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山简介:紫山,又名紫金山、马服山,位于邯郸市丛台区三陵乡陈窑村北100米处,距邯郸市内(以市博物馆为终点)20公里。紫山系太行山余脉,面积约2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498.4米,是邯郸县的至高点,亦称邯郸第一山。在邯郸人的心目中,紫山是一座圣洁的神山,同时又是中华马氏的祖源地。
丛台公园上刻有8个字:滏水东渐,紫气西来。说的是邯郸地杰人灵。这紫气就指是紫山,原来叫紫金山。现在已成为中华马氏的祖山,赵氏先祖赵奢就葬于此。
紫山,如今已是满目苍翠、蜿蜒逶迤。新修的“人”字形登山石阶宛如一条银带游离在山岭之间。在新建的5个广场的最高层广场上,10米高的赵奢雕像巍然矗立。郁郁葱葱的山体植被将紫山装扮得楚楚动人……目前,邯郸县快马加鞭做好一系列前期筹备工作,紫山景点、赵奢广场等修葺整建一新,正盛装以待。
邯郸县是中华马姓的祖源地。据史料记载和专家考证,2300年前,赵国大将军赵奢因战功卓著被赵王封为“马服君”。其世孙赵兴因崇敬祖辈功业,改赵姓为马姓,赵奢即为中华马氏的始祖。而作为马氏恳亲大会祭祖之地的紫山(又名紫金山)是马氏祖山,因马服君赵奢死后葬于紫山,因此紫山又称马服山。它位于邯郸县三陵乡境内,系太行山余脉,面积约2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498.4米,亦称邯郸第一山。
紫峰晚霞:山的北面,座座山包似“群岫堆螺”;山的南面,丘岗起伏绵延数十里。独特的地质、地貌和地位位置,造就紫山三大奇观。 每当夕阳西斜的时候,阳光照耀紫峰,便把紫峰染成金黄色,远望似戴上了一顶金盔,穿空高耸的双塔,便犹如盔甲上的两束金缨。站在金峰上俯瞰西北,南、北两条名河,波光粼粼,流金溢彩。两条河汇集在山脚之下,又转而向北、向东流去。这就是曾经是邯郸十大景观之一的“紫峰晚霞”。
历史遗迹:紫山上还有赵国大将“赵奢冢”和赵奢的“读书室”。元朝中书令刘秉忠的隐室和双塔的根基也依稀存在,另外山上还保存着祠庙、佛舍的残垣及断碑、佛座等历史遗物。是游客来邯郸县的必去之处。
紫峰观三城:紫山也是一座界山。西北属武安,东北为永年,西南和西面、东南面是邯郸县。紫山主脉山脊分水岭,为三县分界线,紫峰是交会点。晴日登临其上,不仅可以聆听鸡鸣三县之声,领略脚踏三县之趣,还可以遥望三县城郭之壮美。据说,在交界处能望到交界三县的城郭,是全国“独一处”。紫山生紫气: 紫气,即祥瑞之气。据《邯郸县志》记载:紫山“春夏有紫气蓊郁”;“时有紫气郁郁覆其上”。紫山生紫气的奇异景象,与其山色有关。紫山的“岩间有紫石英”,其石质脆硬,呈紫金黄色。山上有多处紫黄巨岩裸露,数丈紫黄峭壁耸立,丽日阳光映照其上,紫光闪烁,霞彩千条,如祥云瑞气升腾,远在城内的丛台上都可以望到。在丛台西壁的墙上,镶嵌有“滏流东渐紫气西来”八个碑刻大字,这是根据紫山在丛台西面的地理位置,借用老子出关“紫气东来”的典故,改动了一个字,巧妙而贴切地赞美了这一壮美景象。
紫峰知晴雨:紫山还有预报天气的特异功能。云遮峰顶,大雨来临;峰顶云散,天气开晴。尤其是夏、秋两季,预报准确率很高,十有八九无误。在紫山周边的农村,有“紫山戴帽,长工睡觉”的谚语,代代相传,至今不衰。而紫山预报天气之谜,尚待专家、学者破解。
在历史上,紫金山的名气很大,史书多有记载。战国时,赵国大将赵奢抗击秦军入侵,功绩卓著,赐号为马服君。其死后葬于紫金山,遂改名为马服山。唐天宝六年改为朱衣山。《魏书·地理志》和《大清一统志》等,均收记为紫山。 “紫山是邯邑发祥地”。古赵都会,西峙紫山,东环滏水,人杰地灵,英才荟萃,得紫金山之灵气。留有“长与古都传紫气,乡贤辈出竞光辉”的诗句。
关于紫山的历史文献:1、《太平寰宇记》(宋 乐史/撰)之《五十六卷·磁州》记载,“紫山,在县(武安县)东三十里,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年)改为朱衣山。山下有水北流,中有鲋(fu)鱼名朱衣鲋,鳞色若金,肠似朱”。同时又记载,“赵奢墓,在县(邯郸县)西北十里”。
2、《魏书》(北齐 魏收/撰)之《地形志二·广平郡》记载,“邯郸二汉属赵国,晋属,后属魏。真君六年属。有紫山”。
3、《隋书》(唐 魏征/撰)之《卷三十 ·志第二十五·地理》记载,“邯郸东魏废。开皇十六年复置陟乡,大业初省入焉。临洺旧曰易阳。后齐废入襄国县,置襄国郡。后周改为易阳县,别置襄国县。开皇六年改易阳为邯郸,十年改邯郸为临洺。开皇初郡废。有紫山、狗山、塔山”。
4、《元史》(明 宋濂王濂/撰)之《列传第五十一》记载,“王恂,字敬甫,中山唐县人。父良,金末为中山府掾,时民遭乱后,多以诖误系狱,良前后所活数百人。已而弃去吏业,潜心伊洛之学,及天文律历,无不精究,年九十二卒。恂性颖悟,生三岁,家人示以书帙,辄识风、丁二字。母刘氏,授以《千字文》,再过目,即成诵。六岁就学,十三学九数,辄造其极。岁己酉,太保刘秉忠北上,途经中山,见而奇之,及南还,从秉忠学于磁之紫金山”(经查,此处“磁”乃指磁州。今磁县古称磁州)。
5、《大清一统志》之《三十五卷·广平府》记载,“紫山,在邯郸县西北。《魏书·地形志》邯郸有紫山。《隋书·地理志》临洺有紫山。《寰宇记》、《隋图经》云:紫山,春夏百气蓊郁,山下有石,石上菖蒲一寸九节,岩间有紫石英。旧志,在邯郸县西北三十里,山势耸拔,一名马服山,以上有赵奢冢也,又有王乔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