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等级考试结束后的第二天,我们厚德的学生随王老师来到了山东曲阜进行深度研学。近六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到了曲阜城。"
曲阜"之名最早见于《礼记》,东汉应劭解释道:"鲁城中有阜,委曲长七、八里,故名曲阜"。曲阜城有著名的"三孔":孔府、孔林、孔庙,这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故乡。我们先到宾馆把行李放下,收拾好东西吃过午饭后,就出发去新建成的孔子博物馆。
孔子博物馆位于山东曲阜城中轴线南端,是为纪念圣人孔子,集中展示孔子思想学说,传播弘扬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而建。
今天是周一,本来孔子博物馆今天闭馆,事先我们的王老师与王朝晖老师沟通后,请示孔子博物馆馆长专门为我们开放一下午,这是何等的幸运啊!
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博物馆前。博物馆势较高,要登上几个层级的台阶才能进入博物馆。两边台阶的中间是一条较浅的水渠,王朝辉老师告诉大家,这条水渠是有象征意义的,它代表着儒家文化的源远流长。最底部是一个方形水池,而头顶的天,古代被认为是圆的,这代表天圆地方的文化,这一池水也象征着文化的渗透。接下来是一波波流畅的水纹,就是两汉时期经学的融合,都在吸收儒家经典。紧接着,地面发生裂痕,如同龟甲,代表着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儒家文化的龟裂。接着往上走,有很长一段是像搓衣板纹路的图形,这象征着清、明、元、宋、唐、隋时期,文化发展的坎坷以及各家文化的汇聚。接下来的是水流顺畅的一段,代表两汉经学和魏晋玄学。这一阶段出现了我们衡水的历史名人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中间有一个小桥,象征着楚汉争霸那段历史。快看!那一大块一大块的石头是什么?走近一看,原来是火山岩,代表孔子的文化受到严重的阉割,这便是秦始皇焚书坑儒。再向前走,就到了源头,春秋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从这里兴起,还有一些小孔,象征着诸子百家。我们学文化,从出生开始首先和父母学,所以孔子的文化又被称作母体文化。这时,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孔子雕像,它身高7.2米,含义之一是孔子活了72周岁,含义之二是孔子有72个杰出弟子,真可谓是桃李满天下啊!
接下来,我们正式进博物馆里,第一个展厅是孔子的一生及孔子的时代。那时,面对时代的困局,孔子的学说有着重大的意义,只可惜当时的统治者和人们意识不到啊!接着,我们便到了各路诸侯争霸时代,整个周王室分崩离析,礼崩乐坏。孔子首先是个教育家,他是中国第一位老师,受到了三千弟子的尊敬爱戴,他去世后,孔门十哲之一的子贡在孔子墓前守孝六年。后来秦始皇焚书坑儒,孔子的嫡孙子思不得不把所有的书籍藏在墙的夹缝中,这真时中国文化之大幸啊,这才使得我们的文化命脉得以代代相传,生生不息。讲解员带我们看那些文物的时候其中最令我感兴趣的是战国时期的黄玉马,这匹马是用玉雕刻而成的,身长大约四厘米,高五厘米左右,并且它的细节非常到位,马的脸色,神情和动作都刻画得十分细腻,保存也十分完好。可想而知,二千年多年来,保存如此完整,是多么艰难呀!
游览完博物馆,我们有幸在孔子大讲堂这样神圣的地方聆听了一场精彩的讲座,这是由刘四顺、代春敏、白立强、王朝辉等几位老师联合主讲的题为《闻道孔博 礼敬先师》的讲座。白立强老师是以自由为主题展开来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西方没有的,如自由,孔子早已表达了自由的想法,一定程度上容忍比自由更重要,在渴望的同时,不要让个人道德走偏,把外在约束换为自律时才算自由。白老师还引用了孔子说的两句话,子曰:“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对啊,人的一生下来肯定是自由的,但是会越过规矩,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的知识多了,见识也多了,道理也明白了,所以能控制自己,不越过规矩。还有一句话,子曰:“不学礼,不以立”。不学习礼节,就不懂理怎样立身。礼是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孔子一直都在强调礼的重要性,因此是仕阶的必修课。代春敏老师和刘四顺老师又陈述了自己的观点后,比如要勤劳,勤奋,勤而好学,勤能补拙。接下来便是王朝辉老师做总结,王老师讲了四个字:“何德何能”。总结起来就是“凭”这个字,无论在什么时候,你都要“凭”这个字。凭什么呢?这里又讲到了“笃行”,我们要一步步来,踏实肯干,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最后,王老师又告诉我们三个字,“智”仁“勇”,得其三者得天下!
今天真是一场文化的盛宴啊!第二天上午,我们的行程是孔府,孔庙和孔林,下午去参观颜庙和周公庙。在孔庙城门前有四个大字“万仞宫墙”,据说这是有人问子贡,诋毁孔子,子贡便说:“如果把学问比作宫墙,我的学问只有几仞那么高,一眼便望到里面,而老师孔子的学问有万仞,不找到门是看不见里面的富丽堂皇的,由刘四顺老师和代春敏老师为我们讲解,我们在小学阶段就能跟着这么多教授学习,真是太幸福啦!在孔林,我们见到了孔子及儿子孔鲤的墓碑,孔子的墓碑在文化大革命被毁成两半了,这是后来重新修补过的,那真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啊!这次曲阜走进圣人故里的研学旅行,让我亲眼见到了神圣的三孔,建筑、古树、乐舞,都沐浴在圣洁庄严的氛围里。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儒家文化可以
变化气质,涵养德性,我也学到了怎么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经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启迪思想,开阔文化视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自己知道自身的不足之处。这些丰富的知识比金钱更宝贵,它让我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经典诵读等级考试结束的第二天,在这个夏末初秋之际,厚德国学堂的老师带着我们去圣人孔子故里——曲阜进行深度研学。
在路上,我们依次读起了三孔的资料,这使我我更加了解了此行的内容和目的。大家都很激动,都想要早点见到它们,了解它们,去倾听古时候的故事,抚摸悠久的岁月。
经过近6个小时的车程,到了曲阜已是正午时分了,我们到达宾馆放下行李,就去午餐了。然后我们就直奔孔子博物馆。刚一到,一条水渠展现在眼前。老师说这条水渠名为“源远流长”,它代表着从春秋到当代整个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我们是从后往前走的,也就是从现在追溯历史。一开始的水池代表着文化的聚集,文化的渗透,已经渗到了我们的骨子里。水池周边的水网代表着中国文化将通过一带一路传播出去;再往前一块块龟板的部分代表着五四运动之后儒家文化的龟裂,大家都不再关注了;再往前的一大片部分代表着从清朝到隋唐儒家文化的坎坷历程;再往后的阶段象征的是两汉,这时的儒家文化流得很顺畅,这是因为董仲舒提出的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在这之前还有一个坎,那是楚汉争霸;在往前便是秦朝,这个部分有很多火山岩,代表着焚书坑儒,由于法家的影响,便有了文化的灭绝——焚书坑儒;再往后是孔子之后从春秋到战国的部分,里面的一个个水孔就代表着诸子百家。再往前仰头一看,是一座7.2米的孔子像,代表着孔子活了七十二周岁,也代表他的弟子中有七十二位贤人。他面朝的地方便是他出生的地方——尼山。之后我们便进了博物馆,里面的一件件珍宝,让我们赞不绝口,之后老师们的讲座也让我们受益匪浅,这种感受说不出来,但又话到嘴边;摸不到,但又想去触摸;追不上,但又近在咫尺,一句话:心怀敬畏,知行合一。
第二天我们去了三孔,这也是我们最想去的地方。在万仞宫墙外,我们观看了隆重的开城仪式——六艺表演。先介绍孔子,再开始舞蹈,舞蹈有优美,又有刚强;寓意丰富,体现出了礼、乐、射这六艺中的三艺。优美的舞姿婀娜,刚强的布阵整齐,令我们赞叹不已!
随着城门打开,穿过万仞宫墙,我们依次穿过了太和元气、金声玉振牌坊,进入孔庙,这里是祭祀孔子的地方。每一处都有学问,都是对孔子的尊敬,老师的讲解通俗易懂又含义深刻,我们静静追随老师的脚步,簇拥在老师的周围,听得如痴如醉。
孔庙里最著名的当然是大成殿。听刘老师说里面供奉着孔子,左右还有四配和十二哲,四配分别是复圣颜回、述圣子思、宗圣曾子、亚圣孟子,十二哲不仅有孔子的弟子,还有南宋的朱熹,因为他整理了四书,为儒家思想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大成殿前的东西两庑供奉的先贤先儒都是中国历史上被推崇的著名人物,对儒学做出过贡献,是当时社会道德规范的楷模,如左丘明、秦冉、公明仪、公都之等人。
出了孔庙我们就去了孔府。这里是孔子及后代子孙生活的地方,在里面转上一圈,顿时感到神清气爽,所有忧虑都忘记了,后花园里绿树成荫,风景优美,使人神清气爽。
之后我们去了七十二贤之首颜回的祭庙——颜回庙。
《论语》中的“陋巷”的原址就在这里。一棵棵上百年的树是那么高大,空气是那么清新。供奉颜回的大殿就在最里面。颜回有自己受供奉的庙,可见颜回也是功德至伟啊!
吃完午饭,我们参观了孔林,这里是孔家的世代墓地。里面有一座桥,桥下的水从东往西流,我们都知道水是从西往东流的,可这里却相反,这就是著名的“圣人门前水倒流”。我还发现这里的树都是上500年的,可都是一级保护植物。这都不算什么,孔子、孔鲤、孔伋的墓让我们为之震撼,他们形成了携子抱孙的规格。孔子墓上写“大成至圣文宣王”,古代只能有一王,于是便把这里的王改了个写法,再用供桌挡上这样就看不见了。孔子墓的旁边便是子贡为老师守墓六年所在的地方——子贡庐墓处,别的学生都只为孔子守墓三年,而子贡却守墓六年,可见他是多么敬重自己的老师。这是一种超越亲情血脉的至深情感!
出了孔林,我们来到了周公庙,周公庙是祭祀鲁国的先祖周公的地方。周公曾两次辅助武王伐纣,受封于鲁,但周公决定就在武王身边以相位辅佐,于是命自己的长子伯禽赴鲁继位。《论语》中的“太庙”就是周公庙。通过这次研学,我们对圣人孔子有了更深的认识,他和他的弟子们对儒学做出了巨大贡献,孔子的学问真好似“万仞宫墙”啊!回去继续研读经典,下次再来曲阜一定会更加深刻理解孔子及儒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