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铁路局北京车辆段迎“烤”而上

  • 2018-06-06 09:44:17
  • 北京日报

昨天,本市最高温39℃,系近50年来同期最高温。对于守护这座城市有序运行的广大劳动者而言,每一次极端天气的出现,都是一次大考。昨天,本报记者分别跟访了铁路车辆段整备场的工人、天安门广场的志愿者、北京站路口的协管员、大栅栏街道的共享单车运维人员,记录下一个个坚守岗位、迎“烤”而上的普通人的普通工作。

气温高,他们工作的热情更高。

在车顶上干活,鞋底儿都能烤化

时间:下午1点至3点

地点:北京车辆段

温度:车顶最高71℃

人物:专项修班组

下午两点,位于西翠路的北京车辆段成了一个超级大晒场。成排的绿皮火车整齐停靠在车辆段的整备场上,车顶上,有几个蓝色的身影,在强光的照射下影影绰绰。

Z4次列车下午1点入库,检修两小时。车顶上,专项修班组4名师傅正在平台上忙着检修车顶设备。18节车厢,要检查的设备百余项,各类零部件数千个。

烈日下,平台的金属扶手被晒得滚烫。

胡云飞、贺文波两人手握尖头锤,弯腰半蹲着,挨个儿敲打脚下水箱盖板的固定螺栓。“火车运行震动大,你看着螺栓好像很紧固,但在行驶过程中,稍不留神就可能被震松。”北京铁路局北京车辆段京西库检车间副主任张保华抹了一把脑门上的汗,甩了甩。

此时是下午2点10分,骄阳似火,车顶铁皮如同“铁板烧”上的铁板。点温枪一点水箱盖,55℃;阻尼器,58℃;空调,63℃;暴晒在阳光下的车皮,更是高达71℃。“最热的时候,在车顶上干活,鞋底儿都能烤化。这不,现在我们都穿布底鞋儿,防滑又防化。”今年23岁的胡云飞咧嘴一乐,刚入夏没几天,他的脸就已晒成了黑红色。

两位检修人员腰间系着安全绳,车上车下来往穿梭,有条不紊地忙着。检查完水箱盖板的螺栓,紧接着就是将两节车厢之间连接的阻尼器敲击检查并抹上“黄油”,也就是润滑油。贺文波用一根木棍在“黄油”桶里舀起一坨油,仔细抹在阻尼器上。

空调是夏季检修的重点。空调打开,在车顶上的空调风扇飞快转动,扰动股股热风扑面而来,几位检修人员的工装已经被汗浸透。听声音、敲外罩,挨个查螺栓,一套动作行云流水。

下午3点多,Z4次列车换牌Z3次,开往重庆,专项修班组转移到另一辆列车的车顶上,开始忙碌。

连说带跑仨小时,没喝一口水

时间:9点到12点

地点:天安门广场

温度:地表最高46℃

人物:志愿者吴岩

“在哪儿存包”“从这里进去,出口在哪儿”……毛主席纪念堂的北门,游客咨询着大同小异的问题。志愿者吴岩一边解答着游客疑问,一边忙着维持秩序,“打火机请拿出来,不能带进去”“请大家瞻仰的时候脱帽关闭手机”……从9点上岗到这会儿,整整一小时,吴岩几乎没有“停嘴”。

今年24岁的吴岩就职于北京公交集团,由团市委、市志愿服务联合会招募,他已经在纪念堂连续服务了三年。

11点,吴岩又来到南门的助残岗。“有两位游客进来了,请做好接待准备。”对讲机里传来北门外志愿者的声音。大约两分钟,一位大爷和一位大妈分别由子女推着出了纪念堂。

“您好,请往这边走。”这是一个下坡,吴岩和另一名志愿者赶紧迎上去。“麻烦您稍等下,我们一个一个来。”说完,吴岩将其中大爷的轮椅前轮调转方向,由老人的儿子扶着,倒车慢慢放行。吴岩和另一名志愿者则拽着轮椅两侧,确保用力平衡。老人安全驶下台阶,吴岩和同事又迅速返回接应大妈。

一个小时,吴岩跑上跑下,帮忙推了二十多部轮椅。连说带跑快仨小时了,吴岩已是口干舌燥,满头是汗,衣服也湿透了。“今天人不算多,等到了暑期,游客多了,助残岗一上午要推上百部轮椅。”吴岩笑着说,“就是口渴,就三个小时,尽量不喝水,省得去厕所。”

12点,游客渐渐散去,此时地表温度已经升至46℃。吴岩匆忙赶回“志愿者之家”,第一件事就是狂喝水。“咕咚咕咚”一大杯水下肚后,吴岩仿佛又“满血复活”。“明天我们早点来!”和其他志愿者们打个招呼,他又去坐地铁往单位赶。

8年协管员

晒出“熊猫眼”

时间:上午9点到下午4点

地点:北京站路口

温度:最高气温40℃

人物:交通协管员王晨

下午两点,北京站路口车来车往,地面腾起滚滚热浪。

路口北侧,斑马线东西两头的红灯亮了,正在执勤的东单交通大队交通协管员王晨赶忙拉起伸缩护栏,伸手示意行人停下等候。

“那位同志!不能从那儿过!快回来!”眼看着一位年轻姑娘从路口西北角向南横穿马路,王晨小跑着上前阻拦。

“你看我拿这么多东西,就让我过去不行嘛!”被拦下的姑娘踢了踢脚边的行李箱和双肩包,皱着眉不耐烦地抱怨。

王晨微笑着解释:“路口一会儿就过车了,多危险呐,您从人行道上往西走,那边上天桥有电梯,从上头走安全。”

刚劝下姑娘,绿灯亮了,王晨又是一路小跑回到路口北侧,拉开伸缩护栏,挥舞着指挥棒,招呼行人通过路口。

一来一回,身材微胖的王晨有些喘,大颗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滑。此时,记者带的温度计已经显示40℃了。

北京站路口同时有四名交通协管员执勤,王晨值的是中班,早9点到下午4点,除了中午吃个饭,其他时候都站在路口,没有休息时间。

一阵风袭来,不见丝毫凉意,反而更添几分闷热,可王晨却又向下拽了拽长袖制服的袖口,还用手指把袖子边紧紧塞进白手套里。“规定值勤必须穿长袖?”“不是,有半袖制服,是我胳膊早就晒秃噜皮了,再晒就疼。”

“其实我原先还挺白的呢!”王晨嘿嘿一笑,摘下脸上的墨镜,圆圆的脸上露出一对“熊猫眼”,有镜片挡着的地方白,周围皮肤黑,这也是晒出来的,“干了八年协管员了,早习惯了!”

红灯绿灯交替变换着,王晨站在路口,一次次地把伸缩护栏拉上又打开,一遍遍地叮嘱过往行人“看车”“小心”,鼻尖、额头冒出汗珠,顾不上擦拭。

“我的任务单上,没有最高温度”

时间:下午1点到5点

地点:大栅栏街道辖区

温度:最高气温39℃

人物:共享单车运维人员杨舰

“嘀嘀嘀嘀”,听见微信响,杨舰立马儿打开手机。

“前门西后河沿单车较多,麻烦师傅清理。”一名街道物业管理保安在“大栅栏街道共享单车交流群”里发来信息,一同发送的照片里,十多辆共享单车歪歪扭扭停在路口。

杨舰是ofo共享单车的运维人员,负责大栅栏街道辖区的共享单车清运工作。下午两点正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杨舰刚刚清运完一车单车,回复“收到”后,又骑着三轮车赶往前门后河沿路口。

共享单车不规矩地停在路口。推车、抬车、码齐,一辆接一辆,杨舰动作熟练、迅速。一辆共享单车30多斤重,装满运维车正好10辆。“前门西后河沿清理完毕。”杨舰拍照,微信汇报。来来回回搬运,杨舰看起来没费多少力气,但头皮上渗出的汗水,在烈日下闪闪发亮。

“去虎坊桥地铁站。”这边刚弄利落,那边通知又来了。杨舰试探着握握三轮车的橡胶把手,缓缓坐上驾驶位,“天儿热,车把烫手,车座烫屁股。”

虎坊桥地铁站旁的树荫下,杨舰停好运维车,但他无暇享受阴凉。“大栅栏这片儿,游客不间断,居民也不少,单车周转得快才能方便大家用车、维持环境有序,我得加快速度。”把共享单车卸下运维车,再抬上路边台阶,推车放进停车区,又是十个来回。

此时,记者带的温度计上,显示气温已达39℃。“我的任务单上,可没有最高温。”杨舰笑着说,“哪儿有需要,就要尽快往哪儿跑。”

正说着,“嘀嘀嘀嘀”,微信又响了。

  • 编辑:崔翠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