舶来的滋味——洋快餐进中国的时间简史

  • 2018-07-04 11:06:35
  • 北京晨报

1987年11月12日,肯德基中国的第一家餐厅落户北京前门西大街正阳市场1号。开业便火,去前门吃一块炸鸡,排队一小时很正常。这个最初不被看好的“小炸鸡店”,前3个月平均日销售额达4万多元人民币,日卖炸鸡1300只,销量跃居全世界7700家肯德基连锁店之首。

如今,排队一小时买一块原味鸡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别说洋快餐,各式西餐店已经换了一茬又一茬。可对百姓来说,最早的开放体验,恐怕印象最鲜明的来自于舌尖。

肯德基

天时地利加人和

1987年11月13日的《人民日报》,用竖版的形式在一个角落发了一条小简讯:《肯德基家乡鸡快餐店在京开业》,这篇不足200字的报道里,提到了肯德基三家股东:美国肯德基国际公司、北京市牧工商总公司和北京市旅游公司。

负责肯德基前门店员工招聘的梁星参与了前期的筹备工作,1987年初就进了筹备组,做立项、可行性分析,包括后来的招聘。肯德基落地中国,他认为是赶上了“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改革开放初期,需要吸引外资。当时,别的行业都有合资企业,但餐饮没有。按照国家政策,合资企业有“两免三减”(两年免税,三年减税)的优惠政策;员工也比一般国企员工的薪酬要高1.5倍至1.8倍。地利——北京市定位往国际大都市发展,市委市政府就考虑引进“美国风味小吃”,1984年代表团去美国考察了肯德基和麦当劳。中国人觉得鸡比较贴切,最终敲定了肯德基。人和——市旅游局希望吸引一些“黄头发”进来,畜牧局想卖鸡,而当时美国肯德基也在访华寻求合作。“双方都有需求,这样就有了北京第一家肯德基。”

1987年至1992年,原北京市畜牧局副局长夏觉任北京肯德基有限公司首任董事长。夏觉全程参与了与美方的谈判,他在访谈中回忆说,“牧工商总公司没投钱,对和肯德基合作不太看好,觉得一个小炸鸡有什么了不起啊。”所以就只同意将以前自己引进的炸鸡设备,作价35万元当投资入股。

后来夏觉找到北京市旅游事业管理局投了100万元;又找到当时的中国银行北京分行贷款150万。加上美国肯德基公司和百事可乐提供的费用,中国第一家肯德基餐厅在1987年起了家。

夏觉说,开业大概四五个月的时候,中国银行北京分行行长看到肯德基发展红火,就提出把贷款算作投资,最后合作伙伴变成了四家。

一年半就回本儿

在进入中国之初,肯德基就已经做好了在全中国推广的打算。所以,经过了反复筛选、多次寻找之后,最后将目光投向了北京的前门大街,当年那里是北京客流量最大也是最繁华的地段之一。刚开业时前门店1460平方米,三层楼,也成了当时全世界最大的一个肯德基餐厅。一二层对外营业,共505个座,三层作为办公室。1987年4月正式签合同,5月开始装修。

肯德基在中国能否成功,关键取决于食材、运营、店面装修等各方面条件是否达到国际水平。面对一个尚处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确实遇到了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状况。比如盐就是一个棘手的问题,那时中国的盐太粗了,掺和在调味粉里面就会产生粗细不等的问题。因此起初肯德基所用的盐都是进口的。受限于供应链,很长时间内只能提供原味鸡、鸡汁土豆泥、菜丝沙拉、面包、可乐、七喜、美年达、啤酒等产品。

早已改行的老员工梁星是从北京燕翔饭店到肯德基的。上世纪80年代,燕翔饭店可是豪华大酒店。“当时我觉得投资375万的肯德基,和4个亿的豪华饭店没法比,但事实抽了我一个大嘴巴。”前门肯德基从一开业,就每天排队,日卖炸鸡1300只。“就那么一块鸡,要多久才能把本钱捞回来?我们预计是3年,结果一年半就回本了。”

“给我两只肯德基”

肯德基前门店员工应聘也是非常严苛的,“除了基本素质和学历,形象要求男的在175厘米以上,女的165厘米以上,五官端正。”梁星说,当时来应聘的有2000多人,最后入职的是79人。在这种严格标准的筛选下,前门肯德基店一开业便成了业内的“颜值担当”。

于东兴17岁入职,他年轻又练过武术,就被分配到门前维持秩序,用两根柱子拉一根绳儿,维持门口这十几米的队伍,防止有人加塞。于东兴说,“那会儿队都得排到正阳楼再往东,人们都好奇肯德基卖的炸鸡是什么样子,很多人觉得既然是买炸鸡,那一定要拿着锅来装呀,于是排队的人手里有了做饭用的锅;也有人觉得吃鸡得论只买呀,于是大家的口头禅是‘给我两只肯德基’。”

他记得,每天进店第一件事儿是削一桶土豆,现在他们这批老员工,个个都是削土豆高手。前门店一天营业额达到了16万元,第二天就每人发了200元奖金。而在当时,机关单位的“铁饭碗”一个月工资才几十元钱。

记得他工作第一个月拿了260元工资,回家交给爸妈200元,自己留了60元,“结果我妈说,‘你爸气得一宿没睡’”。原来老两口工资加起来一个月才90元。辛苦了一辈子,赶不上他一刚上班的“服务员”。

不是快餐是“大餐”

1990年,姜鲲从上海复旦大学毕业来到北京,分配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入职前的暑假,他到肯德基前门店打工。这也是他人生第一份实习工作。

在他的印象里,这家店就跟一家豪华大饭店一样,在前门一带气场强大,气质不凡。餐厅外墙挂着大大的红牌子“美国肯德基家乡鸡”。旁边还另外挂一块小牌子,同样是吸睛的红色,提醒客人这里是“美式快餐”,可是,那时候人们并没有把这里当成快餐,而是真真正正的“大餐”。

“我每天8小时工作要么是前门迎宾,要么是清理卫生。”姜鲲说,那时肯德基太火了,营业厅几乎天天灯火通明,外面排的队伍和长龙一样。出入这里的顾客以成功人士居多,男的大都西装革履,女的都穿着小礼服。他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一个公司老板要请客户吃饭,专门找他要求在店里安排一个“安静的地方”,方便谈生意。

每天,姜鲲都是自己带饭,但看着别人吃,自己也馋,于是掏钱吃了一顿,花了他十几块钱,让他非常肉疼。“要知道那个时候我一个月工资才40多块钱,在单位食堂吃饭,肉包子才一毛钱一个。”在肯德基实习1个月,上了20多天的班,他挣了72元。“相当于我两个月的工资,这也是我‘人生第一桶金’。”

  • 编辑:范鑫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