽,西偏南距省会石家庄76公里。东界安平县,西接无极县,南邻辛集市、晋州市,北连定州市、安国市。面积301平方公里,人口24.8万。辖深泽、铁杆2镇,桥头、赵八、留村、白庄4乡,125个行政村。为石家庄市辖县。

烈士陵园“深泽”之名源于地势低洼。南有滹沱河,北有滋河、木刀沟。其地低洼易涝,每值大雨连绵,三河横溢,积水久蓄不涸,几成水国,实属“九皋”之地。因名深泽。“九皋”一词出自《诗经·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九皋”即九折之泽。鹤立于此,便能一鸣天下。1990年深泽县设立城标,便以飞鹤为深泽县之标志。这不仅勾勒出一幅美丽而令人激昂的画面,也折射出深泽县厚重的历史文化、独特的地理文化、丰富的地名词语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以其鲜明的地域特色在地名文化中成为一枝独秀。

深泽县境,春秋属晋国,战国先属中山国,后属赵国。秦属巨鹿郡。西汉高祖八年(公元前l99年)置深泽候国,属中山郡。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改置深泽县。西汉末又于南境置南深泽县,属涿郡。东汉深泽县省入南深泽县,先后属涿郡、乐成国、安平国、博陵郡。北魏时,去“南”字为深泽县。北齐省入安平县。隋复置,属定州。唐景福二年(893年)改属祁州。宋熙宁六年(1073年)省入鼓城县,降为深泽镇,元祜元年(1086年复置,仍属祁州。元至元二年(1265年)省入束鹿县,三年复置,仍属祁州。明袭元制。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属定州。1913年属范阳(保定)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1949年属定县专区。1954年属石家庄专区。1958年并入束鹿县。1961年又从束鹿析出并入晋县。1962年析出复置,仍属石家庄专区(1967年改地区)。1993年石家庄地市合并后,属石家庄市。

深泽县悠久的历史决定了境内主要地名语词和演变都具有古老的显著特征,包涵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形成众多以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和传说命名的地名,据不完全统计,仅以东汉光武帝刘秀的故事命名或改名的自然村名就有22个之多。“水冻”原名千家寨,传光武帝刘秀与王郎在河北争战,率军在此渡河,涛涛河水骤然结冰,刘秀顺利渡河,后即将千家寨改称今名。“乘马”,传刘秀曾在此扎营喂马,而后上马起程,故名。“大直要”,传刘秀躲避王郎的追兵,路经此地。当时战势较为缓和,故能在马上大直腰地赶路,因以为名。“小直要”意亦如此。“东南留”、“西南留”、“东北留”、“西北留”均建于西汉末年,传冈刘秀在此屯兵,故得名留屯,后扩为四个自然村。“枣营”,村址原系一片枣林,刘秀在此设过军营,故名枣营。“大儇”、“小堡”,刘秀在此逃避追兵时大步、小步跑过,因名“大步”、“小步”,后人以谐音而改步为堡。“西固罗”是以宋代“杨家将”在此屯兵设防巩同阵地的故事而得名。“羊村”是因该村旧有关帝庙门前有两只石羊夜间偷吃麦苗的故事而得名。以地域特征为名的“大桥头”建于唐贞观元年,村南有一条形似“土龙”的沙岗,村在“土龙”的犄角东头故名东角头。滹沱河改道村北后,在此修桥,因改村名为东桥头,又因该村比西桥头、中桥头人多,又将“东”改为“大”字。“孤庄”是因建村时周围无村,故名。明初山西大批移民迁此所建村庄,多冠以姓氏。受方言影响一些地名用字有特殊读音。地名中的“堡”读作“bu”,如“大堡”、“小堡”、“西内堡”等,“耿”读作“Jing”,如“耿庄”。

深泽历史文化

(一)文物古迹

1、文庙

。现仅存至圣大成殿。在县城内府前东路北侧。始建于宋元祜三年(1088年),是自宋代以来县内祭孔之地。文庙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曾有相当规模,据雍正十三年(1735年)《深泽县志》载:文庙有圣殿五间,东两两房(配殿)各九问。学门左右各一间,神路街有坊,两旁有树直接南城(墙),圣殿东有崇圣祠三间,崇圣祠前有名宦祠、乡贤祠各三间,圣殿后面有明伦堂五间,斋房(学习用)十二间,仪门三间,明伦堂后面还曾有敬一亭三间,尊经阁三间在北城上。

2、北极台

。在县城北城墙正中。始建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为四棱台形巨型土台,环四周砖砌,其基底约2160平方米,项台面积约1600平方米,台高14米,分三组,计45级台阶。台上建真武庙大殿,正殿三间,侧殿东西各二问,殿前建有钟楼,鼓楼。因位于城之北,又可登高观北极,准东西,故称北极台。此台建成,为深泽县制高点,拎衣登台者络绎不绝,凭高远眺,田畴远阔,村落参差,四方万景无不在目。台下凿池引泉,环植杨柳,成为一邑胜景。清代嘉庆六年(1801年)重修。将原土阶换为石阶。咸丰七年(1857年)知县许忠出俸倡导,再次重修。又将台前辟为“太和仙境”“治世玄岳”“北岳具瞻”“玄武重镇”四坊连影。南北相接,造成上下建筑呼应衬托之势,台前甬道中部则辟为水塘,两旁开疏为渠,渠两侧翼以花樯朱栏,环渠补柳350十株,台上台下随得而增胜,三五之夜,月影参差,柳月相照,更为游赏之盛,这里于是便成为深泽县第一佳景“北台柳月”。

3、永济桥

。在县城西4公里处的赵八村西北口,南北横跨磁水。为全石结构,桥长70米,宽6.3米,高6.86米,分五个拱券,桥面两侧有石栏板,望柱,桥头两侧有旋鼓石,造型别致,气势壮观。据《深泽县志》记载,永济桥修建于明万历九年(1581年),系朝中敬侍夫人郝氏(原名郝芳,深泽赵八村人)为解除故乡父老下田回渡磁水之苦,起出资修桥之意,又以此事告知西宫圣母,复奏万历皇上,朝廷派近侍王臣前来深泽县赵八村督建而成,迄今四百余年,桥仍巍然于磁水之上。

(二)历史事件

1.汉渡留冰。

西汉末年,天下大乱,草莽英雄四起,称王称帝,当时盘踞在河北的王郎也乘机而起,自立为天子,招兵买马,立号封侯。此间,刘秀奉更始帝刘玄之令,前来河北安抚郡县。王郎既然称帝,自然容不得刘秀,便率兵到处抄抓刘秀,以绝后患。刘秀势单力薄,只得东奔西躲,待机而起。一日刘秀来到深泽县境内,忽见王郎的追兵从左右两翼追杀过来。刘秀急忙率军直奔深泽县城东的滹沱河方向逃去。不料,滹沱河水流湍急,既无桥,又无船,无法通过。刘秀便躲藏于岸边的千家寨村内,一面派大将王霸到滹沱河查寻渡口,一面坐于一小草棚内思考对策,他手持宝剑戳地,对天长叹:“苍天啊,莫非我刘秀当真就此绝路!”正在这时,忽听大将王霸来报,说滹沱河冰坚可渡,其实这仅是一句宽心话.刘秀却信以为真,仰面大笑:“天无绝人之路,我刘秀乃绝处逢生也。”随即下令抢渡滹沱河。当刘秀兵马到达渡口时,果然河水结冰。原来,就在这天夜里,天气突变,西北风起,气温骤然下降。滹沱河水结成坚冰。刘秀的兵马沿之而过,转危为安。刘秀到对岸后回首高喊:“滹沱河危渡口,水冻结冰,救我一命也。”后唐人胡曾为此留有一诗:“兴武经营业未兴,王郎兵革暂凭陵。须知后汉功臣力,不及滹沱一片冰。”后人为纪念刘秀渡河一事,将千家寨村改名水冻村。

深泽乡土文化民俗风情

深泽县在传统节日、庙会和婚事丧事期间的习俗多与周边地区大同小异,有些已经废除,有些沿袭至今。正月十二老鼠娶媳妇日,即沿袭旧俗,又赋予了新的节日内容。白天家家户户包饺子,俗称捏老鼠嘴,喻减少鼠害,到了晚上家家燃篝火,烧旧鞋,称烤老鼠火,喻烧老鼠窝。这一节天是深泽传统的集日,如今深泽县把这一天设定为花会进城日,各乡镇和县直各单位都要组织演出队在县城汇演。大鼓队、吹歌、秧歌队、跑驴、狮子、旱船等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交相辉映,观看者达数万人。晚上则举办灯展和焰火,按传统说法,人们赏灯看焰火可“丢百病”。深泽县历史上有四月二十七为祭祀日和九月二十七过庙会的习俗,随着时代变迁,只有九月庙会保留下来,即九月二十七至十月初二共五日,届时,主要以物资交流为主,许多演出团体也到会助兴。目前又发展为这个庙会同时也是深泽县的科技节。

传统文体

深泽坠子。是独具地方特色的稀有剧种。已有百年历史,创始人罗春习、罗成福、白志兰、段秀英四人以道情和莺歌柳为基础发展而成。

从最初走街串巷说书形式逐渐发展到走向舞台戏剧化。1954年正式成立深泽县坠子剧团,1990年共有演员46人。有专用剧本,音乐唱腔、板式等独具特色。唱腔揉进了豫剧、评剧、柳子等剧种的韵味;念白雷同京剧,但更清楚;唱词通俗易懂,口齿清晰;身段表演同其他剧种:板式有导板、快慢板、二六板等十几种;乐器以坠琴为主弦和其他乐器伴奏,托演员唱腔,似有似无,主要用于过门,托击乐采用京剧鼓套。表演过的主要剧目有《党的女儿》、《白毛女》、《刘胡兰》、《向阳商店》、《红旗谱》、《船过鬼愁潭》等。演出区域遍及冀晋各地。姗过鬼愁潭》获石家庄市优秀剧目奖,多次在市电视台播放。2001年11月,中央电视台11套节目《名家唱段》栏目将坠子剧团4名优秀演员的唱段录$U3集专题片进行播放。“卖了被子,要看坠子”。是观众喜看深泽坠子的真实写照。

深泽饮食文化深泽肉糕。

创始人是晚清时期西河村李洛提。西河肉糕以绿豆、红薯淀粉为主料。驴肉、驴油、香油为辅料,以多种调味品为佐料制作而成,具有色泽红亮,香而不腻,经济实惠,老少皆宜的特点,在衡水、保定、任丘、石家庄、天津、北京等地占有一席之地。

烧饼裹肉。

选料、和面、烧烤、裹肉都十分讲究,风味独特,成品以色泽金黄,外脆里嫩,香酥可口方为上品。烧饼裹的肉以小驴肉、牛肉、猪杂、西河肉糕为主,尤以小驴肉和西河肉糕最为有滋有味。

扒糕。

以高庙扒糕为上品,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扒糕的主料是荞麦面,加上花椒、小茴香等调料制作而成。食用时配以蒜泥、姜末、葱花、香油等调料。蒜香可口,绵软有劲。无任何食品添加剂,是典型的绿色食品,常食具有降血脂,降血压的保健功效。这就是我们的家乡—深泽!

  • 编辑:王祖心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